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4-06-21 15:19:00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原文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通用[15篇]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它下臨長江,距三峽西口夔門極近。白帝山雖不高峻,但從江船仰望,卻仿佛城接云霞。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fù),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fù)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詩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細審“千里江陵一日還”詩意,可知曾從江陵上三峽,此當為返還之作。應(yīng)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辭:別,離開。這里指出發(fā)。

          白帝:白帝城。

          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人云間。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約六百余里,這兒說千里,是大略的說法,形容兩地相距之遠。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端(jīng)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啼:鳴叫,猿的叫聲象啼哭。

          輕舟:指載得輕行得快的船。

          譯詩、詩意:

          1早晨告別朝霞繚繞的白帝城,一日間行程千里回到江陵。兩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

          2 清晨辭別彩云里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到達千里江陵。兩岸的猿猴不住聲地啼叫,輕快客船飛過了青山萬重。

          3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簡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這首七絕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旭日東升,光芒四射,彩霞萬朵,詩人懷著喜悅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船似箭發(fā),千里水路朝發(fā)夕至,一天就到了江陵。兩岸猿聲,啼個不住,身在這如脫弦之箭的船上,心情是何等興奮啊。小舟輕快,順流而下,很短時間,就穿過了萬重之山。這首詩氣勢奔放,描寫生動,如行云流水,一瀉千里,一氣呵成,自為神來之作,快詩快語令人百讀不厭,為傳誦千古的佳作。

          評點: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夔州白帝城,遇赦得還。李白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下江陵,故詩題又作“下江陵”。 本詩是一篇富于意境的經(jīng)典名篇,詩人把疾迅的舟行和兩岸景色風(fēng)物融為一體,通過飛舟疾下的畫面生動表現(xiàn)了他獲赦的喜悅歡快心情。

          首句寫早上開船時的情景:詩人清晨辭別江邊山頂上的白帝城,此刻白帝城云霧繚繞,云霧在初升的太陽的照耀下顯得色彩繽紛,非常漂亮。詩人從山下仰望,白帝城就像藏在彩云中間一樣!安试崎g”三字,極寫白帝城的高峻,為全篇寫船下水行快做好鋪墊。這一句同時交代了辭別的時間是彩云縈繞的早晨。詩人在這曙光初燦的清晨,告別白帝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江陵之遠,舟行之迅速。“千里”形容路程之遠,“一日”說明行舟之快!扒Ю铩焙汀耙蝗铡,詩人用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做懸殊對比,更加突寫了船快。更妙的還是“還”字,將詩人急于“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隱隱透露出詩人遇赦還鄉(xiāng)的喜悅。

          三、四句轉(zhuǎn)到對途中兩岸景物的描繪上,實際上是對上句的具體描述。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何以“啼不住”呢?只因舟行如飛,兩岸風(fēng)光目不暇接,詩人聽著不絕于耳的猿啼聲,不知不覺,“輕舟已過萬重山”!拜p”字再次強調(diào)舟行之快,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心情舒暢、歸心似箭!霸程洳蛔 迸c“輕舟已過”相互映襯,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麗的錦繡山河圖,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前進的胸襟和氣概。

          全詩洋溢著詩人經(jīng)過艱難困苦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雄峻而歡悅,使人神遠。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齑煲猓谷松襁h。后人贊此篇謂:“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賞析二: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流”字,以體現(xiàn)詩人遇赦之后,從此海闊天空的輕松與喜悅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彩云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斑”,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齑煲,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縱游淮南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譯文:

          十里多長的街道市場處處相連,月明之夜佇立橋上看美女神仙。

          人生一世要死就應(yīng)該死在揚州,禪智山風(fēng)光旖旎是最好的墓田。

          注釋:

         、呕茨希杭磽P州。

          ⑵十里長街:指當時揚州城內(nèi)最繁華的一條大街。據(jù)《唐闕史》記載:“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終紗燈萬數(shù),輝羅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笔锶∑浼s數(shù),所指即九里三十步街。市井:市場。

          ⑶橋:指二十四橋,唐時揚州風(fēng)景繁華,共有二十四個橋。神仙:唐人慣以“神仙”代指妓女指歌兒舞女。

         、群希簯(yīng)。

          ⑸禪智:寺名。即禪智寺,一名上方寺,亦未竹西寺,在揚州東北五里,地居蜀岡上,寺本隋煬帝故宮,后施舍為寺。山光:寺名,即山光寺,原稱果勝寺,在揚州東北灣頭鎮(zhèn)前,古運河之濱,隋大業(yè)中建。原為隋煬帝行宮,后舍宮為寺今不存。

          賞析:

          詩題中的“縱”字,不可輕易放過,表明了詩人游覽的盡興和滿足。

          起句平易流暢,直抒胸臆,詩人毫不掩飾對繁華的揚州城的贊嘆。揚州城漫長的街道上,家家戶戶比肩而居,似乎并無特出之處。但打開想象,似乎摩肩接踵的人群,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各式各樣的店鋪,都一起涌到了眼簾。出語平淡,但是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次句出現(xiàn)了三個意象:月、橋、神仙。共同營造了揚州城傍晚的秀美繁華,首句主要是針對白天繁華的`揚州城,而夜晚,卻別有一番風(fēng)味。每到傍晚,揚州城的娛樂場所競相熱鬧起來,到處彩燈高掛,妓女們爭奇斗艷、逞技獻巧,或吟詩,或唱曲,或跳舞,盡情地享受著美好的太平時光。天上的郎朗明月和華彩的人間燈火珠聯(lián)璧合,交相輝映。

          第三句“人生只合揚州死”,詩人筆鋒一轉(zhuǎn),不寫“生”而寫“死”,如此美好的時光,詩人應(yīng)該沉迷享樂還來不及,而詩人卻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細思方覺巧妙,其中寓含了詩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詩人完全為揚州城的繁華所陶醉了,他已經(jīng)舍不得離開這里,生的時候可以選擇長居揚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揚州。詩人以其設(shè)想之奇險而出人意料,讀之令人拍案叫絕,驚嘆不已。這句詩是全篇中之警策。“死”被寫得活色生香,將揚州城令人神往的美寫到極致。詩人用死事入詩,且又是詩人現(xiàn)身說法,造成了極為傳神的夸張效果。

          第三句為揚州景物傳神,第四句則只是第三句的具體補充!岸U智山光好墓田”,禪智寺本隋煬帝故宮,既是煬帝故宮,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見。故宮遺址而作好墓田,全然詩家口吻。細玩詩意,除極贊揚州風(fēng)物這層意思外,對隋煬帝亦或略帶微諷。

          此詩用夸張而又細膩的筆法,盛贊了揚州優(yōu)美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對揚州的喜愛之情。詩人用筆出語驚人,以死事入詩,表明喜歡之深與熱愛之切。除極贊揚州風(fēng)物外,此詩對隋煬帝奢靡誤國亦略帶譏諷,其中隱寓了人事之滄桑變化,造成了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fā)如絲日日新。

          欲逐風(fēng)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

          譯文: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變,而我卻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沒人把我推薦。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樣,頭上的白發(fā)卻越來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風(fēng)波千萬里,卻不知哪條路才能見龍顏!

          注釋:

         、贅s落:榮顯和衰落。

         、谥兀▃hòng):甚,很。

         、坼遥╭ūn)巡:頃刻、急速。張祜《偶作》:“遍識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語逡巡!

         、芮饒@:家園,鄉(xiāng)里!兑住べS》:“賁于丘園,束帛戔戔。”王肅注:“失位無應(yīng),隱處丘園。”孔穎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zhì)素之所。”后亦以丘園指隱居之處,如蔡邕《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于丘園,慕七人之遺風(fēng)。”《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nóng)夫耳。”

         、葑簼u、行將。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坐,將然辭,猶寢也;施也;行也!

         、匏拇海核哪。詩人會昌二年母親去世,服喪閑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呖v使:即使。

         、嗫煽埃贺M堪。

         、嵊譄o人:李商隱《小園獨酌》:“空余雙蝶舞,竟絕一人來。”與“無人”同慨。又,馮引一本作“更”。袁彪說:“無酒無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二語沉痛。”

         、馇嗯郏禾瓢恕⒕牌饭俅┣嗯。作者居喪前任秘書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階,故著青袍。青袍顏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詩》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澳昴甓ā保瑧(yīng)上“四春“。居喪期間離職家居,原職仍在。

          欲逐風(fēng)波:想去追逐風(fēng)波。

          龍津:即龍門,又名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度赜洝罚骸昂咏颍幻堥T,水險不通,龜魚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門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

          賞析:

          一、二兩句言世間盛衰變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淪落;今隱于丘園行將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兩句言丘園中雖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貧無酒可以消憂,又無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喪,四年楊弁平后移家永樂,仍為秘省正字,官職沒有升遷,況且遇到丁憂,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對仗襯貼,“青袍似草”、“白發(fā)如絲”,不惟設(shè)色相映,更嘆官卑秩微而頭顱漸大;草青、絲自,兼具衰颯之象;“年年定”,一年盼過一年,無絲毫升遷之跡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鬢發(fā)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動感相映,所謂仕進無路,汲引無門也,所以最后感嘆“未知何路到龍津”。

          全詩純以對比之法結(jié)撰成章。首聯(lián)領(lǐng)起人事花事二題, “榮落”指人指花都可。詩人首先將“世間”與“我”對比,然后寫自己因守喪而困守家園的寂寞生活,頷聯(lián)寫景同時也流露出無聊之狀,起承了五痕跡。唐代八、九品官著青色服,詩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與“白發(fā)”又形成對比!澳昴甓ā笔钦f久居下僚,“年年”與“日日”的疊字更進一步補足了對比之意。第五句感傷歲月流逝!褒埥颉奔待堥T,尾聯(lián)是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又慨嘆無人引進。抒發(fā)的是詩人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春日詩失之于輕靡,或者說是百無聊賴,有的也有寄托,不過比較直露。李商隱這首詩,從主題上說這首詩沒什么新意,但在藝術(shù)手法情景渾溶,低徊唱嘆,富艷而多氣,不多用典故而音節(jié)嘹亮,頗有杜詩境界。但在梗概多氣上還是不如杜詩同類之作。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4

          原文:

          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田車既好,田牡孔阜。

          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之子于苗,選徒囂囂。

          建旐設(shè)旄,搏獸于敖。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diào)。

          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

          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譯文:

          我的狩獵車早已整治堅利,供我驅(qū)馳的馬兒早已備齊?茨撬钠バ垴R有多健壯啊,駕起車竟直奔往東部郡地。

          我的狩獵車早已準備完善,看那四匹雄馬有多么強健。東都洛邑有很大一塊圃田,駕起車奔往那里打獵射雁。

          天子在夏季安排狩獵活動,點數(shù)步卒隨從一派喧嘩聲。車上遍插龜蛇旗和旄尾旗,駕起車去敖那里打獵兜風(fēng)。

          駕馭四匹雄壯寶馬來狩獵,這四匹馬兒跑起來多和諧。諸侯們穿著紅蔽膝金馬靴,從四方趕來會朝絡(luò)繹不絕。

          射箭的板指護臂早已戴上,強弓和羽箭也已調(diào)適停當,射手隨從們都已集合到位,就等著幫我把獵物來抬扛。

          只見四匹黃驃馬齊驅(qū)并駕,轅兩側(cè)的驂馬照直往前拉;馭手驅(qū)車進退轉(zhuǎn)旋皆有法,天子諸侯顯身手箭不虛發(fā)。

          獵罷得寬馀馬兒蕭蕭長鳴,旌旗獵獵隨晚風(fēng)輕輕飄動。步卒馭手們靜悄悄地列隊,君王后廚并不于是否充盈。

          大隊人馬井然有序轉(zhuǎn)回程,只聞車馬行進不聞人語聲。君王是多么仁義可信賴啊,一定會成就偉業(yè)天下治平!

          注釋:

          1.攻:修繕。

          2.同:齊,指選擇調(diào)配足力相當?shù)慕●R駕車。

          3.龐龐:馬高大強壯貌。

          4.言:句中語氣詞。徂(cú):往。東:東都洛陽。

          5.田車:獵車。

          6.孔:甚。阜(fù):高大肥碩有氣勢。

          7.甫:通“圃”,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

          8.行狩(shòu):行狩獵之事。

          9.之子:那人,指天子。苗:毛傳:“夏獵曰苗!

          10.選:通“算”,清點。囂(áo)囂:聲音嘈雜。

          11.旐(zhào):繪有龜蛇圖案的旗。旄:飾牦牛尾的'旗。

          12.敖:山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

          13.奕奕:馬從容而迅捷貌。

          14.赤芾(fú):紅色蔽膝。金舄(xì):用銅裝飾的鞋。舄,雙層底的鞋。

          15.會同:會合諸侯,是諸侯朝見天子的專稱,此處指諸侯參加天子的狩獵活動。有繹:繹繹,連續(xù)不斷而有次序的樣子。

          16.決:用象牙和獸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拾:皮制的護臂,射箭時縛在左臂上。佽(cì):“齊”之假借字,齊備之意。決、拾:射者所用工具。決以鉤弦,拾以護臂。即扳指護臂衣。佽(音次):用手指相比次調(diào)弓矢。《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17.調(diào)(tiáo):調(diào)和,相稱。

          18.同:合耦,指比賽射箭的人找到對手。

          19.舉:取。柴(zī):即“紫”,或作“胔”,堆積的動物尸體。

          20.四黃:四匹黃色的馬。

          21.兩驂(cān):四匹馬駕車時兩邊的馬叫驂。猗(yǐ):通“倚”,偏差。

          22.馳:馳驅(qū)之法。

          23.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24.蕭蕭:馬長鳴聲。

          25.悠悠:旌旗輕輕飄動貌。

          26.徒御:徒步拉車的士卒。不:語助詞。無義,下句同。驚:“警”之假借字,機警。

          27.大庖(páo):天子的廚房。

          28.于:往。征:行,此處指田獵歸來。

          29.允:確實。君子:指天子。

          30.展:誠然,的確。大成:成大功。

          賞析:

          這是一首記述天子會同諸侯田獵故事的詩篇!对娊(jīng)》中涉及田獵的詩篇有許多,而描寫場面之宏大,當首推此詩。全詩八章,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舉行田獵會同諸侯的整個過程。

          第一章是全詩的總冒,寫車馬盛備,將往東方狩獵。戰(zhàn)馬精良,獵車牢固,隊伍強壯,字里行間流露出自豪與自信。第二、三章點明狩獵地點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歡馬叫,旌旗蔽日,顯示了周王朝的強大聲威。第四章專寫諸侯來會。個個車馬齊整,服飾華美,顯示了宣王中興、平定外患、消除內(nèi)憂后國內(nèi)穩(wěn)定的政治狀況。第五、六兩章描述射獵的場面。諸侯及隨從士卒均逞強獻藝,駕車不失法度,射箭百發(fā)百中。暗示周王朝軍隊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寫田獵結(jié)束,碩果累累,大獲成功,氣氛由緊張而緩和。第八章寫射獵結(jié)束整隊收兵,稱頌軍紀嚴明。贊語作結(ji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全詩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分明,按田獵過程依次道來,有條不紊,紋絲不亂。運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生動傳神地描寫了射獵的場面及各種不同的景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寫射獵,僅用四句十六字就繪聲繪色地將大規(guī)模的場面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安皇漶Y,舍矢如破”凝煉傳神;“蕭蕭馬鳴,悠悠旌旆”,畫出一幅隊伍歸來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優(yōu)美,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5

          迢迢牽牛星原文

          作者:無名氏

          迢迢(tiáo)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機杼(zhù)。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jiàn),脈脈(mò)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注釋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

          2.《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豆旁娛攀住罚髡卟辉,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3.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4.皎皎:明亮的樣子。

          5.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椗桥c牽牛星隔河相對。河漢,即銀河。

          6.擢(zhuó):擺弄的意思。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機杼:這是一個象聲詞。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fā)出札札的織布聲。弄:擺弄。

          8.杼(zhù):織布機上的梭子。

          9.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jīng)·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jīng)》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里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10.零:落下。

          11.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12.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3.脈脈(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淚。

          16.章:指布帛上的經(jīng)緯紋理,這里指整幅的布帛。

          17 .間(jian第四聲):隔,之間。

          迢迢牽牛星翻譯

          譯文一:

          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

          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

          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么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兩相界離相去也沒有多遠。

          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癡癡凝望。

          譯文二: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fā)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迢迢牽牛星鑒賞

          《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之一,產(chǎn)生于東漢末年大動亂的時代,反映了當時人民生離死別、不能相聚的痛苦。

          全詩以神話傳說中的牽牛、織女起興,寫秋夜女主人公的離怨。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寫天上牽牛、織女兩星雖然皎潔閃亮,但只能隔著天河遙遙相望。作者寫天上兩星迢迢不能相聚,實際喻指人間夫婦遙遙相隔,無法團聚。興中有比。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這兩句由上面起興,引出一個女主人公織婦。她舉起柔細的潔白的雙手,弄得織機札札地響,說明她正在織布。寫出了她的勤勞和美麗。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料這個織婦織了一整天,卻沒織成一幅布帛來;而臉上的眼淚則像雨一般落下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說天上的牽牛、織女兩星,只隔著一條清清的但只是淺淺的銀河,相距并沒有多遠。這里指的是天上,實際是在說人間。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說牽牛、織女兩星,只隔著一條清淺的銀河,但只能含情相視,無法交談。這兩句和前面兩句,都是織婦內(nèi)心的'語言,透露出她內(nèi)心的所思所痛,點明了“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說的是牽牛織女,實際說人間有情人被無形的銀河隔著,忍受著“脈脈不得語”的苦痛,這苦痛不知折磨到何年何月。

          全詩表現(xiàn)了思婦不能與情人相聚的愁苦怨情,反映了當時人民對因時代動蕩不安而使千千萬萬人不得相聚的不滿和怨恨。

          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首兩句以牽牛、織女起興,興中帶比,引出對織婦弄抒織布“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描寫。這個織婦與天上的織女雖有不同,但又何其相似!后面四句,又是寫天上,實際以天上比人間,以織女的痛苦,喻織婦的痛苦。作者通過比興,巧妙地將天上傳說與人間現(xiàn)實融合在一起,以天上織女之怨表人間織婦之怨。不獨天上有怨女,人間也有怨婦。

          本詩在語言上有其特色。詩中有六句運用了疊字!疤鎏觥睂懶强站嚯x,“皎皎”顯兩星之亮,“纖纖”狀婦手細巧,“札札”擬織機之聲,“盈盈”形河水之態(tài),“脈脈”表織婦含情。詞性不同,各盡變化,貼切生動,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聲律之美。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6

          原文:

          豐

          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衣錦褧衣,裳錦褧裳。

          叔兮伯兮,駕予與行。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

          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譯文:

          難忘你人物好豐采,你曾在巷中久等待,沒跟你同走悔不該。

          難忘你健美好身材,你曾在堂中久等待,沒和你同去悔不該。

          錦緞衣服身上穿,外面罩著錦繡衫。叔呀伯呀趕快來,駕車接我同回還。

          外面罩著錦繡衫,錦緞衣服里面穿。叔呀伯呀趕快來,駕車接我同歸還。

          注釋:

          1.豐:豐滿,標致,容顏美好貌。

          2.俟(sì):等候。巷:里中道,即胡同。

          3.予:我,此處當是指“我家”。送:從行,送女出嫁。致女曰送,親迎曰逆。

          4.昌:體魄健壯,棒。

          5.堂:客廳,廳堂。

          6.將:同行,或曰出嫁時的迎送。

          7.錦:錦衣,翟衣。褧(jiǒng):婦女出嫁時御風(fēng)塵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風(fēng)。

          8.裳(cháng):古代指遮蔽下體的衣裙。

          9.叔、伯:此指男方來迎親之人。

          10.駕:駕車。古時結(jié)婚有親迎禮,男子駕車至女家,親自迎接女子上車,一起回夫家。行(háng):往。

          11.歸:回。一說指女子出嫁歸于男子之家。

          賞析:

          《鄭風(fēng)·豐》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個屈從父母意志的弱女子,她沒有對抗父母的干涉。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值得人們深深同情的。雖然,她未能與心上人結(jié)合,但她對心上人的摯愛之情卻絲毫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更加深切了。在她的腦海里,愛人的容貌是那樣的豐滿美好,體魄是那樣的健壯魁偉。想起這些,她的心中充滿了無法消解的悔恨之情!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愛人在巷口、在堂上等她去成親,幸福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但卻因父母的變卦,最終她沒有能跟他走。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呼喚愛人重申舊盟。她幻想自己穿上了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迫不及待地呼喚男家快來人駕車迎接她過門去成親。這種由滿腹悔恨引起的對幸福生活無限向往的強烈感情,在詩中表現(xiàn)得可謂淋漓盡致。

          詩中抒情主人公對幸福生活的強烈向往,在現(xiàn)實中是一種無望的追求。她其實并沒有找到越過急流險灘通向幸福彼岸的渡船。在詩中,讀者充分了解她的怨恨之情是對著她父母的,但卻無法知道她有什么辦法能改變父母的態(tài)度。她只能幻想有朝一日她的心上人派人來把她迎娶過去?磥淼却腵依然是無法改變的可悲命運?梢哉f,這首詩是對舊社會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強烈控訴。

          抒情主人公對愛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對自己屈從于父母的意志流露出極度的悔恨,希望愛人重申舊盟心情表達得極其迫切,一句話,直抒胸臆,酣暢淋漓為此詩抒情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一、二兩章中抒發(fā)的未能與愛人結(jié)合的悔恨之情,讀者仿佛能聽到她的嘆息聲;三、四兩章中抒發(fā)的迫切想與愛人結(jié)合的向往之情,讀者仿佛能聽到她的呼喚聲。詩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刻畫,都極其成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覺,這種悲劇意味極濃的感情大跳躍,讀者讀后不能不為之動容。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7

          小娃撐小艇①,偷采白蓮回②。

          不解藏蹤跡③,浮萍一道開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 山西)人,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享年75歲。

          [注釋]

         、贀(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jié)的蓮蓬。

         、劢猓好靼,懂得。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芨∑迹阂环N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賞析]

          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啊!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8

          原文:

          秋夜獨坐 / 冬夜書懷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fā)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xué)無生。

          譯文:

          獨自坐著悲傷雙鬢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將近二更。

          山間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蟲子到燈下來低鳴。

          頭上白發(fā)始終難以變黑,煉丹中仙藥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樣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學(xué)佛修成不滅不生。

          注釋:

          1.秋夜獨坐:題目一作“冬夜書懷”。

          2.堂:泛指房屋的正廳。欲二更:將近二更。二更: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

          3.山果:山上的野果。

          4.燈下:點出夜。草蟲鳴:點出秋。草蟲:草叢中的小蟲子。

          5.“黃金”句:《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時,有方士欒大詭稱“黃金可成,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因此武帝封他為五利將軍。后均無效驗,被殺。黃金可成,亦指煉丹術(shù)。黃金:道教煉丹術(shù)中一種仙藥的名字。

          6.老。核ダ虾图膊。

          7.無生:佛家語,謂世本虛幻,萬物實體無生無滅。禪宗認為這一點人們是難以領(lǐng)悟到的。

          賞析: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像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xiàn)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贊賞。

          前二聯(lián)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fā)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fā)誘導(dǎo)。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于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fā),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zhuǎn)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fā)現(xiàn)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fā)誘導(dǎo),自以為覺悟了。

          后二聯(lián)便是寫覺悟和學(xué)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shù)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xiàn)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shù)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后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9

          古詩原文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譯文翻譯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shù)也數(shù)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注釋解釋

          馬嵬:即馬嵬坡,在陜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劉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nèi)。

          詩文賞析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fā)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的《》,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悲劇的同情。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diào)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堕L恨歌》和《》是有名的詩篇,其創(chuàng)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gòu)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悄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chuàng)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xiàn)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頻繁,有開邊之戰(zhàn),也有內(nèi)戰(zhàn),其中規(guī)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zhàn)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shù)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shù)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袄衔逃鈮ψ摺保蠇D河陽役的慘狀。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jié)婚的新郎官應(yīng)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fēng)燭殘年之時還要應(yīng)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遍L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衰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jù)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wù),舊的也變?yōu)樾碌,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0

          清平樂·春晚原文、翻譯及賞析(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fēng)自在楊花。

          ——宋代·王安國《清平樂·春晚》

          譯文

          怎么都無法將春天留住,白白地讓黃鶯唱個不停。昨夜一場風(fēng)雨的侵凌,讓這滿地都是臟污的凋落殘花。

          小憐姑娘剛剛彈起琵琶,拂曉她思緒萬千縈繞天庭。隨風(fēng)飄揚的楊絮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可始終不肯飛入那權(quán)貴人家的畫堂朱戶。

          注釋

          清平樂(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

          宮錦:宮廷監(jiān)制并特有的錦緞。這里喻指落花。

          “滿地”“昨夜”二句:應(yīng)作倒裝理解。

          小憐:北齊后主淑妃馮小憐,善彈琵琶。這里借指彈琵琶的歌女。

          楊花:一作“梨花”。

          賞析

          此詞上片以倒裝句式描繪暮春蕭條的景色,抒寫的花的春的宵意,表達了作者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惆悵宵懷;下片抒寫暮春傷逝念遠的幽怨,以暮春紛飛的楊花不肯飛入權(quán)貴人家的人堂朱戶,表達了作者不親權(quán)貴的品就。全詞宵景交融,清新婉麗,曲折多致,筆法精妙,堪稱傷春詞中的佳作。

          古來傷春愁秋的詩詞多得不可勝數(shù)。這類被人嚼爛了的題材,卻是歷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來到老一套,相反,永遠有新鮮之來。王安國這首《清平樂》就是這樣的好詞。

          詞題為《春晚》,顧名思義是寫殘春景象!傲舸翰蛔,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弊髡咭黄鸸P就寫由于“昨夜雨疏風(fēng)驟”,南園已滿地殘紅了。詞人面對這萬花凋謝的景象,自然不勝傷來。此時耳邊傳來了黃鶯兒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來覺到多宵的鶯兒也正為落花發(fā)愁,苦勸春天不要歸去呢。“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好像詞人嘆息。寫鶯語的“費盡”,實是襯托出詞人的失落來,因為花開花謝,春去秋來,是自然規(guī)律與鶯兒無關(guān)。妙詞人賦予禽鳥以人的來宵,不直說自己無計留春之苦,而是借鶯兒之口吐露此宵,手法新巧而又饒有韻味。

          此詞交叉地寫聽覺與視覺的來受,從音響與色彩兩個方面勾勒出一幅殘敗的暮春圖人。開頭從聽鶯聲寫起,轉(zhuǎn)而便訴諸視覺。一夜風(fēng)雨過后,園花凋謝,殘紅敗蕊,滿地飄零,狼藉不堪。百花盛開時,燦爛本如宮錦,可的此時給糟塌得不成樣子了!“滿地殘紅”自是殘春時節(jié)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宮錦之被污損,詞人痛的之宵可見。

          下面又從視覺轉(zhuǎn)到聽覺上來:正當詞人目睹這如花似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無限惆悵之時,仿佛從遠處傳來歌女小憐之輩彈奏琵琶的聲音,“弦弦掩抑聲聲思”,那弦弦聲聲正是的春的花之宵。小憐,即北齊后主高緯寵幸的'馮淑妃,因她“慧黠能彈琵琶”,后代詩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詞中“小憐初上琵琶”,是從李駕《馮小憐》詩“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句化出。這琶琶之聲哀婉動人,當此即將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閨中佳人長夜不眠,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宵思飛越千里關(guān)山,追尋天涯游子。這里,作者抒寫的是由春天的匆匆歸去而引起的年華虛度之來,隱隱寄托著一種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詞人寫到眼前觸目皆是的楊花——這一暮春特有的風(fēng)光:只見那如雪的飛花飄揚,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可始終不肯飛入那權(quán)貴人家的人堂朱戶。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傷春、的春、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宵懷,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來慨。全詞融宵于景,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生活,寫出了自己的性宵與風(fēng)骨,堪稱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fēng)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zhuǎn)相尋,今猶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fēng)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尚ξ颐γβ德,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tǒng)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fā)?蓢@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huán)往復(fù),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艥M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diào)!稓J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diào)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fā)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3] ⑵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jié)。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jīng)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xiàn)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边@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diào)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毙翖壖病跋健彪[逸情結(jié)產(chǎn)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fù)、抗戰(zhàn)。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xiàn),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jié)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jīng)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蔷n(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jīng)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椭粒廉斘幢M,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蛴性勅,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fēng)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痘茨献印ぴ烙(xùn)》:“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睍r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1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yì xī wǔ qiáo qiáoshàngyǐn,zuòzhōngduō shì háo yīng 。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chánggōu liú yuè qùwúshēng 。 xìng huā shū yǐng lǐ,chuī dí dào tiān míng 。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èr shí yú nián rú yī mèng,cǐ shēn suī zài kān jīng 。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xián dēng xiǎo gékànxīn qíng 。 gǔ jīn duōshǎoshì,yú chàng qǐ sāngēng。

          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文翻譯

          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zhàn)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

          注釋解釋

         、排R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diào),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舊游:昔日的游覽。洛中:指洛陽一帶。

          ⑶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砷L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月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适栌埃合∈璧挠白。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來的經(jīng)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

         、炭绑@:總是心戰(zhàn)膽跳。

         、托虑纾盒掠瓿跚。晴,這里指晴夜。

          ⑽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指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創(chuàng)作背景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宋代詞人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上片寫對已經(jīng)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xiāng)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下片宕開筆墨回到現(xiàn)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jié)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大概是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游,那時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天下還承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那時候的作者,“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宋史》本傳)。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南宋朝廷在播遷之后,僅能自立,他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嘆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這首《臨江仙》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或1136年(紹興六年)退居青墩鎮(zhèn)僧舍時所作,當時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陽中舊游,那時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可以有游賞之樂。其后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后,僅能自立,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當他作詞以抒發(fā)此種悲慨之時,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筆調(diào)唱嘆而出(這正是作詞的要訣)。上片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靶踊ㄊ栌袄,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確是造語“奇麗”(胡仔評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四),一種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宛然出現(xiàn)詞人心目中。但是這并非當前實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xiàn)而已。劉熙載說得好,“陳去非……《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憶首’,府注‘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zhuǎn)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保ā端嚫拧肪硭模┫缕鹁洹岸拍耆缫粔簦松黼m在堪涼!币幌伦诱f到當前,兩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無限國事滄桑、知交零落之感,內(nèi)容極充實,運筆也極空靈。“閑登小閣”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進一步抒發(fā)悲嘆,而是直接去寫,作者想到國家的興衰自己的流離失所,于是看新晴,聽漁唱,將沉重悲憤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曠達之情。

          這首詞節(jié)奏明快,渾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見矯揉造作之跡。稱此詞“真是自然而然”(《詞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淺顯,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彭孫遹說得好,“詞以自然為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亦率易無味。如所云絢爛之極仍歸于平淡!簟稛o住詞》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詞話》)。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而且認為其特點很像。南宋黃升說,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保ā吨信d以來絕妙詞選》卷一)清陳廷焯也說,陳詞如《臨江仙》,“筆意超曠,逼近大蘇!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一)陳與義填詞時是否有意模仿蘇東坡呢?從他的為人,詩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發(fā)。陳與義作詩,近法黃(庭堅)、陳(師道),遠宗,不受蘇詩影響。至于填詞,乃是他晚歲退居時的遣興之作,他以前既非專業(yè)作詞,所以很不留心當時的詞壇風(fēng)氣,可見并未受其影響。譬如,自從、以來,慢詞盛行,而陳與義卻未作過一首慢詞;詞至北宋末年,專門雕飾,有矯揉造作之感,周邦彥是以“富艷精工”見稱,亦復(fù)如是,而陳與義的詞獨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飾;可見陳與義填詞是獨往獨來,自行其是,自然也不會有意學(xué)蘇(東坡)的。

          不過,他既然擅長作詩,晚歲填詞,運以詩法,自然也就會不謀而合,與蘇相近了。以詩法入詞,固然可以開拓內(nèi)容,獨創(chuàng)新意,但是仍必須保持詞體本質(zhì)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詞意。蘇東坡是最先“以詩為詞”的,但是蘇詞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永遇樂》(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乳燕飛華屋)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fēng)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夏敬觀手批《東坡詞》,轉(zhuǎn)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評詞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2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谌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③夕陽:落日。

         、芪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

         、輲讜r回:什么時候回來。

          ⑥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咚圃嘧R:好像曾經(jīng)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嘌鄽w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嵝@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jié)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zhuǎn)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xí)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fù)。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睘樘烊黄媾季,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yīng)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lián)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姟!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diào)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3

          原文:

          深院

          鵝兒唼啑梔黃觜,鳳子輕盈膩粉腰。

          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

          譯文:

          小鵝兒張開梔子一般的黃嘴巴發(fā)出吃食聲,鳳蝶扭動粉色的細腰在空中飛舞輕盈。

          院子因為主人拉下窗簾睡眠而變得更清靜,紅色的薔薇和碧綠的芭蕉葉相互襯映。

          注釋:

          (1)鵝兒:指鵝雛。唼喋(shà zhá):形容魚或水鳥吃食的聲,也指魚或水鳥吃食。梔黃:梔子一般的黃色。

         。2)鳳子:粉蝶的.愛稱。 輕盈:這里指粉蝶輕盈飛舞。

          (3)下簾:放下遮日的軟簾。 晝寢:白天睡覺,這里指午睡。

          賞析:

          前兩句中,詩人描繪庭院內(nèi)黃嘴的雛鵝在呷水嬉戲,美麗的蛺蝶在空中飛舞。詩人運用“梔黃”、“膩粉”、“紅”、“碧”一連串顏色字,色彩繁麗,實為罕見。“梔黃”比“黃”在辨色上更加具體,“膩粉”比“白”則更能傳達一種色感!谤Z兒”、“鳳子”比這些生物普通的名稱更帶親切的情感色彩,顯示出小生命的可愛。“唼喋”、“輕盈”一雙迭韻字,不但有調(diào)聲作用,而且兼有象聲與形容的功用。寫鵝兒其“嘴”,則其呷水之聲可聞;寫蛺蝶其“腰”,則其翩躚舞姿如見。

          “深院下簾人晝寢”一句中的“晝寢”,大約是詩人酒后而臥。而正因為“下簾人晝寢”,才有這樣鵝兒自在、蛺蝶不驚、花卉若能解語的境界。它看起來是“無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帶有詩人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出詩人對這眼前景物的熱愛。

          末句則將“紅薔薇”與“碧芭蕉”并置,無“映”字而有“映”意。一句“紅薔薇映碧芭蕉”則將“映”意點明,足見詩人配色選聲、鑄詞造句的匠心。

          全詩中景物的熱鬧、色彩的濃烈,恰恰反襯出庭院的幽靜冷落來。這種熱烈的外觀掩飾不住內(nèi)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會的衰落時代中知識分子的典型的心境。讀者不能只看到那美艷而平和的景致,還要看到一顆并不平和的心。也許,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闋恰好是此詩的續(xù)境:“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4

          作品簡介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東漢時期的詩歌。該篇詩歌突出表現(xiàn)了細致的心理描寫手法,而關(guān)于該詩的主題,歷來有兩種解讀:一說該詩通過皎皎明月刻劃了一個久客異鄉(xiāng)、愁思輾轉(zhuǎn)、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說該詩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zhuǎn)的閨中女子形象。

          作品原文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①。

          憂愁不能寐②,攬衣③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④。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lǐng)⑤還入房,淚下沾裳衣⑥。

          作品注釋

          ①羅床幃:羅帳。

         、诿拢喝胨。

         、蹟堃拢邯q言“披衣”,“穿衣”。攬,取。

         、苄龤w;回歸,歸家。旋,轉(zhuǎn)。

         、菀I(lǐng):伸頸,“抬頭遠望”的意思。

         、奚岩拢阂蛔鳌耙律选。

          作品譯文

          明月如此皎潔,照亮了我的床幃;

          我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內(nèi)徘徊;

          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還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個人出門憂愁彷徨,滿心愁苦應(yīng)該告訴誰呢?

          伸頸遠望還是只能回到房間,眼淚沾濕了衣裳。

          作品鑒賞

          關(guān)于此詩主題,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為游子他鄉(xiāng)思故之情。

          這首詩是寫游子離愁的,詩中刻畫了一個久客異鄉(xiāng)、愁思輾轉(zhuǎn)、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鄉(xiāng)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靜,那千里與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羈旅人的思緒。謝莊《月賦》曰:“隔千里兮共明月!崩畎住鹅o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對于這首無名氏古詩中的主人公來說同樣是這種情緒。“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碑斔_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潔時,也許是興奮的贊賞的。銀色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著這位擁衾而臥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輾轉(zhuǎn)反側(cè),尚未入眠。不是過于耀眼的月光打擾他的睡眠,是“憂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著,便索性“攬衣”而“起”,在室內(nèi)“徘徊”起來。清代朱筠評曰 “神情在‘徘徊’二字!保ā豆旁娛攀渍f》)的確,游子“看月”、“失眠”、“攬衣”、“起床”、“徘徊”這一連串的動作 說明他醒著的時間長,實在無法入睡;同時說明他心中憂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態(tài),深刻地揭示了他內(nèi)心痛苦的劇烈。

          該詩寫出了“憂愁不能寐”的'種種情狀,但究竟為什么“憂愁”:“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边@是全詩的關(guān)鍵語,畫龍點睛,點明主題。這兩句雖是直說緣由,但語有余意,耐人尋味!翱托小奔扔小皹贰,卻又說“不如早旋歸”,是因為實際上他鄉(xiāng)作客,無樂而言。正如《相如歌·飲馬長城窟行》所說:“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與相為言!比欢愢l(xiāng)游子又欲歸不歸,這是和他們所處的客觀現(xiàn)實是密切聯(lián)系著的。即如此詩的作者,大概是東漢時一個無名文人吧,在他那個時代,往往為營求功名而旅食京師,卻又仕途阻滯,進退兩難 這兩句詩正刻劃出他想歸而不得歸無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陳祚明說得好:“客行有何樂?故言樂者,言雖樂亦不如歸,況不樂乎!”(《采菽堂古詩選》)朱筠也說:“把客中苦樂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雖云樂’亦是‘客’,‘不如早旋歸’之為樂也”(《古詩十九說》)他們是道出了此中凄涼味的。

          作者點出這種欲歸不得的處境后,下面四句又像開頭四句那樣,通過主人公的動作進一步表現(xiàn)他心靈最深層的痛苦。前面寫到“攬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內(nèi)走走,但感到還是無法排遣心中的煩悶,于是他走出戶外了。然而 “出戶彷徨”,半夜三更,他像夢游似的,獨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陣孤獨感襲上心頭!俺钏籍敻嬲l?”正是這種“獨”、這種“彷徨”的具體感受了。古樂府《悲歌》云:“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云樹引領(lǐng)而望,可是又不可能獲得“可以當歸”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實在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內(nèi)去。從“出戶”到“入房”,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騰的愁情推向頂點,以至再也禁不住“淚下沾裳衣”了。

          全詩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寫的都是極其具體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是一個緊接著一個,是一層深似一層,細致地刻畫了游子欲歸不得的心理狀態(tài),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張庚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心理發(fā)展層次說 “因‘憂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戶’,既‘出戶’而‘彷徨’,因彷徨無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層次井井,而一節(jié)緊一節(jié),直有千回百折之勢,百讀不厭!保ā豆旁娊狻罚

          一首短小的抒情詩,能夠細致地表現(xiàn)如此豐富復(fù)雜的心理活動,這在中國古詩中是不多見的。俄國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長于心理描寫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寫,大都是對人物心理的一些說明,有時不免使人感到沉悶和厭煩。而這首古詩,卻沒有這個毛病,它是通過人物的自我意識活動來表現(xiàn)的,通過由意識而誘發(fā)的行動來表現(xiàn)的,具有文學(xué)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詩的特質(zhì),這種藝術(shù)經(jīng)驗是值得注意的。

          一說為女子閨中望夫之慨。

          此詩寫閨怨離愁,詩中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zhuǎn)的閨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案羟Ю镔夤裁髟隆保ㄖx莊《月賦》)。夜深人靜,孤寂難耐的時候,月光皎潔照耀著床帳。原本“憂愁不能寐”,月光的照臨更勾起若許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閨室。開頭兩聯(lián),就形象生動地把一個輾轉(zhuǎn)徘徊的孤閨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輝之中。第三聯(lián):“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是女子心頭對“客行”在外游子的勸說,有抱怨,也有期許。這一聯(lián)是對全詩主題的揭示。但說歸說,怨歸怨,在此時此刻他能聽見?他能回來?這滿腹的愁思啊該告訴誰去?無可奈何,只好孤獨地到院子里去流連彷徨,去對月傾訴。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钡铝琳瘴矣,卻難慰我情,抬頭仰望愈久,而“憂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淚水打濕了衣裳。后兩聯(lián)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作者考證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jīng)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后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關(guān)于《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昭明文選·雜詩·古詩一十九首》題下注曾釋之甚明:“并云古詩,蓋不知作者”。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5

          作品原文

          今日良宴會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

          作品注釋

          〔良宴會〕‘良’,善也!佳鐣q言熱鬧的宴會。

          〔難具陳〕‘具’,備也!悺,列!y具陳’,猶言難以一一述說。

          〔彈箏奮逸響二句〕‘箏’,樂器!畩^逸’,不同凡俗的音響。‘新聲’,指當時最流行的曲調(diào)。指西北鄰族傳來的胡樂!钊肷瘛Q贊樂調(diào)旋律達到高度的完滿調(diào)和。

          〔令德唱高言二句〕‘令’,善也!畹隆,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抛鳌,這里泛用于言談,‘唱高言’,猶言首發(fā)高論!妗^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僅欣賞音樂的悅耳,而是能用體會所得發(fā)為高論。

          〔齊心同所愿二句〕上句說,下面感慨為人人心中所有,下句說,這種感慨大家都沒有把它說出來。

          〔奄忽若飆塵〕‘奄忽’,急遽也!j塵’,指狂風(fēng)里被卷起來的塵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虛。

          〔何不策高足二句〕‘路’,路口!颉,渡口。‘據(jù)要路津’,是說占住重要的位置。要想‘先據(jù)要路津’,就必須‘策高足’!咦恪,良馬的代稱!吒咦恪,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

          〔無為守貧賤〕不要守貧賤,是勸誡的語氣,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詰語氣相稱應(yīng),表示一種迫切的心情。

          作品譯文

          今天這么好的宴會真是美極了,這種歡樂的場面簡直說不完。

          這場彈箏的聲調(diào)多么的飄逸,這是最時髦的樂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過樂曲發(fā)表高論,懂得音樂者便能聽出其真意。

          音樂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誰都不愿意真誠說出來。

          人生像寄旅一樣只有一世猶如塵土,剎那間便被那疾風(fēng)吹散,

          為什么不想辦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樂享富貴榮華呢?

          不要因貧賤而常憂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作品鑒賞

          這首詩寫得很別致。全詩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氣說完的,這當然很質(zhì)直。所說的內(nèi)容,不過是在宴會上聽曲以及他對曲意的理解,這當然很淺近。然而細讀全詩,便發(fā)現(xiàn)質(zhì)直中見婉曲,淺近中寓深遠。他是怎么說的,說了些什么:今天的宴會啊,真是太棒了!那個歡樂勁,簡直說不完,光說彈箏吧,彈出的聲調(diào)多飄逸!那是最時髦的樂曲,妙極了!有美德的人通過樂曲發(fā)表了高論,懂得音樂,便能聽出其真意。那真意,其實是當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誰也不肯明白地說出;那就讓我說出來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塵土,一忽兒便被疾風(fēng)吹散。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貴榮華呢?別再憂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貧賤!”這段話,是興致勃勃地說的,是滿心歡喜地說的.,是直截了當?shù)卣f的。中間有用了不少褒意詞、贊美詞。講“宴會”,用“良”,用“歡樂”、而且“難具陳”。講“彈箏”,用“逸響”,用“新聲”,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講搶占高位要職,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馬加鞭,先踞要津。這里的問題是:主人公是真心宣揚那些時人共有的心愿呢,還是“似勸(鼓勵)實諷”,“謬悠其詞”呢?

          主人公是在聽“彈箏”,而不是在聽唱歌。鐘子期以“知音”著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的暑假,也不過能聽出那琴聲“洋洋乎若江河”,并不曾譯出一首《流水歌》。接著的問題是:這位主人公,究竟是真的從箏聲中聽出了那么多“高言”、“真意”呢,還是由于“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因而假托聽箏,把那些誰也不便明說的心里話和盤托出呢?

          人生短促,這是事實。力求擺脫“窮賤”、“轗軻”和“苦辛”,這也不能不說是人所共有的心愿。既然如此,則不必“諷”,“諷”,也沒有用。然而為了擺脫它們而求得它們的對立面,每個人都爭先恐后,搶奪要位,那將出現(xiàn)什么情景!既然如此,便需要“諷”,不管有用還是沒有用。由此可見,這首詩的確很婉曲、很深遠。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臺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于東漢末年。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20

        清明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西施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19

        夜雨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20

        赤壁古詩原文翻譯賞析10-25

        春日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3-27

        古詩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4

        古詩江南原文翻譯賞析12-23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