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jié),你們說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jié)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3、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jié)俗禮儀等內涵。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禮俗與信仰、祭祀、歷法節(jié)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古時代農業(yè)是傳統社會的主業(yè),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時節(jié)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經歷史發(fā)展演變,清明節(jié)吸收融合了寒食節(jié)與上巳節(jié)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2
《絕句》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_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你是
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3
教學目標:
在聽音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畫畫想像等環(huán)節(jié)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情。背誦詩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字眼,通過想象,聽音樂,畫畫,練讀等等方法明詩意,并在朗讀中悟詩情,讓學生在美好動人的春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泥融飛燕子”的繁鬧,和“沙暖睡鴛鴦”的悠閑。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會背這首詩嗎?兩個黃鸝……(學生接背)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絕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絕句》(課件出示課題),它的作者也是杜甫。
絕句在這課是生字,但它們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大家快和他們打個招呼吧,讀一讀。
二、初讀,讀準字音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呢?我們來讀一讀。
2、指導認讀詞。
這首詩中有一個詞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認讀詞,(課件出示鴛鴦的圖片和文字)大家讀讀。
這就是鴛鴦,是一種水鳥,看,它們羽毛的顏色多美麗呀!在詩中的詩句是沙暖睡鴛鴦。我們一起讀一遍。
3、下面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課件出示詩的內容),要注意把字音讀準,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自由讀。指名讀。
三、多種感官參與,感悟詩意。
1、讀完這首詩,你眼前出現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呀?
2、你從這首詩的什么地方感到這是春天呀?快找一找。
默讀,邊讀邊畫。
指名匯報。
指導:其實詩中還有兩個詞也能說明描寫的`是春天。泥融!叭凇辈樽值淅斫狻_有一個是遲日。古代有一本書叫《詩經》,上面有一句詩是:春日遲遲。是說春天到了,太陽照的時間長了,人們就把春天的太陽成為遲日。
3、如果讓你把這首詩畫成畫,你認為這幅畫中應該畫些什么?和同組同學商量一下,一起完成這幅畫。
師巡視指導,指出不足。
4、展示:貼到黑板上,給大家說說你們都畫了什么。
都誰把春風畫出來了?
大家一起看一看,我們把這首詩表達的意境畫出來了嗎?
5、下面,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讀,邊讀邊想像春天的美景。
看,這是不是你頭腦中的畫面啊?在春天的陽光照耀下,山河多么美麗!春風輕輕地吹著,花草散發(fā)著芳香。天變暖了,冰凍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筑巢呢。一對對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安靜地睡覺。
下面我們再跟著音樂讀這首詩,感受春天的美景。
6、杜甫用短短的四句詩就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光圖。這么美的詩一定要背下來。
四、古詩中還有很多描寫春天的詩,下面我們來欣賞兩首。(課件出示,美麗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古詩內容)
五、作業(yè)。
1、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
2、搜集描寫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4
《小池》教案
教學目標:
1.喜歡聽、讀古詩《小池》。
2.了解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1.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小池》圖片。
2.古詩《小池》VCD。
3.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背古詩《春曉》,教師:剛才我們背的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二、教師出示《小池》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的畫,你們來看一下,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樹、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會在春天開,但有一種花它是夏天才開的,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花嗎?(荷花)山上有一個洞,從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兒跟讀)泉水靜靜地流著,池塘邊的樹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現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角葉伸出水面,你看那調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們說這景色美不美?
三、幼兒學念古詩。
1.教師“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楊萬里看到這幅美景后寫下了一首詩,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小池》”教師念一遍古詩。
2.教師講解古詩的意思,邊講解邊出示圖譜。
3.引導幼兒聽古詩《小池》VCD一遍。
4.幼兒和老師邊看圖譜邊誦讀。
5.幼兒跟隨VCD邊拍手邊誦讀數遍。
四、教師帶幼兒欣賞幼兒園的景色。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5
《春曉》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理解并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
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jié)律進行朗誦。
3、激發(fā)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14,磁帶;顒舆^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春曉畫面。
1、教師:這幅畫上有什么?鳥兒喜歡什么時候在樹上鳴叫?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這是春天的什么時候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古時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位詩人寫了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就叫《春曉》。
二、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幫助幼兒理解“曉”、“眠”、“聞”等)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后,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
3、播放錄音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古詩2——3遍。
2、再次欣賞錄音,感受古詩的韻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錄音里是怎么朗讀古詩的。
3、教師和幼兒再次按節(jié)律朗誦古詩。
4、幼兒集體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意境。
四、復習詩歌《迎春花》。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6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活動準備:
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相關詩句字卡。
古詩CD、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
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僭谶@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ㄒ龑в變航Y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②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7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兒童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詞匯:葉子、飛、吹、飄。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小樹葉、《大風和樹葉》、《葉子飛》磁帶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種各樣的秋葉)放《大風和樹葉》音樂,幼兒隨老師扮秋葉飛進教室。
2、涼涼的秋風吹過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有些小樹葉飄落到我們教室了,我們一起去拾小樹葉吧。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3、誰來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4、老師用詩歌里的語言進行小結。
5、小樹葉累了,我們讓它飄落到小椅子下休息會兒吧。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葉子飛》。
1、有首好聽的兒歌說的就是葉子,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的名字叫《葉子飛》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
4、放錄音《葉子飛》,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5、提問:詩歌里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詞匯:葉子、飛、吹、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朗讀詩歌《葉子飛》
1、幼兒跟念兒歌——集體念兒歌——分男女念。
2、老師扮演大樹和風,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表演邊進行朗讀。
四、創(chuàng)編兒歌
除了詩歌里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說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么?我們來把它編到兒歌里去。
五、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什么樣的葉子,也把它編進兒歌里去好嗎?放《大風和樹葉》的音樂,幼兒學小樹葉飛出教室。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節(jié)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颁z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磮D: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焙埂;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毕啾容^.
“!弊笳覍。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wěn)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9
目的要求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要珍惜媽媽愛幼兒的情意和媽媽的勞動成果。
準備
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容與指導
古詩:夜宿山寺
1、教師與幼兒談話,出示圖畫書或用黑板畫上簡畫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圖中都誰?(母親的頭像)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古時候一位母親在兒子要即將出門的時候,為他縫了許多衣服,這些衣服都是母親自己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她怕她兒子要很久很久都不回來,所以她非常的舍不得他的.兒子,只能用針線為他縫衣服來表達對兒子的不舍之情。
4、幼兒學習古詩《游子吟》。
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5、教師小結:
教師再次重復一下古詩意思后教育幼兒理解媽媽對寶寶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寶寶好,不能老是發(fā)脾氣,不珍惜媽媽對寶寶的愛意!
6、活動結束。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0
引言:
《靜夜思》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夜晚靜謐時的思緒。通過教授這首古詩,我們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夜晚的寧靜,培養(yǎng)對自然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本教案將圍繞《靜夜思》展開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和理解能力。
一、教材選擇:
教材選擇可以包括一本《李白童謠》,該書將《靜夜思》和其他李白的詩詞以兒童聽讀的方式呈現,同時配以精美的插圖。這樣的選擇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
二、目標:
1、能夠初步了解古詩《靜夜思》的內容和意境。
2、能夠通過感官體驗和互動游戲,理解古詩的意義。
3、培養(yǎng)幼兒對夜晚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三、教具準備:
1、《李白童謠》
2、繪本《靜夜思》
3、詩歌的插圖和圖片
4、投影儀或幻燈片
四、教學活動:
1、暖身活動(10分鐘):
帶領幼兒做一下拉伸運動,活動身體。
引導幼兒回憶之前學習過的古詩,讓他們唱一段或念一段。
2、導入(10分鐘):
展示繪本《靜夜思》的插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可以簡要介紹下這首古詩的背景,并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夜晚的特點和自己在夜晚時的感受。
3、正文(30分鐘):
先播放一段關于夜晚的自然音樂,例如蛙鳴、蟲鳴等,幫助幼兒構建夜晚的場景。
教師讀一遍《靜夜思》,然后引導幼兒一起跟讀。
讓幼兒通過對比聽覺體驗,感受夜晚與白天的不同,然后讓他們分組表演白天和夜晚的生活場景。
4、拓展(30分鐘):
觀察讓幼兒端詳繪本《靜夜思》中的`插圖,幫助他們更加生動地想象夜晚的景象。
組織游戲,讓幼兒通過觀察、繪畫或模仿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夜晚的理解和想象。
5、總結(10分鐘):
鼓勵幼兒主動講述或朗誦《靜夜思》,并分享他們對夜晚的感受和想象。
回顧當天的活動,總結幼兒學習到的內容和體會。
總結: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幼兒能夠初步了解古詩《靜夜思》的內容和意境,同時通過感官體驗和互動游戲,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的意義。通過培養(yǎng)幼兒對夜晚的觀察和想象能力,能夠加深他們對自然和詩歌的理解和興趣。同時,這樣的教學活動也為幼兒提供了展示和表達自我的機會,促進了他們的語言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1
一、積累引入,以舊帶新。
1、師:初夏時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里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匯報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黑暗社會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僮x準后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構。
、趯W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古詩。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內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聯系上下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劭磮D,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
、芾首x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設計意圖: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通過學生親身想象“偷采白蓮”兒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學生情,詩中激發(fā)共鳴。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通過熟讀成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2
目的要求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廬山的瀑布很出名很漂亮水流很直。
(重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讀準詞句。
準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容與指導
1、教師播放光盤課件圖片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瀑布嗎?今天老師帶來了瀑布的光盤,我們一起來看看瀑布吧!
提問:你們覺得瀑布像什么?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唐朝詩人李白他游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寫下的古詩《望廬山瀑布》。你們聽聽詩人覺得瀑布像什么?
2、教師朗誦古詩。(讀完后放關碟一遍)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云煙繚繞,遠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高高懸掛于山川之間。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云端墜落。
4、幼兒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反復朗讀全詩,并根據光碟學習簡單的肢體動作。體會感情進而背誦全詩。
。1)、教師出示具有一定分隔符的古詩板書,讓幼兒誦讀。
(2)、讓幼兒體會祖國山水的壯美,萌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6、教師總結,活動結束。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2、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萌發(fā)對祖國的美好河山的喜愛。
3、領會古詩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欣賞古詩,感知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19頁。
2、掛圖《絕句》。
3、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
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四、活動難點:
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
五、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啟發(fā)幼兒講述畫面內容,學習古詩。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幼兒描述畫面內容。
。2)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用古詩的第一句話進行概括,學習相關字詞。
3、完整地欣賞古詩。
。1)這四副圖連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題目叫《絕句》,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錄音,幼兒欣賞,進一步學習古詩《絕句》。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4、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古詩。
5、簡要介紹古詩的作者——杜甫。
六、教學反思:
學習古詩《絕句》時,我請兩位會念的幼兒當小老師,孩子們都學得特別認真,始終關注兩位"小老師",沒幾遍孩子們都會背了。學會后,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當"小老師",我滿足了小朋友的'愿望。對于孩子來說,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多么神圣與偉大,而在實踐中他們又有了切身的體會。此后,孩子們學詩的興趣日益濃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臉上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作為老師又何樂不為之呢?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4
目的
要求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兄弟姐妹之間要相親相愛。
準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容與指導
1、教師與幼兒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在家里除了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弟弟、妹妹、姐姐、哥哥?(有)那你們在一起玩的都好嗎?今天啊,我們就來學一首一個弟弟寫給哥哥的古詩。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煮豆子的時候把豆莖當作燃料,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么你那么著急迫加害于我。(教師以兒化的形式解釋給幼兒聽。)
4、幼兒學習古詩《七步詩》
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教師再次帶幼兒朗誦詩歌,讓幼兒讀準詞句。
6、活動總結:小朋友們!學完這首詩歌后,你們覺得詩人在說什么呢?(就是兄弟之間呢不能不團結,要相親相愛,不做欺負對方,對別人有害的事情。小朋友之間也是一樣,不能做傷害小伙伴的事。
7、活動結束。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fā)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xù)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么?(出示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并學念古詩。
。ǔ鍪2):圖上有誰?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呀?那
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松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ǔ鍪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著,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4):這是什么?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并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么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才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才我發(fā)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fā)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范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后,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ǔ鍪緢D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活動反思:
《憫農》是我第一次給孩子們上的古詩課,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動首先是視頻導入,完整欣賞古詩,接著出示農民的`圖片學習“鋤禾日當午”,我的圖片準備的不夠詳細,選用的是古詩視頻里種植禾苗的圖片,但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最好是將圖片換成農民伯伯在鋤草,這樣有利于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問是“太陽很大很熱”,但是太陽大不代表熱,提問不夠嚴謹。接著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這句的講解中與孩子的互動太少,沒有深入引導幼兒對古詩的理解,例如可以問一問“為什么農民伯伯那么累呢?”需要和圖片相結合,引導孩子說一說。最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選擇班里孩子吃飯的照片,從而更加貼近生活。
【小班幼兒園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詠鵝古詩教案02-21
幼兒園古詩教案05-17
幼兒園古詩池上教案09-21
(精選)幼兒園古詩池上教案11-21
幼兒園教案:古詩池上的09-16
幼兒園中班古詩教案08-30
幼兒園古詩教案(精選20篇)06-20
幼兒園古詩教案(精選26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