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匯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旋律,學習按節(jié)奏看龍舟、劃龍舟等動作。
2、通過用情節(jié)(看龍舟、劃龍舟、賽龍舟)來幫助幼兒記憶相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體驗劃龍舟時相互配合的快樂。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端午節(jié)“劃龍舟”有初步的了解。
2、船槳、船號標記、標記花各人手一份。
3、音樂、PPT。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旋律,學習按節(jié)奏看龍舟、劃龍舟等動作。
活動難點:
在雙行隊列舞蹈中學會相互合作和記憶相應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看龍舟
1、進入場地,幼兒按四組排好隊。
2、出示PPT圖片,師:“劃龍舟比賽就要開始啦!瞧!他們在干什么?”(吹喇叭、打鼓)
3、感受音樂旋律,學習“看龍舟”動作。
。1)鼓勵幼兒按自己意愿創(chuàng)編吹喇叭、打鼓動作。
(2)教師將幼兒編的動作與教師編的動作串起來,隨音樂與幼兒共同表演。
二、劃龍舟
1、幼兒學習按節(jié)奏上龍舟、拿船槳。
2、幼兒創(chuàng)編在單行龍舟時所使用的劃龍舟方式。
3、教師指導動作要領:船槳向前時身體前傾、手臂伸直、臉朝前;船槳向后時身體后仰、船槳靠胸、臉朝前,引導幼兒按節(jié)奏動作和用歡快的表情表現(xiàn)出來。
4、隨音樂做看龍舟、劃龍舟動作。
三、賽龍舟
1、師:“剛才四艘龍舟都劃得不錯,都可以去參加龍舟了!可是龍舟大賽有一個要求,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PPT圖片,引導幼兒由單行龍舟走成雙行龍舟。
3、出示PPT,引導幼兒學習側面劃槳動作。
。1)幼兒模仿學做動作,教師指導:在標記花的一側,下上、往下拉。
(2)隨音樂反復兩次做賽龍舟的動作,引導幼兒按節(jié)奏喊口號感受熱鬧的氣氛。
四、完整舞蹈
1、邀請老師扮演觀眾,分組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幼兒隨音樂完整舞蹈。
2、進行賽后頒獎,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劃龍舟》音樂節(jié)奏鮮明,歌詞簡單易懂,音樂表現(xiàn)方式以四分音符節(jié)奏為主,為孩子廣泛熟悉,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劃船的動作。使之與具有情境的“賽龍舟”游戲相結合,通過視、聽、想、動多方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音樂,體驗民間活動,以此促進幼兒節(jié)奏、認知、想象、合作等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使之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道德品格。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得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和數(shù)量,了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這些器官。
活動準備
男孩頭像一幅、幼兒人手一面鏡子、一瓶香水(供幼兒聞氣味)、保護五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shù)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么?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的名稱及數(shù)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fā)給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從鏡子里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
1、幼兒人手一面鏡子自己觀察。
2、教師提出:從鏡子里看看你的臉。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只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讓幼兒聞香水,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并引導幼兒回憶: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干什么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么的?還有爺爺、奶奶的……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么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么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圖片,讓幼兒了解如何保護五官。
。1)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臟東西。
(2)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競賽游戲: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五、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小魚,并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小魚。
2、讓幼兒初步了解小魚的主要外形特征。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課件Flsah。
2、各種魚的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1、玩手指游戲,引發(fā)興趣,“說到5的時候”變成小魚水中游,問:小魚在水中怎樣游的,幼兒相互學習。
2、放音樂,一起學習小魚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3、教師出示圖片:這些小魚好漂亮呀!你們仔細看一看,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吧。
4、放課件,幼兒欣賞。
5、問:這些魚朋友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1)仔細看一看小魚的眼睛是鼓鼓的嗎?
(2)小魚們生活在什么地方?
6、模仿魚的動作。播放輕柔的音樂,請幼兒看一看、學一學小魚呈現(xiàn)的各種動作,如游水、吃食物、吐泡等。
活動小結
海洋里的魚可真多呀,每一種魚都跟別的魚長得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圓、有的細長、有的身上有刺、有的身上有美麗的花紋、有的魚還會變色,甚至連游泳的方法也不一樣,有趣極啦!
小百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自己獨立就餐的好習慣。
2、讓幼兒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體健康。
3、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餐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幼兒讀物,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的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吃飯)請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進餐的時候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呢?
2、教師:貝貝是怎么樣吃飯的呢?這樣好不好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說一說。)
小結:貝貝沒有自己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還需要媽媽來喂,這樣是不對的哦,小朋友應該要養(yǎng)成自己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3、教師:亮亮吃飯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呢?這樣做對嗎?
小結:亮亮吃飯的時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勢不對,所以桌上總會灑出飯菜來。
4、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紅紅是怎樣吃飯的呢?她吃飯的時候對不對呢?
小結:紅紅坐得很端正,會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
5、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地,誰吃飯的習慣最好呢?誰做得最好,你們喜歡哪個小朋友呢?為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好的進餐習慣,并教育幼兒應該向紅紅學習,自己吃飯,并且能夠坐得端正、吃得干凈。)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會使用勺子和小碗。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吃飯的時候是會和誰一樣呢?你們自己有沒有一個好的進餐習慣呢?
2、教師: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安安靜靜,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教師進行示范,請個別幼兒進行練習操作。
三、教育幼兒在幼兒園或在家里都要自己吃飯,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吵鬧,要高高興興地吃飯,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壯,長得好!
四、學念兒歌《吃飯》
坐在小桌邊,寶寶學吃飯,右手拿小勺,左手碗扶牢,一口飯,一口菜,干干凈凈全吃完。
小百科:亦作“吃飯”。泛指生活或生存。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孩子最喜歡和最親近的人,有關父母、爺爺、奶奶的故事也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本活動設計意在從幼兒熟悉且關心的家庭成員入手,通過相互介紹、唱歌等形式知道家里的人數(shù),萌發(fā)幼兒對親人的熱愛之情。同時寓數(shù)學教育于幼兒日常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成員數(shù)量。
2.萌發(fā)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3.會比較多、少、一樣多。
活動準備
1.收集全家福照片。
2.音樂磁帶《我家有幾口》。
過程建議
1.共同欣賞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2.數(shù)一數(shù)自己家有幾口人?
3.幼兒之間相互比較自己家庭成員與別人的家庭成員人口數(shù)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誰家人口多,誰家人口少,誰家和誰家人口一樣多。
4. 用自然聲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5.嘗試根據(jù)自己的家庭成員情況改編歌詞,互相演唱、欣賞。
延伸提示
1. 將“全家!闭掌占饋磙k一個“我的家”展覽。
2.在活動區(qū)中用實物鞏固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欣賞歌曲《我家有幾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獨占意識較強,有好吃的東西或好玩的玩具總是喜歡自己獨霸,不愿意和別人分享。最近我們班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雖然老師也引導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別人商量:“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好嗎?”“你愿意和我交換玩玩具嗎?”“我和你一起玩好嗎?”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發(fā)得還不夠,孩子并沒有真正體會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光知道做法并不能讓小年齡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采用了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向故事中的榜樣——小豬學習,萌發(fā)幼兒這方面的.情感。
活動目標:
學說故事中的短句,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草地背景圖,錄音。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1、出示小豬:這是誰呀?
今天小豬要去旅游了,你們猜猜看豬媽媽會給他準備什么好吃的食品?
2、出示圖片(包里的物品可以拿下來):看,媽媽給小豬準備了一大包好吃的東西,都有些什么呀?
Tips:
通過猜豬媽媽準備什么食品這一問題,讓孩子的思維進一步發(fā)散,同時讓孩子說說媽媽為什么要給小豬準備這一食品,如:準備面包,因為它能填飽肚子,準備飲料,因為旅游時會累,會口渴等,從而理解事物的關聯(lián)性。
二、猜猜、學學
1、播放小鳥的叫聲。聽聽誰來了?
小鳥聞到香味來了,胖胖拿出一個面包給小鳥姐妹,面包只有一個,怎么分呢?(將面包一分為二)
幼兒學說“小鳥姐姐,我請你吃面包。一起野餐真開心!
2、猜謎請出猴子一家。
又有誰來了?全身毛茸茸,調皮又可愛,愛爬樹,愛吃桃子。
小猴一家聞到香味來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給小猴一家,怎么分呢?(大、中、小匹配)
幼兒學說:猴爸爸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猴媽媽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
猴寶寶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
3、用動作引出小兔、小貓、小烏龜。
小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小貓靜悄悄的走來了,小烏龜慢吞吞的爬來了。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胖胖請他們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么分呢?
一粒一粒的分。請幼兒學說短句。
小兔(小貓、小烏龜)我請你吃糖,一起野餐真開心。
4、老師放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Tips:
以猜的方式引出小豬的這些朋友,并且猜的方式的變化:通過聲音猜,通過動作猜,通過謎語猜,這樣更能抓住孩子的興趣。
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辦法來解決怎么分的問題,對孩子有一定的挑戰(zhàn),同時數(shù)學方面的內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數(shù)知識。
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每次的對話學說都是重復性的語言,更適合小年齡的孩子,更易于幼兒語言的模仿和習得。
三、想想、做做(經驗遷移)
1、好吃的東西分給了朋友,可小豬怎么樣?為什么呢?
師小結:小豬覺得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樂的。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么高興,心里樂滋滋的。
2、我們如果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么樣?
3、孩子們分享老師帶來的食品,體驗分享的快樂。
Tips:
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拋向他們,讓孩子通過經驗遷移來解決這些問題,最后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已得到激發(fā),真正體驗到了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時間:
延中環(huán)保日(7月10日)
活動要求:
1、通過活動,使幼兒具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懂得廢電池是有害的。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不亂扔廢電池。
活動準備:
1、廢電池回收筒。
2、和居委會做好聯(lián)系工作
活動過程:
1、認識廢電池
(出示廢電池)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到的?電池用完了就叫廢電池。你們把廢電池怎么處理的呢?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電池回收筒。這是什么?有什么用?引導幼兒了解“廢電池回收”。知道有廢電池,可以放到我們這個廢電池回收筒中。
3、了解廢電池的危害
電池中含有的元素如果滲入土壤,通過食物鏈進入植物、動物,最后進入人體,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隨手扔掉的廢電池中含有的金屬可能有一天就被自己吃下。
4、討論:處理廢電池
我們怎么處理這些廢電池呢?
我們把廢電池送到居委會去,他們會幫我們處理的。
5、外出:
帶領幼兒將廢電池送到居委會的回收站中。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使用筷子。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小木塊、小布包子、餃子、雪花片、玻璃球、黃豆等。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出活動內容。
謎語:"兄弟倆,一樣長,是咸是淡它們先來嘗。"請幼兒猜猜謎底是什么,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2.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筷子,講解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右手執(zhí)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
(2)幼兒每人一雙筷子,嘗試練習。
教師為每組幼兒投放難易程度不同的布包子、小木塊、玻璃球、黃豆等材料,請幼兒練習夾物。
3.鞏固游戲"誰夾得準又快"。
游戲一:撥木珠
玩法:每個小朋友一雙筷子、一個盤子、小布包子、一個大盆。教師發(fā)出指后,請幼兒迅速用夾的方法從大盆中夾取包子,以夾得最多的幼兒為勝。
小結:使用筷子夾取軟的東西時,手指配合要好。大拇指往下壓,食指、中指管一根筷子,無名指負責另一根筷子。五指力量要平衡,太緊太松都不利于使用。
游戲二:看誰夾得快又準
玩法:出示小木塊、雪花片、黃豆等、請幼兒分別嘗試夾取,多者為勝。
小結:請幼兒說說,夾不同的東西時,感覺有什么不同?誰用得最好?激發(fā)進一步提高的愿望。
4.延伸活動:
(1)請家長配合,鼓勵幼兒在家就餐時堅持使用筷子。
(2)在進餐時進一步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筷子。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不僅學會了使筷子,還增強了自己要動手的勇氣和信心,使幼兒在比賽中增強了動手的樂趣和會用筷子的自豪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幼兒園里有許多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游戲。
2。能關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愿望。
3。能比較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出自己的姓名。
活動準備:
1;顒忧坝變鹤杂傻匾黄鹜。
2。每個幼兒照片一張(將幼兒的照片制成PPT更好)。
3。閱讀材料2《坐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照片堆中找一找自己。
(1)出示全班幼兒的照片,引導幼兒在照片堆里找一找自己,說說自己在哪里?告訴我們你叫什么名字?
。2)幼兒找照片,并說:"我在這里,我叫XXX。"
2。請幼兒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并說說他在哪里。
。1)指認照片上一名幼兒。
提示語:找一找,說說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告訴我們他叫什么名字?
。2)指認座位旁的一名幼兒。
提示語:你座位旁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什么地方?
3。請幼兒找個新朋友做游戲。
。1)幼兒找個新朋友拉拉手,說說自己的名字,相互簡單交流。
。2)和朋友一起唱歌《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游戲時,可拍攝下幼兒交朋友時的錄像。游戲結束后,與幼兒一起觀看,講述"我和誰一起玩游戲"。
2。對于膽小的幼兒,要鼓勵他(她)大膽參與活動,如果幼兒不愿意,千萬不要強求。
3。提供閱讀材料2《坐車》,指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圖書中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會是什么?
——幼兒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么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嘗嘗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么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狀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么解開。(繩子)然后剝開什么?(粽葉)——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我們?yōu)槭裁匆贼兆樱渴裁慈兆硬艜贼兆幽兀?/p>
——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jié)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么活動呢?(遷移活動: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游戲
——QQ粽子店環(huán)境創(chuàng)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社會《開飯了》教案12-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2-17
幼兒園小班社會環(huán)保教案04-07
小班社會我的幼兒園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社會春分教案03-08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社會優(yōu)質教案05-13
幼兒園小班的社會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