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日黑板報版面設計2
今天是全國消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找火災隱患,保家庭平安”。
據(jù)消防部門介紹,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的消防意識并沒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家居生活中存在較多的消防安全隱患。為了確保生命財產(chǎn)安全,做好家庭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一起來查找下家庭火災隱患。
身邊的三大“惹火區(qū)域”
區(qū)域一:客廳
1.沙發(fā):裝有墊子的沙發(fā)容易被未熄滅的煙蒂熏燒。這種現(xiàn)象不但隱蔽難以察覺,而且易產(chǎn)生致命的煙氣。
2.空調(diào):客廳空調(diào)放置時應遠離易燃的窗簾,或者使用阻燃型織物的窗簾;空調(diào)運行中,若聞到有異味或者冒煙,應立即關閉。
3.電視機:電視機后面應預留充分的空間,以發(fā)散機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不用時要將插頭拔掉。
4.電線:為避免電路負荷過大,切勿將過多電器聯(lián)接在同一電路上。每年至少對家中的電器裝置檢查一次。
區(qū)域二:廚房
1.抽油煙機:使用抽油煙機時,灶具不得干燒,避免大量熱量吸入油煙機內(nèi),引燃機內(nèi)油污。
2.灶具:灶具四周不能堆放雜物,如廢紙或其它易燃物品;灶具應經(jīng)常清洗,避免積存油脂。
3.燃氣:保持燃氣周圍空氣流通;嚴禁煤氣或天然氣同電飯煲、電磁爐、酒精爐、煤爐等混雜使用。
4.電冰箱:保持電冰箱周圍空氣流通,安裝冷凝器的一面離墻的距離應在10厘米以上;任由灰塵積聚在馬達、壓縮機及線圈上,是造成冰箱火災的主因。
區(qū)域三:臥室
1.取暖設備:使用取暖器時應放置平穩(wěn),切勿靠近床等其它易燃品,不要將衣物放在取暖器上烘干。使用電熱毯時不要揉搓、折疊電熱毯,防止電熱元件受損、短路,睡覺時應及時切斷電源,避免發(fā)生火災。
2.床鋪:切勿在床上吸煙,獨居老人和醉酒者尤其應當注意。煙蒂必須在放入煙灰缸前完全掐滅。睡前最好做好檢查,確保所有電器插頭拔掉,燃氣閥門關閉。同時,還要把臥室、客廳、廚房的門關上,這樣即使睡著后發(fā)生火災,也可阻止火勢蔓延。
冬季吃火鍋應注意的安全常識
1.炭火鍋:要在火鍋底下墊一只盤子,放一點清水,以防高溫烤壞桌面繼而引起火災。
2.液化石油氣火鍋:點火后,隨時注意燃燒情況調(diào)節(jié)火焰,防止湯水沸溢,滅火跑氣。
3.電火鍋:通電源時,電源線要先接火鍋,后接電源,切勿使食物溢出;若溢出,要先斷電源。
4.酒精火鍋:絕對不能向燃著的火鍋加酒精;若需添加酒精,要待明火熄滅后鍋體溫度下降了再加。
常備4件“寶物”助你脫險
面對無情的大火,不妨在家中備好這樣4件“寶物”:一個小型滅火器、一根保險繩、一只手電筒及一個簡易防煙面具。
1.火災剛開始時都是小火,在家中備一個滅火器,就可將它及時撲滅。
2.當大火一旦不可收拾時,就必須考慮逃生?蓪⒗K子拴在大柜櫥或窗框上,順著繩子滑下。
3.夜間失火,電路燒壞后,屋內(nèi)一片漆黑,手電筒能照出一條逃生之路。
4.火場煙霧有毒,危急關頭,防煙面具能抵御有毒煙霧侵襲。
逃生自救有訣竅
1.睡覺時把臥室門關好,可以抵御火災發(fā)生后熱浪和濃煙的侵入;
2.逃生時,開門之前先摸一下門,如果門已經(jīng)發(fā)熱或者有煙從門縫進來,切不可開門,應選擇其它逃生路線;
3.如果出口通道出現(xiàn)濃煙,沒有其他路線可走,可貼近地面,匍匐前進通過濃煙區(qū);
4.逃生時不要為穿衣服或取貴重物品而浪費時間。
面對濃煙如何躲避
濃煙是火災第一殺手。據(jù)統(tǒng)計,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是被燒死者的4至5倍。
1、濕毛巾捂鼻逃生法:①準備一條棉質毛巾;②徹底浸濕,擰至半干;③將濕毛巾疊4至8層,可過濾75%-95%的毒氣。
2、低空呼吸法:建筑中心區(qū)域充滿濃煙時,墻邊、墻角離地20厘米有氧氣。此時,應彎腰或爬行離開火場。
3、空管呼吸法:管狀物,例如水管、電線管在火場可大有用處。將它們伸出窗外,用來呼吸,對防止窒息大有用處。
高層建筑起火的逃生秘訣
1.發(fā)現(xiàn)樓內(nèi)起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觀察火情和環(huán)境,采用安全正確的方式逃生。
2.平常要了解樓內(nèi)基本結構及消防示意圖,熟悉幾條最近的逃生路線。
3.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盡量朝著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4.逃生路線被火封鎖時,撤離到未起火房間,將房門等用濕毛巾堵死,防止煙氣侵入,延長生存時間,等待救援。
5.學會使用求救信號,幫助營救人員找到確切目標,迅速救人。
火災逃生自救口訣
逃生預演,臨危不亂;熟悉環(huán)境,牢記出口;通道出口,暢通無阻;撲滅小火,惠及他人;鎮(zhèn)靜辨向,迅速撤離;不入險地,不貪財物;簡易防護,蒙鼻匍匐;善用通道,莫入電梯;緩降逃生,滑繩自救;避難場所,固守待援;緩晃輕拋,尋求援助;火已及身,切勿驚跑;跳樓有術,雖損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