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時間:2024-06-18 19:32:19 賽賽 議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精選29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精選29篇)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數(shù)學,我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學好數(shù)學可以鍛煉人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我們的生活中也時時刻刻少不了數(shù)學。

          暑假的一天,因為天氣很炎熱,媽媽買了幾個小西瓜回家。我正準備拿刀去切西瓜,被爸爸攔住了,爸爸說:“你不是很喜歡數(shù)學嗎?我考考你,用4刀把一個西瓜切成9塊,但必須有10塊皮。你能做到嗎?”我想了想,舉起刀“咣咣”幾刀,先三刀切成“米”字,西瓜分成6塊。再橫一刀切半個“米”,6+3=9,很簡單呀!爸爸搖了搖頭說:“數(shù)數(shù)有幾塊皮?”,“9塊”我撓著頭望著爸爸。我又試了一次,還是不對?粗慌栉鞴,我思索著,我決定拿筆在紙上畫一畫,媽媽爸爸投來贊同的目光。我畫著畫著眼睛一亮,我又拿出一個西瓜——1,2,3,4,切了一個“井”字,西瓜分成了9塊,中間的一塊兩面各有一塊皮,不多不少正好10塊。爸爸媽媽都堅起大拇指……

          其實不然,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比如張老師才接我們班的時候,常常懲我們背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三

          只……”雖然很幼稚,但鍛煉了我們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爸爸說這叫邏輯思維)和反應能力。在我們家出去玩的時候,媽媽常常讓我管理花錢。一定數(shù)量的錢,包括吃飯、坐車、門票還有購物。我總結了三要點:第一,錢要保管好;第二,付錢找零錢時要核算是否對;第三,要合理安排怎樣花錢。千萬別把吃飯、坐車的錢亂買了東西。呵呵……那樣是要餓肚子的。媽媽說這是鍛煉我不亂花錢的最好辦法。其實這種體驗,讓我的數(shù)學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學們不防回家試試?

          數(shù)學就像一座山峰,剛開始攀登時的得很容易,到了后面會越來陡峭,越來越險峻,只有不怕苦,不怕困難人,才能攀登高峰,體味其中的快樂。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

          前,我眼中的數(shù)學只是不斷學習課本中的知識,不斷的解題、做題,最后取得高分才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墒乾F(xiàn)在,我越來越感受到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數(shù)學,把數(shù)學運用到生活中才是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

          購物是我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而在節(jié)假日中,我們更熱衷于此。在今年的國慶節(jié)里,我就和姐姐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南京的各家商場都開展了許多優(yōu)惠活動,我們?nèi)サ纳虉鲩_出的活動是“滿100送88元券”,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惠。最后,姐姐買了一雙鞋,這雙鞋的`原價是789元,一頭忙著試鞋子的姐姐,讓我?guī)退闼隳芩蛶讖埦,于是,我便算了起來?89÷100=7.89,也就是說能送7張券,7×88=616(元)。然后,我們又問了營業(yè)員阿姨:“不要券能不能打折?”營業(yè)員阿姨只回答了一聲:“不要券,440!”最終,我們沒有要券,用440元買了這雙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著440元是怎樣算出來的,最后,我終于想出來了:用616÷789≈0.78,再用1÷(1+0.78)≈0.56,最后再用789×0.56≈440(元)。然后,我又想了一下,其實打折和送券都是一種道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其實收益是一樣的,打折只是用送券的數(shù)額占原價的百分比來算出折扣系數(shù),最后得到打折后的價格;而站在商場的角度來說,送券更能促進消費,對商家更有利。

          看來,學好數(shù)學對我們更理智的消費是又幫助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再把數(shù)學用到生活中。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3

          自從我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就迷上了數(shù)學,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開學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儲錢罐,讓我用來放每天認真寫作業(yè)、幫媽媽做家務等“賺”來的獎勵,看著儲錢罐里的1元硬幣日益增多,我可高興了。記得是上個周五的晚上,寫好作業(yè)的我心血來潮,想數(shù)數(shù)儲錢罐里共存了多少錢。1、2、3、4、5……100、101、102,終于數(shù)完啦!我笑得合不攏嘴,好多。寢屨f我是小財迷。望著快裝滿的儲錢罐,再“賺”來的獎勵怎么辦呢?我皺起了眉頭。最后媽媽用一張100元面值的紙幣換走了我100個硬幣,看著手里一張100元的紙幣和2枚一元的`硬幣,我傻了,那么多的硬幣才換了一張紙幣。由此我明白了原來數(shù)學中的100是由100個1組成的。

          第二天周六,我揣著我的“獎勵”和媽媽一起來到文體店買學習用品,最后選了兩本課外書、一個削筆器和一個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錢呢?我在心里算了算:5+5+20+3=33(元)。這時媽媽問我:“算算買完這些東西,還剩多少錢呢?”我用了最近老師教的簡便運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給營業(yè)員阿姨一張100元的人民幣,阿姨問我:“小朋友,阿姨該找給你多少錢呀?”我在心里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鞍⒁蹋鷳撜椅67元。”阿姨夸我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媽媽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從那之后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幫著爸爸媽媽一起算“小賬”。

          數(shù)學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學習和運用它,和它成為永遠的“好朋友”!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4

          8月18日早晨,我報名參加了《南京晨報》的賣報活動。早晨8:00整,我和媽媽便來到了報社門口。

          領報紙時,我問報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來領報紙賣的,請問要多少錢?”“7角錢1份,每位同學領15份!卑⒁袒卮鹫f。我算了算報紙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媽媽要了10.5元錢,給了報社的阿姨,領了15份報紙,往地鐵站走去。

          來到地鐵站,媽媽先給了我20元的零錢作為備用金。然后,我便開始在地鐵出口處賣起了報紙。“《南京晨報》,1元錢1份!”我大聲招呼著過往的行人。在我的熱情叫賣下,大約過了40分鐘的時間,我就把15份報紙全部賣完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問我:“寶貝,今天你一共掙了多少錢呀?”我數(shù)了數(shù)口袋里的錢,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備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聲告訴媽媽:“我算過了,今天賣報一共掙了3.5元錢!眿寢屨f:“不對呀?1份報紙0.7元,賣出去時是1元錢,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么會少1元錢呢?”這時,我才想起來,在賣報時,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報紙,還沒給錢,就急匆匆地走了。

          通過今天的賣報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我們不光要學好書本上的數(shù)學知識,還要學會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來,活學活用,這樣才真正達到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5

          數(shù)學,不只存在于書本上,不只存在于卷子上,不只存在于理論中,也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那天,我和爸爸去買電視。爸爸和售貨員正交談著,而我則在店內(nèi)閑逛。突然,我看見一部標著29英寸的電視機,造型別致,色彩亮麗,我非常喜歡。我向售貨員阿姨詢問了一些有關電視的常識問題,得知標注為29英寸的電視機是指該機的屏幕對角線長度為29英寸也即74厘米。“那么這部電視的長和寬又是多少呢?”我又問道。阿姨告訴我分別是58厘米和46厘米。但我怎么覺得沒那么大呢?

          回到家,我還想著剛才那部電視機。我想證實一下商家是否誠信或者標簽是否正確。怎樣才能驗證呢?74、58、46,這不正好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嗎?既然是直角三角形,它一定符合勾股定理,也就是長2+寬2=斜邊2。

          知道了這個就好辦多了,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符合勾股定理,會出現(xiàn)例外嗎?我查閱了資料,得知: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符合勾股定理,符合勾股定理的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這個條件再加上電視機屏幕是一個規(guī)則的長方形,我就可以使用勾股定理來驗證了。582=3364;462=2116;742=5476;而3364+2116>5476,不符合勾股定理,這里面肯定哪出錯了。我又去了賣場,經(jīng)過詳細了解,原來那天顧客太多了,阿姨一慌亂給我說錯了長和寬的數(shù)據(jù)。阿姨還直夸我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呢。

          我喜滋滋地回味著阿姨的贊賞,也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生活中要對不明白的事物大膽質(zhì)疑,并動手實踐。二是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認真觀察,細心體會,就能得到不少知識。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6

          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很多椅子的腿設計成三角形結構就是運用了數(shù)學中的“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點原理,還有自行車停放支架也是這個原理。

          記得在上興趣班的時候,我就運用了課堂中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做了一次很成功的實踐。那次,老師布置了一個讓我們手工制作小玩具的任務,我苦惱的是動手能力不強,但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做一個我并不太了解但覺得非常有趣的紙皮小貨車玩具。

          我找來一大一小兩個小紙箱做成車頭和車身,但因為紙箱的顏色雜亂無章,不符合我的玩具設計,所以決定用心愛的`彩紙給我的玩具小貨車貼上一層漂亮的“外套”裝飾。這時就需要計算玩具小貨車貼紙部分的表面積了,要怎么算呢?首先把正方體車頭部分的棱長量出來,用尺子測量后棱長為8厘米,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棱長×棱長×6,所以它的表面積是:8×8×5,為什么是乘以5呢?因為車頭部分有一個面是粘在車身上的,并不用計算在內(nèi),你想到這點了嗎?

          接下來算車身的表面積了,車身的長、寬、高分別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長×寬+長×高+寬×高)×2,所以車身的表面積就是:(15×10+15×6+10×6)×2,這樣算出來的表面積再減去一面車頭的面積就是需要貼紙部分的表面積了。

          現(xiàn)在需要貼紙部分的表面積有了,接下來就按需把彩紙剪下貼上去就行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彩紙一面一面地貼上去。貼好之后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滿意,原來我的手工制作能力也不算太差嘛!第二天課堂上當把我的“作品”展示的時候,老師還給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呢,我心里樂開花了。

          數(shù)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太實用了。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7

          今天,我們一家去超市買東西。首先我們來到了米區(qū),那里的散裝米3元一斤,媽媽又看了包裝米,85。9元15Kg。媽媽問我,買15Kg的大米,哪種便宜呢?我用剛學的.知識計算了一下:15Kg=30斤,3x30=90元,85。9<90,袋裝米便宜。我將結果告訴媽媽,媽媽滿意的點了點頭。

          接著,我們?nèi)ベu洗滌用品那里。哇,促銷區(qū)的洗衣粉還真便宜,10元一包,這些洗衣粉有多少包呢?我問售貨員,售貨員阿姨說,小朋友,我的考考你,請聽題,洗衣粉、洗衣液和洗衣機一共185個,洗衣機比洗衣液少45個,洗衣粉比洗衣液3倍多5個,問,它們各有多少?我一聽,說,太簡單了?梢韵人阆匆乱,185-5=180個,180/(3+1)=45,再算洗衣機45-45=0臺,最后算洗衣粉45x3+5=135+5=140袋,所以洗衣粉140個,洗衣液45袋,洗衣機0臺。售貨員阿姨們聽了夸我很聰明,其實只是和倍問題,上課認真聽講就會的了。

          最后,我們買了三件東西,價格分別是:10元,99元和238元,爸爸問我們,我?guī)Я?60元。,夠嗎?妹妹想了半天不知道估大還是估小,我說,可以估大10+99+238<10+100+240

          10+99+238<350<360

          所以夠了。妹妹說,哥哥你算的真快。我謙虛的說,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并把知識用到生活中呢。爸爸笑著點點頭。

          數(shù)學,不僅要學方法,更重要的將其用到生活中。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8

          空氣無處不在,同時沒有味道,但我們卻缺它不可。數(shù)學亦是如此。偉大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shù)學!碑斘覀冞蛇陕涞亻_始,數(shù)學就圍繞在我們身邊。滿月,百天,周歲………年齡增加的計數(shù)。長大一些,開始接受數(shù)學的系統(tǒng)教育,學習數(shù)數(shù)、加減乘除的運算。

          買菜時,給錢又找錢是數(shù)學;剪紙時,紙的大小和面積是數(shù)學;吃飯時,把食物平均分配給每個人是數(shù)學。記得第一次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時,一邊挑著自己和父母愛吃的菜,一邊用心地算著賬,最后一筆錢也沒有找錯。還有第一次去超市,我精打細算,換回了好多吃的和日用品。

          運用數(shù)學,一些麻煩總可以化繁為簡、迎刃而解。在學象棋時,如何表述走棋?大家將棋盤上的線標上數(shù)字后,就可以用“跑二平五”、“車三平四”這種簡單的棋譜,很完整地描述一盤棋,正是因為有了棋譜才有了盲棋。

          數(shù)學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寶藏,需要我們?nèi)ヂ赝诰颍獙W好數(shù)學,就要嚴謹踏實,勇于嘗試。在學習中,我一遇到困難,就會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如年、月、日中的時間、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概念,從中尋找解題思路。當我學會使用后,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又掌握了一種技能,就會興致勃勃地去發(fā)掘下一個謎題并迫不及待地想解開它。

          數(shù)學無時無處不存在,我們將數(shù)學使用在生活中,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師將數(shù)學和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為他們圓滿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科學家將數(shù)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為我們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偉大貢獻。

          數(shù)學如同空氣,沒有味道,卻是我們學習、生活、工作和發(fā)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9

          周末,我與媽媽一起買了我最愛的速溶奶茶。回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DIY一番,做個小小奶茶師。媽媽很鼓勵我自己動手,她笑著問我:“寶寶,每包奶茶都是同樣的分量,但每個人泡出來的味道卻是不一樣的。有的香甜,有的清淡,我很期待你調(diào)制出一杯香濃可口的熱奶茶。”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拍拍小胸脯讓媽媽放心地等待奇跡出現(xiàn)吧!

          說干就干,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我選取了比較法,有比較才有更好么!我拿了兩個水杯,一個是我的,150ML的,還有一個是媽媽的,250ML的。而后,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把兩包同樣的奶茶分別倒入了兩個不同的'水杯,并加入了滾滾的熱水,用筷子攪拌。雖然才等待了兩分鐘,但我卻再也按捺不住了,也管不了水還是有點燙燙的,就用小嘴開始品嘗了。小杯的顯然有點點過甜了,而大杯的卻剛剛好,非常香滑。我請媽媽來“鑒定”一下我的勞動果實,媽媽和我的意見是一樣的,雖然小杯有點點甜過頭,但她還是非?隙宋也捎玫谋容^這個方法。通過實踐與比較,最終可以選取出最合適的。媽媽笑著問我:“為什么同樣的奶茶沖泡后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呢?”有了實踐,我自信滿滿的說:“是因為它們各自的水是不一樣多的!”媽媽很認可我的答案,補充說:“其實這個是一個濃度的問題,濃度取決于兩樣東西,一個是溶質(zhì),一個是溶劑,其中任何一個變化了就會引起濃度的變化!

          哦,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在。≈灰⒁庥^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一點都不枯燥,它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開動腦筋去征服它!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0

          上個星期六,我來到妹妹家里,看見妹妹正愁眉苦臉的思考著兩道題目。

          我來到她的面前,微微低下頭,問道:妹妹,你在思考什么問題呀?看上去挺費神的,讓我來幫幫你吧?

          妹妹猶豫不決地說出了問題:今天,我的媽媽問了我兩道題目是這樣的;第一道是:有一塊長方形布長是16厘米,寬是8厘米,用這塊布最多能剪幾個腰長是4厘米的三角形紅旗?第二道是有一個辦公室長10米,寬8米,用邊長0.5的方磚塊鋪需要多少方磚塊?你能幫我解決嗎?

          我先來解決第一道問題吧,我說。16/4=4(面)算出的是長能剪4面紅旗,8/4=2(面)——紅旗和磚塊是不同的,是寬能剪2面紅旗,(4+2)x2=12(面)最多一共能剪12面紅旗。

          這時,妹妹問我;那么鋪磚塊也是這樣嗎?

          我笑了笑說:當然不是嘍,按照常規(guī),磚塊是可以拼湊的`而紅旗不能拼湊,否則看上去不美觀。

          妹妹點了點頭說:是不是用大面積除小面積?

          我說:你說對了。我來解釋給你挺,10x8=80(平方米)算出的是辦公室的面積,0.5x0.5=0.25(平方米)是方磚塊的面積,再用80/0.25=320(塊)這間辦公室一共要320塊方磚塊。

          妹妹點點頭說:我明白了。她的兩道題目不僅讓我復習了這個學期的知識點,還讓妹妹知道了這幾道題目的解決過程和思路。

          哈,今天的收獲可真多呀!我現(xiàn)在知道了其實數(shù)學是很有趣的,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善于思考,那么,什么問題都不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1

          一天,我正在吃一個八寶粥罐頭,吃著吃著,爸爸卻突然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這個罐頭有多少面積嗎?體積又有多大呢?”我一想:這該怎么算呢?我可不會算?哎!有了我只要研究出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那不就能算出來了嗎!

          吃完八寶粥后,我先做了一個圓柱模型,然后將模型拆開,發(fā)現(xiàn)拆出了三個圖形:兩個一模一樣的圓形和一個長方形。圓形可以化成無數(shù)個小三角形拼出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半徑x圓周率,寬是圓的半徑,整合后就可以得出圓的面積公式為圓周率x圓半徑的平方。而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也就是2x圓的半徑x圓周率;寬就是圓柱的高。最后,圓柱形的表面積公式就是2x圓周率x圓半徑的平方+2x圓的半徑x圓周率x高。

          算完了表面積,接下來就是算圓柱的體積。圓柱形的體積比較簡單,先算上面的'圓的面積,前面已經(jīng)提到過了,就是圓周率x圓半徑的平方。而圓柱形的體積公式就是圓周率x圓半徑的平方x圓柱的高。

          接下來,爸爸又給我出了道題。假設一個圓柱的圓半徑為5厘米,圓柱的高為10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圓周率約等于3.14。)將表面積公式代入,為2x3.14x5x5+2x5x3.14x10=167+314=481(平方厘米),體積為3.14x5x2x10=314(立方厘米)。

          聽了我的回答,爸爸滿意的笑了,還答應給我獎勵。是啊,我們只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認真思考,就能獲得成功。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2

          今天早上,媽媽提出去紫荊山公園,我非常高興,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變成超人,拉著媽媽一起飛到紫荊山公園!

          爸爸把我們送到紫荊山公園,但不肯讓我沒問你下車,爸爸又神秘兮兮地對我們說:“答對問題才能下車!卑职值靡庋笱蟮膶ξ覀冋f:“假設從家到紫荊山公園有100公里,坐出租車6元起步價,走10公里,剩下每10公里五元,等紅綠燈的時間最少5分鐘,一分鐘1.25元,問從家到這里至少花多少錢?我眼珠一轉,靈機一動。

          100-10=90

          90÷10=9

          9乘5=45(元)

          45+6=51(元)

          1.25乘5約等于6.3(元)

          51+6.3=57.3(元)。

          我已算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告訴了爸爸,爸爸突然像被流星砸著似得,黯然神傷,只好無奈的讓我們下車。

          剛一進門,就令我大吃一驚,很多人圍在一個地方,仿佛是在開會那樣,一個人大喊,免費答數(shù)學題贏大獎,從1加到9999是多少?我一聽是數(shù)學題,就喜出望外、興高采烈。媽媽一個一個加,加到238就忘了。我一想這答案決對有竅門,我又絞盡腦汁的想,終于克服了這道題。

          (1+9999)乘4999+5000

          =10000乘4999+5000

          =49990000+5000

          =49995000

          我立刻說出答案和我的想法,他激動地說:“這位小朋友答對了!”大家又羨慕的.眼光開著我,媽媽說:“真棒楊勁松”

          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3

          說起生活中的數(shù)學,由于我是自己走路上放學,并且家里住的比較遠,而我又是典型的起床困難癥患者,所以關于“最短路線”我是作過一番研究的。

          首先,要先對每天需要完成的動作做一個時間規(guī)劃,比如穿衣服需要5分鐘,刷牙洗臉5分鐘,吃早飯需要20分鐘,走路上學需要30分鐘,把這些時間相加起來后,再看看到教室的的時間是8:00,那么最晚的起床時間是7:00。還要把可能有的突發(fā)狀況也計劃進來,比如天氣不好,還有再賴床兩分鐘,唔唔。遲到就是常態(tài)了。

          然后,看看哪里可以壓縮時間的,在夏天穿衣服可以減少兩分鐘,早飯也可以加快一點點,這樣的.話少用了約五分鐘,正當我竊喜可以再賴會床之時,班主任郭老師又下達了新的要求:“以后每天要提前10分鐘到教室里早讀,值日生就要更早一些了”。這下我可犯難了,要知道我可是個大懶蟲呀,平時起床就很不情愿了,現(xiàn)在還要早起10分鐘,這可比不吃飯難受多了!恰巧我學習了“最短路線”,就想憑自己多年定南生活的經(jīng)驗是不是可以穿街過巷抄近路呢?有兩種選擇,一是途經(jīng)自來水公司到達不動產(chǎn)中心,二是途經(jīng)一小到達不動產(chǎn)中心;又有兩種選擇:進入人民醫(yī)院穿出主街,或者沿主路由十字街到學校,經(jīng)過實踐比較,途經(jīng)一小再由十字街到達學校用時更少。唉,這也就節(jié)約了五分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媽媽做的早飯是可以邊走路邊吃的,這樣就用到了同一時間做兩種事以達到節(jié)約時間的概念了。

          希望我還可以學到更多提高自己生活質(zhì)量的數(shù)學知識。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4

          學數(shù)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shù)學問題就產(chǎn)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找錢的時候要用加減法,造房子的時候要畫圖紙,計算面積。類似這樣的`問題多如繁星,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chǎn)生,最后被人們歸納成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表,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shù)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shù)學知識。

          從這以后,我開始把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連接起來。有一次,媽媽在煎雞蛋,我就想:這不就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煎一個雞蛋花兩分鐘,煎正、反兩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個蛋,那么煎三個蛋最多用幾分鐘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個蛋同時放進鍋內(nèi),1分鐘后,取出第二個蛋,放進第三個蛋,把第一個蛋翻一面,再煎1分鐘,這樣第一個蛋就ok了,取出來,然后把第二個蛋的反面放進去,并且把第三個蛋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了。

          我的話被媽媽聽到了,她說:“事實上不會這么巧,總會差個幾秒,但算法很正確的,很棒喔!”看來,我們不能像上面說的中國學生一樣不靈活運用,只有活學活用,才能更好的讓數(shù)學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

          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用數(shù)學,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fā)現(xiàn),其實數(shù)學很有趣。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5

          大年初一,我和媽媽、爸爸一起去外婆家。外婆家離南京比較遠,開車要好幾個小時。其實我心里一直有個疑問,外婆家離我南京的家到底有多遠呢?

          我問媽媽:“媽媽,我想知道外婆家有多遠呀?”

          “用你四年級學習的兩位數(shù)以上的乘法,可以計算出南京家到外婆家的公里數(shù)了!眿寢尰卮稹

          “要怎么算呢?我知道大概要開3小時,是不是找到爸爸每小時開車的速度就可以算出來了?”

          媽媽摸了一下我的頭,微笑著說!笆堑模凑找酝职珠_車的情況,大年初一高速上沒有什么人,車速可以開到平均100公里每小時,在高速上行駛的時間差不多是2小時;剩下的1小時,平均速度在45公里每小時左右!

          我興奮地扒拉著手指開始算:“2x100=200,加1x45=45,合起來是245。哈哈,我算出來了,距離是245公里!

          “你們不知道吧,我出發(fā)的時候記了車輛的里程數(shù),等到了你外婆家再看一下最新的`里程數(shù),用最新的里程數(shù)減去我們出發(fā)時的里程數(shù),就可以得到南京家到外婆家的準確距離了,到時候看看你估算的準不準。”這時一直在認真開車的爸爸說道。

          我爽快地答應了:“沒問題!

          一路暢通無阻,3個小時零5分鐘我們到了外婆家,我迫不及待地用里程表計算行程,得到的公里數(shù)是243公里,與我和媽媽估算的245公里基本一致,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耶!耶!耶!”。

          一下子學會了兩種計算距離的方法,又解開了心里盤旋好久的疑惑,我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6

          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這不,我又因為數(shù)學在路費問題上立了一個大功。

          那是去年春節(jié)期間,爸爸帶著我和兩位姐姐去海南旅游?墒窃诔鲂蟹绞缴嫌辛藸幾h。爸爸把兩種方法的相關費用告訴我:坐飛機,常州到三亞2990元/人;坐火車,常州到上海南28。4元/人,上海南到?325.5元/人,?诘饺齺100元/人。我想:我應該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連忙拿出紙和筆計算起來:坐飛機,2990X4=11960元;坐火車,28.4+325.5+100=453.9,453.9X4=1815.6元,11960—1815.6=10144.4元。通過計算,我發(fā)現(xiàn)坐火車能節(jié)省10144.4元!我興奮地告訴爸爸,坐火車能節(jié)省1萬多元,太合算了!爸爸朝我豎起大拇指,夸我算的好,就這樣,我們坐上了火車,開始了海南之旅。

          兩千多公里的'旅途雖然讓我們疲憊不堪,但沿途的美麗風景又使我們感到快樂無比。在三亞和海口的好多景點游玩之后,我們準備回家了,這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飛機票更貴了,到常州要3500元/人,火車票也很難買。我們買了三亞到廣州的汽車票,322元/人,廣州南到上海虹橋的高鐵票,793元/人,虹橋到常州的高鐵票74.5元/人。終于到家了,爸爸讓我算一下回程比坐飛機少用了多少錢。我又算了起來:322+793+74.5=1189.5元,3500―1189.5=2310.5元,2310.5X4=9242元。我告訴爸爸,回程少用了9242元,爸爸滿意地點點頭。

          這次旅行,不僅讓我欣賞到了美麗的海南風光,也讓我更懂得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7

          明天是中秋佳節(jié),一大早奶奶就提議來到長沙吾悅廣場超市買菜。我們來到了肉鋪,我的眼晴馬上盯上了一只鴨,售貨阿姨忙問:“小伙子眼力不錯哈,老鴨貴一點嘍,一只60元,要半只還是整只”?我脫口而出:“我可以買四分之三只嗎?”。我心想:半只就是30元,四分之三就是60×=45元。售貨員阿姨說,“我這也不好賣了,不過看你這么孝順就賣給你咯。”我忙謝過阿姨拿起奶奶手機微信支付,就這樣半支可口老鴨收入囊中。再走幾步就來到海鮮鋪,螺,蝦,及各類魚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真是垂涎欲滴!一條又長又大的青魚吸引了我的視線,我目測下有10余斤重,我計上心頭,與漁民談價,漁民摸著青魚:“這家伙又大又肉多,刺少,肉嫩,價格不低于20元/斤!”我低頭一陣思索,脫口出價:“15元一斤!賣咱成交,不賣走人”!場面寂靜了幾秒,漁民滿口答應:“小伙兒要多重?”我略有思量:就買3/5吧!漁民愣了一下說:“小伙子你這是考驗我呀!”沒想到手起刀落,一刀砍下上稱,不多不少,正好7.5斤。我速算下:×12.5=7 5(斤)15×7.5=112.5〈元)。剛好,刷完奶奶手機微信,僅剩5毛線,好險,好險,差點買不回可口的魚。

          一回家我跟爸爸說起我買菜的經(jīng)歷,連幾乎從不表揚我的'老爸都說:“兒子真大了,學了知識還是不一樣呀”!這才叫我明白老爸的口頭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备锌幌拢荷钪袩o處不數(shù)學,今年中秋節(jié)收獲可不少呢!當作玩游戲,把學習一個知識點當作升了一級,把做對一道題當作成功闖過一道關,這都會使學習數(shù)學更加有趣,更加輕松,容易。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8

          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辦公時、買菜時......哪里都能遇上數(shù)學問題。

          今天,我就和媽媽去買菜,我們到了菜市場,媽媽對我說:“今天,讓你一個人去買菜好嗎?”我爽快地答應了說:“好的!庇谑俏揖吞嶂怂{開開心心的去買菜了。我看到今天的豆角很新鮮,于是我對買菜的阿姨說:“阿姨,我要買一些新鮮的豆角!辟u菜的阿姨說:“小朋友你要多少斤呢?”我說:“我要半斤豆角!卑⒁陶f:“一斤豆角五塊錢,那么你算一下半斤豆角要多少元呢?”我心里想著:“一斤豆角五塊錢,那么半斤就是一斤的一半,用5÷2=2.5元。我對阿姨說:“是2.5元,對嗎?”阿姨豎起大拇指直夸我厲害,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數(shù)學真好玩!買好了菜,正打算和媽媽會和時,冰激凌車正好從我身邊路過,看了看手里還有10元錢,我就往冰激凌車走了過去。哇!好多口味的冰激凌。我對賣冰激凌的叔叔說:“叔叔,拿一個草莓冰激凌和一個香草冰激凌!笔迨逭f:“我們這的冰激凌可都是五個一起賣的呢!兩個一起買,這有點難算!”我說:“叔叔,你告訴我五個冰激凌多少錢,我來算!笔迨逭f:“好呀!五個要15元。”我想了想說:“15除于5等于3元。3加3等于6元!笔迨逭f:“這么難的都能計算,太厲害了,叔叔樂意把冰激凌賣給你!

          回到家,聽見爸爸唉聲嘆氣的,我就想幫幫爸爸,原來是他要弄紙張,他有450元錢,每張紙5元,不知道可以買多少張紙?于是我想了想:“450除于5等于90張。”我對爸爸說:“你有450元,可以買90張!卑职种笨湮覅柡,可以幫爸爸解決難題了!

          生活中用數(shù)學的地方可真多呀!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一定要努力學好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更多的難題。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19

          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因此發(fā)生一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故事。而我今天要講的有關數(shù)學的故事則起源于數(shù)學練習卷上的一道解決問題的其中一道小題。這道題和它的那道小題是這樣的:

          師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師傅獨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獨做比師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現(xiàn)在兩人合作了4天,已經(jīng)完成了240個零件。

         。1)兩人合作幾天能夠完工?

          這道題的小題看上去十分簡單,可是我卻對其中的一個詞產(chǎn)生了誤解,這個詞就是“完工”。我一開始認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情況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猶豫地用我的筆在上面用兩人合作四天后剩余的工作量除以師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后求出來了答案,是2。

          然而當我回過頭來檢查練習卷時,我又突然認為“兩人合作幾天能夠完工”是和“現(xiàn)在兩人合作4天”無關的,應該是要用工作總量除以師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我內(nèi)心在糾結著:這道題的`意思究竟是讓我求師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剩下的工作量所用的天數(shù)還是讓我求師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工作總量所要用的天數(shù)?如果是第一種解釋就不太合理;但是如果是第二種解釋,那么“現(xiàn)在兩人合作了4天”只是為了第二小題而設置的條件嗎?

          就在我的思索中,時間不知不覺地溜走了。當我看到手機上顯示的時間時,我便立馬下定決心,認可了第一種理解,并沒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應該是指做了一部分后再把工作完成。然而,第二天,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第一種理解并不正確。

          沒想到一道簡單的題竟然被我復雜化了!這就是我要講的有關數(shù)學的故事。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0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電影,由于擔心8月4日與上輔導班沖突,就想看看日歷,可是,新家沒有日歷,就讓媽媽翻看手機上的日歷,沒想到旁邊爸爸插話了:“根據(jù)你所學的知識,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幾!蔽宜伎计,答:“今天是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剛好兩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么8月四號自然就是星期四嘍!眿寢屆Τ脽岽蜩F都問:“那明年的8月4號會是星期幾呢?”我脫口而出:“當然是星期五啦!”

          “為什么?”

          “因為明年閏年,二月多一天唄。”

          “回答錯誤!手機顯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這回輪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兩天,這剩下的一天是哪兒來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準確答案,我左思右想,寫了滿滿一張稿紙但就是算不出準確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時,突然,媽媽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見媽媽皺著眉頭,嘴里嘟囔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业乃悸肥菍α,但一周有七天這事我怎么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剛剛好是366天(因為明年是閏年),就讓366除以七,恰好余兩天,不是剛剛好在星期六嗎?我將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是高興,我又開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幾,連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幾都算出來了呢!

          對呀,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學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研究這些生活中的數(shù)學,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許多數(shù)學中的奧妙,刻苦鉆研,認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一定提高非常快,讓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數(shù)學的奧妙吧!

          爸爸打趣兒道:“晨晨,咱家日歷不用買了,你就當咱家的日歷吧!”暈!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1

          太好了,太好了!期中考試英語考了一個一百,媽媽要給我買套新衣服咯!

          我們來到一家童裝店,這的衣服又多又漂亮,我都看花了眼。還是媽媽有眼光,她把我拉到一邊,指這一套衣服,問我:“這一套,喜歡么?”我順著媽媽的手望去。原來,這是一件粉色T恤衫。上面畫有一個小女孩在花園散步,衣領上鑲嵌著3個小珍珠,格外璀璨。配衣服的還有一條銀色五分褲,上面有只米老鼠,邊緣還圍著蕾絲邊。我越看越喜歡,使勁兒點點頭,決定買下它。"多少錢?”媽媽一邊問價錢一邊掏錢包!耙还136元!笔圬泦T阿姨笑著回答。突然,媽媽尖叫一聲:“啊!我忘帶錢包了!”然后,媽媽又轉身對阿姨說:“請幫我照看一下孩子。”話音未落,媽媽就沒影兒了。

          阿姨照看我時,嘴也沒閑著,笑瞇瞇地問我:“小朋友問你個問題好嗎?”“好!天底下就沒有我不知道的事!”我爽快的答應了。“136換成小數(shù)是多少。俊卑⒁虇柕。哈!容易。我脫口而出:“1。36唄!”我正得意,忽然發(fā)現(xiàn)不對勁兒。1。36還沒滿2元哩。趕緊改正:“不不不,是136。0,136。0!”“為什么呀?”阿姨反問我。“元、角、分最大的單位是元,1。36還不到一元,再說,原數(shù)沒有多出來的角和分。也因為136。0不管是100、30、6都是整元,所以是136。0!蔽医忉尩馈!安诲e,比我想象中的強多了,獎勵你三個小扣子!闭f著,拿出三個愛心型小扣子,拿給我。

          這時,媽媽來了,她給阿姨兩百元。阿姨邊找錢邊說:“您家小姑娘真棒,不但能及時糾正錯誤,而且改得快!蔽衣犃,心里甜甜的,把那些漂亮的.小扣子握的很緊很緊……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2

          去年冬天,我們家迎來了一個新的成員——嘟嘟妹妹。因為妹妹經(jīng)常喜歡嘟著小嘴,所以取名為嘟嘟。嘟嘟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對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地,非常可愛。不過,她特別愛哭,尤其是肚子餓的時候哭得更厲害。這時,媽媽總是給她泡上一瓶奶粉,嘟嘟喝了奶粉便轉啼為笑。

          一天,媽媽取回一個大大的包裹,拆開一看,原來是妹妹的奶粉到貨了。我立刻過來幫媽媽把奶粉一罐一罐地從箱子里取出來。媽媽見我這么熱心,笑呵呵地說:“軒軒真是個好孩子!你能幫忙算一算這里一共有多少克奶粉嗎?”

          這可是輕而易舉的'事呢!我拿出一罐奶粉仔細觀察起來,奶粉罐的右下角寫著——凈含量900克。我頭腦一轉馬上想到這里有4罐,可以用4×900=3600(克)。

          媽媽見我這么快就算出了奶粉的重量,摸著我的頭夸我反應真快!緊接著媽媽又問:“嘟嘟每次喝30克奶粉,一天喝2次,一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

          聽了媽媽這連續(xù)兩問,我頭腦里一下子暈暈乎乎的。平常老師教我們,遇到問題要鎮(zhèn)定,不能著急,得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我迅速平靜下來分析題意,這道題的關系式為:奶粉的總量÷每天喝的量=可以喝的天數(shù)。我要先算出妹妹一天喝多少克?再算900克一罐可以喝多少天?一個綜合算式冒泡似的在我腦海里呈現(xiàn)出來:

          900÷(30×2)=900÷60=15(天)

          算出了一罐奶粉可以喝15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自然就容易了:4×15=60(天)。

          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笑瞇瞇地說:“不錯,不錯,數(shù)學小能手一個!”

          今天真開心,我順利通過了媽媽的數(shù)學小測試。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學好數(shù)學,闖過一道道難關!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3

          今天,我在家閑得無聊,媽媽拿出一張紙,我看了一下,噢!原來是讓我算客廳、主臥、小臥······的墻磚和地磚。

          媽媽讓我先算客廳的地磚:

          客廳長是6.6米寬是5.8米,地磚的長是0.8米,問客廳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塊地磚?每三片一件的話,一共多少件?

          “這題這題這么多問,讓我算到什么時候。 边@是我來自內(nèi)心的訴苦。我也沒辦法,只好做題?蛷d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問就解答了。地磚長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當然,這還沒有算完,還要用客廳地面面積除以一片地磚的面積,就等于多少塊。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終于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第三問了,每三片一件的話當然是總片數(shù)除以每件的數(shù)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廳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磚。一共20件。下面的.主臥、小臥、大臥······都是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

          地磚終于算完了,我還以為結束了呢,還有墻磚。

          廚房長是2.75米,寬是3.6米,高是3.6米,墻磚是30×60厘米的,門和窗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米。問一共用多少片墻磚?

          我用老師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個長方體,算的是四面的墻壁,長乘高乘二加寬乘高乘二減五括起來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墻磚。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4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真心的不好,有點霧蒙蒙的細雨輕輕的拂過臉頰,媽媽說要帶我去菜場買菜,嘿嘿,我可是好久沒有去過菜場了嘍!!“媽媽,嗯,我想吃排骨。 薄翱梢园,只要你可以自己獨立的算出正確的價格”這可難不倒我!來到雨潤的冷鮮肉攤前,“阿姨,請問仔排多少錢一斤?”“22塊錢一斤,小朋友,你要多少?”額,我回頭看了看媽媽,媽媽笑嘻嘻的說來三根,“一斤四兩”媽媽把錢包給了我,我趕緊在心里算要多少錢,一斤是22元,四兩,哎呀,四兩是多少錢?!突然想起老師說的關于份數(shù)的問題,“阿姨是30。8元嗎?”“呦,小朋友,挺厲害的嘛,算的挺對的。 眿寢寙栁摇澳闶窃趺此愕?”

          一斤就是22,然后十兩是一斤,那么把一斤分成十份,每份就是2。2,再把每份數(shù)乘以份數(shù),就是2。2乘以4,就是8。8最后加上22,就是最后要付的錢30。8。

          媽媽摸了摸的我頭,讓我再想想還有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到份數(shù)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給你點提示“你的`衣服”!!我的衣服?我的衣服怎么啦?!我的衣服是和媽媽逛商場的時候打折買的,8折,哈哈!我想起來了,衣服原來的價格是190元一件,然后打8折買的,當時我說是用190乘以0。8等于152,媽媽說還可以用我們學的份數(shù)來解決這個問題,一份就是19,媽媽說8折就是乘以8份,就是152,份數(shù)越少給的錢就越少!也就是說折扣數(shù)越低給的錢也就越少。

          哈哈。∩钪械膯栴}真的好多好多靠數(shù)學來解決的!學好數(shù)學真的好重要啊!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5

          從前,我一直覺得數(shù)學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你去菜市場買菜用得到函數(shù)嗎?你買別人幾件物品用得著公倍數(shù)嗎?你去上班的路上要遲到了,又想著還要買早餐,當時還有心思算多少分鐘到公司嗎?直到國慶節(jié)的第四天,我參加了小區(qū)物業(yè)的工作,才知道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業(yè)的主管給我們布置的任務是對每戶業(yè)主做一個問卷調(diào)查,最終建議占多數(shù)的會被采納。我被分配到的是七棟和十棟,我?guī)еY料和筆記本首先來到了七棟,正當我問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棟樓的業(yè)主問卷答得五花八門,有的填不知道,有的填物業(yè)費太貴了,有的填衛(wèi)生搞不干凈……如果一個個去排除未免也太麻煩了,該用什么方法統(tǒng)計更簡便呢?左思右想,我終于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我可以先把一些建議出現(xiàn)過少的和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刪除,再看剩下的各占百分之幾,然后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交回物業(yè)處。說干就干,我把該去除的刪除后,發(fā)現(xiàn)七棟希望物業(yè)綠化再好一些的占53%,希望服務態(tài)度好些的占20%,希望監(jiān)控能讓死角也看得到的占27%。

          按照這個方法,我來到了十棟。當我統(tǒng)計完之后,發(fā)現(xiàn)有一些七棟沒有的意見在這里業(yè)主提出來的幾率比較高,七棟業(yè)主呼聲比較高的這里幾乎沒有人填,這該怎么辦呢?我大腦飛速運轉,突然想到,可以畫條形統(tǒng)計圖呀!我用這種方法快速統(tǒng)計好后,交到物業(yè)處,心中突然明白了什么。

          數(shù)學不僅在生活中處處能幫助到我們,既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的難題,又能為國家科學的計算提高成功性和準確性?梢哉f,數(shù)學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數(shù)學!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6

          十一假期里,爸爸媽媽帶我去鄉(xiāng)下看望爺爺奶奶。

          一下車,我立馬跑進爺爺?shù)姆块g里,爺爺正在寫著什么,我高興的喊道:爺爺,我回來啦!爺爺轉過頭來,笑瞇瞇地說:太好了,我正準備在我們家的空地上貼瓷片,好讓你們小朋友來玩耍呢!我聽了高興極了,又問:爺爺,那您在寫什么呢?爺爺回答:我在算那塊空地的面積!我興奮的說:爺爺,這個我會算,交給我來幫您吧!爺爺半信半疑地望著我:真的嗎?那你來試試,那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你了!

          首先,我觀察到這片空地大致是一個梯形,而且左右兩邊都有一個直角,原來這是一個直角梯形,我馬上想到老師教我們的梯形面積公式,我拿出爺爺?shù)墓ぞ,測量出空地的上底長度是2米,下底長度4米,直角高是6米,于是我通過數(shù)學公式計算出空地面積是18平方米,我高興的把結果告訴了爺爺。

          爺爺摸摸我的頭,高興的說:我們家可可真聰明,那你再幫爺爺算一算,在這空地貼上正方形瓷片,每塊邊長是60厘米,爺爺一共要買多少塊瓷片呢?

          我想了想,說道:這簡單!于是我又拿起筆和紙算了起來,沒過一會我跑去對爺爺說:爺爺,爺爺,我算好了,每片瓷片的面積是60剩以60等于3600平方厘米,就是0。36平方米,用總面積18平方米除以0。36平方米等于50,一共需要50塊瓷片!爺爺聽了,說:你真是一個小數(shù)學家,以后爺爺在工作上有關于數(shù)學計算的.難題,就來請教你啦!我聽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通過這件小事情,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我們一定要學好數(shù)學,并且要學以致用!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7

          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購物。

          每次去超市,我們都會先買些零食。這一次,我跟媽媽發(fā)生了一點小爭執(zhí)。媽媽說,我吃了太多零食了,只能買小包的薯片。我可不同意,想了想,立刻拿了兩包大小不同的薯片,對媽媽說:“大包的薯片70克6.7元/包,小包薯片30克3元/包,你看:3元÷30克=0.1元/克,6.7元÷70克≈0.096元/克,所以是不是大包的更便宜?”“是便宜了,可是你吃了那么多,容易上火,喉嚨會受不了的!睘榱瞬蝗メt(yī)院,我只能聽從媽媽的安排。

          逛著逛著,爸爸突然打電話過來,說是工作時需要筆記本和筆,一共37人用。媽媽正要用手機計算器來算,我提醒媽媽要問一個人多少本筆記本和多少支筆。爸爸告訴我們按平時用的數(shù)量來算,每人用3本筆記本和2支筆。我用乘法快速算出了要買的數(shù)量,要111本筆記本和74支筆,你看:3本×37人=111本,2支×37人=74支,是不是?媽媽思考了一會說:那我們?nèi)ネ饷嫖木吲l(fā)店買吧,超市的是零售價,我們買的'數(shù)量有這么多,按批發(fā)價不用這么貴。果然,我們在文具批發(fā)店經(jīng)過媽媽跟老板的一番談價下來,筆記本原價2元/本,筆1.5元/支,都各讓利了2角/本/支給我們。我又快速的在心里打著算盤,同樣用乘法把要的總數(shù)量×單價:111本×1.8元=199.8元,74支×1.3元=96.2元。這樣算下來,我們真的省到不少錢,我們生活中處處都能碰到數(shù)學題。

          原來我們在數(shù)字王國里,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明朗,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用數(shù)字體現(xiàn)的更具體。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8

          一天,爸爸媽媽開車帶我去野外秋游,我們找到了一塊綠油油的草地,把所有物品都一樣一樣地擺好,打算一邊享受美景,一邊享受美食。

          我最先開吃的食物當然是我最愛的開心果,并且也分享給媽媽吃。媽媽吃著吃著,突然停了下來,“哇!”媽媽驚奇地說,“我吃了這么多!我們來一邊吃一邊開動一下腦筋吧!你先算一算,你吃了多少顆開心果?”我一聽可傻眼了,我吃的時候就只顧著吃了,可沒仔細數(shù)過。媽媽眼珠子骨碌一轉,提示我:“你數(shù)一數(shù),殼有幾瓣,不就算出來了嗎?”“對!”我又開心又興奮,立馬數(shù)起來了:1、2、3、4、5、6、7……數(shù)了一會兒,我高興地喊起來:“我吃了28顆!”“你確定嗎?你有沒有考慮過開心果的殼有兩瓣?”媽媽心平氣和地對我說。頓時,我恍然大悟:剛才媽媽其實是給我設了一個“小陷阱”,而我也不偏不倚掉了進去,開心果有殼但被分為了兩瓣,我數(shù)了28個殼,但其實我才吃了28÷2=14顆開心果。我把心里的計算方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著點了點頭,又說:“我們現(xiàn)在來算一點更有趣的吧,如果我告訴你,我現(xiàn)在有50個果殼,如果我吃的開心果是你的'2倍,那我需要再吃幾顆開心果?”我一聽,立馬小腦袋里出現(xiàn)了老師教的倍數(shù)問題,我是一倍量,那么媽媽的應該殼是:28×2=56,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0了,那媽媽還缺:56—50=6個殼,殼轉到開心果就應該是:6÷2=3顆……

          當我把計算過程一五一十講給媽媽聽的時候,媽媽點點頭,欣慰地笑了。通過這件事也讓我知道,生活中,數(shù)學無處不在,需要我們小朋友去細心地發(fā)現(xiàn)。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 29

          在我們五彩斑斕的生活中存在著一門迷一樣的學科——數(shù)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不好小學數(shù)學也會引來不少笑話,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生活中的數(shù)學這篇日記吧!就拿我兩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事來說吧!

          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guī)退綐窍氯ベI些早點,說完我就帶著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板說:“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說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說:“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板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說:“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的`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么連最基本的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的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氣地說:“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shù)學中的‘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薄澳莾蓮埗扔诙嗌?”“當然是四元嘍!”最后,我終于在爸爸的解釋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誤。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

          描寫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不是對同學們有幫助呢?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我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三議論文】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shù)學游戲初三議論文09-22

        初三700字議論文 -我們初三了09-08

        挫折在我們的生活中07-15

        初三議論文:生活09-07

        我們需要愛初三議論文09-07

        初三議論文:我們青澀年華09-18

        初三議論文:向我們的母語鞠躬09-27

        生活中的數(shù)學日記10-24

        生活中的數(shù)學作文05-30

        初三議論文語文生活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