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吳
wú ㄨˊ
1.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鉤(古代吳地出產(chǎn)的一種彎刀,后泛指鋒利的刀劍)!酵郏ㄓ鬟^去的仇人由于當(dāng)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2.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學(xué)識粗淺的人)。
3. 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語!4拢ㄓ饕姷筋愃剖挛锞湍懬雍ε缕饋恚
4. 姓。
詳細(xì)解析
詳細(xì)字義
◎ 吳
吳 wú
〈動〉
(會意。從口,從矢。矢( zè),象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著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嘩) 同本義 [peal]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对姟ぶ茼灐そz衣》。傳:“吳,嘩也!
詞性變化
◎ 吳 wú
〈形〉
〈方〉∶大 [big]。如:吳魁(大而平的盾);吳榜(大棹,劃船工具。亦指船)
◎ 吳 Wú
〈名〉
吳國 [Wu state]。公元222—280年孫權(quán)所建的國家。如:吳越(古代的兩個敵對國家。借指仇人);吳歈(吳地的歌聲);吳牛見月(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喘息起來);吳越氣脈(比喻較高的水平和標(biāo)準(zhǔn));吳頭楚尾(指吳楚之間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