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犬
quǎn ㄑㄩㄢˇ
◎ 狗:獵~。警~。~馬之勞。~牙交錯(cuò)!樱ㄖt辭,對(duì)人稱自己的兒子)。桀~吠堯(喻走狗一心為主子效勞)。
詳細(xì)解析
詳細(xì)字義
◎ 犬 quǎn
〈名〉
(1) (象形!叭笔菨h字部首之一。本義:狗)
(2) 同本義。古時(shí)特指大狗,后來犬、狗通名 [dog]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鬃釉: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墩f文》
效犬者,左牽之。——《禮記·曲禮》。疏:“大者為犬,小者為狗!
食麻與犬。——《禮記·月令》
時(shí)則有犬禍!逗榉段逍袀鳌
犬坐于前!读凝S志異·狼三則》
(3) 又如: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馬(狗和馬);犬人(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掌理犬牲的官員);犬服(古代車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
(4) 舊時(shí)常用為自謙或鄙斥他人之詞 [dog]。如:犬婦(對(duì)人謙稱兒媳婦);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犬兒(猶言小奴才);犬馬(舊時(shí)臣子對(duì)君上的自卑之稱;喻小人)
(5) 稱自己的兒子(謙稱) [my son]
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都t樓夢(m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