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師的研修日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各類日志都很熟悉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志了。還苦于找不到好的日志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師的研修日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教師的研修日志1
《音樂課程標準》中設定的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互相滲透的整體。教師應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和要求,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但是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這一原則,找來了許多音響資料,整堂音樂課用以欣賞音樂,這種單一的課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樂課堂教學原則。 教師忽視自身主導作用,混同于電教管理員。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音樂教學“視聽結合”成為現實,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容量大大增加。但是,在音樂的感受與鑒賞過程中,教師往往過于依賴多媒體設備,忽視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自己變成了電教管理員或操作員。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
一、規(guī)劃好學期或學年的總目標,以我的小目標去實現學生的遠目標。
音樂教師在授課同時,教學目標很容易被限制在每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上,很難清楚地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每一節(jié)課下來盡管是按著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但還是存在著深深的缺憾感。教學實踐證明,原因就在于總的發(fā)展目標沒有建立起來。 總目標,就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要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比如農村的孩子因為條件和專業(yè)音樂教師資源的限制與缺乏,視譜成了學唱歌曲中最大的難題和阻礙。那么作為一個音樂老師,視譜是最根本的能力。遇此情況,我就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一個長時期的訓練目標,從音階的唱名和音準開始,制定一個學年內讓同學們準確熟記、唱準7個音,即使是一個學期掌握一個音我覺得也是可以的。如果從一年級開始為其設下這個目標,時常的帶上這個小目標去訓練,相信到了小學畢業(yè),同學們就可以唱任何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又如,低年級孩子喜歡聽到音樂并隨著自己當時的情緒,按著自己喜歡的速度和節(jié)奏去歌唱。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定個節(jié)奏訓練的遠目標,在平常的歌唱、朗誦歌詞等都可以提醒輕輕擊打著節(jié)拍進行。節(jié)奏的訓練貫穿于課堂的整個過程,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并植入心里,到年級越高節(jié)奏型越復雜的學習時,就會覺得得心應手,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這樣才可以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實際目的。
二、 實際教學過程中,追求用心、實效、創(chuàng)新。
1、課前帶上探索的心去做充足的準備 做為一個老師,我覺得備課是必須的環(huán)節(jié)。在備課中可以發(fā)現學生的特點和水平,從而設定一個可行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老師應該先吃透教材內容和要求,抽取、發(fā)現和挖掘“我的學生我作主”的三維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方法,可以相應的降低或者提高教學要求,準備出教材中和孩子們生活更貼近的音樂內容,讓孩子們相信音樂就在我的身邊,音樂是簡單的快樂的。
2、課堂的開始,帶上生動、有趣、形象的語言。 生動、有趣、形象的語言描繪是進入音樂的主要媒介。對于小學音樂教師,遵守少說的原則的同時,應注意運用較多的兒童語言,尤其是低年級音樂教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里,多進行換位思考。在設計教學中的語言時,盡量運用貼近他們生活的語言,語氣語調也要符合他們的心里特征,把學習中枯燥的.練習變?yōu)閷W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小烏鴉愛媽媽》一課,可以把音樂中的小烏鴉生動地比做懂事的孩子,我是這樣描述的:“這幾天小烏鴉在放學的時候總是匆匆忙忙的,總是沒時間和同學們一起玩。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杜鵑、小燕子便悄悄的在放學的時候跟在小烏鴉后面想弄個明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生動的語言搭起一座學生情感與音樂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在演唱時與音樂產生強烈的共鳴,那懂事和孝順的表現會令人感動不已。
3、示范時,帶上聲情并茂的表演唱 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有了多媒體設備,仍然不能代替教師的范唱。教師的范唱有著比錄音范唱更為直觀、形象的好處。主要表現在小學生還具有強烈的向師性,所以教師表演唱的感染力強于錄音范唱。學生在教師的范唱中能否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音樂,全靠教師的功底。從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們對音樂的喜好程度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教師的研修日志2
詩人常說“功夫在詩外”。藝術表演家也有一句名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音樂教學也是一樣,好的音樂教學設計在于音樂教學的設計者平時加強修養(yǎng),提高素質,厚積薄發(fā),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我認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 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我們應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
1、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并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jié)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3、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就像課程中講到的一樣,音樂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想讓別人看什么,而是教師想讓學生學會什么。新課程的理念與前之不同,主要是愛護學生對音樂的愛。所以先弄清楚教學的對象,明確教學的目的是上好課的前提。 如果學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學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現,藝術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內涵的分析,表現技巧的訓練上下功夫;如果欣賞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賞音樂,體驗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總之,真正有生命意義的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師生互動的(但絕不是事先排練好的互動),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設計而隨時又有即興表演的應變過程。這樣的教學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展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體現了音樂學科自身動態(tài)生成的特點。把學生看作重要的資源因素,讓學生在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煥發(fā)出精彩。
【小學音樂教師的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的研修日志10-22
小學音樂的研修日志范文10-23
教師研修的日志10-22
音樂教師研修日志范文(精選5篇)10-22
有關教師的研修日志10-22
化學教師研修日志10-23
小學語文教師的研修日志范文10-22
研修日志小學數學02-26
小學英語研修日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