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螳螂的歇后語
導語:螳螂(學名:Mantodea)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螳螂的'解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螳螂的歇后語:
螞蟻背螳螂——肩負重任
螳螂肚子蛤蟆嘴——瞧你的榜樣
螳螂落鍋——全身都酥了
螳螂落油鍋——全身都酥了;粉身碎骨
螳螂擋車——自不量力
螞蟻扛螳螂——重任在肩;肩負重任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標志性特征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末端各有一個鉤子,用來鉤住獵物。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zhuǎn)動;復眼突出,大而明亮,單眼3個;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zhuǎn)動;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腿節(jié)和脛節(jié)有利刺,脛節(jié)鐮刀狀,常向腿節(jié)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zhì),為覆翅,缺前緣域,后翅膜質(zhì),臀域發(fā)達,扇狀,休息時疊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蟲,中、后足適于步行,漸變態(tài)。
有些種類是孤雌繁殖,如美國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qū)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xiàn)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并有擬態(tài),與其所處環(huán)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于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tài)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fā)覺。
螳螂的壽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即使沒有頭,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
【含有螳螂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含有近義詞的經(jīng)典歇后語07-21
含有諧音的歇后語04-04
含有動物的歇后語04-05
含有典故的歇后語05-08
含有樹的經(jīng)典歇后語02-28
含有春天的歇后語02-28
含有食物的經(jīng)典歇后語03-02
含有書的歇后語02-20
含有橋的歇后語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