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3 14:46: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zhuǎn)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對鼓的興趣與喜愛,有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求知愿望。

          2、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大鼓與小鼓的聲音及強弱力度特點。

          2、創(chuàng)編簡單的節(jié)奏鼓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學生聽民樂合奏《豐收鑼鼓》音樂片斷愉快進教室。

          1、話說鼓:

          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見了愛打它,一打就說咚咚咚。(學生猜—樂器)(鼓)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nèi)⒂^鼓的世界。

          2、趣說“鼓”字。

          師:同學們,你見過“ 鼓”字嗎?它是我國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離現(xiàn)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傳說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腳、鼓上還插著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邊的“ 鼓”,中間“日”是鼓身,下面“鼓”是鼓腳,上面“鼓”是插著的羽毛。右半邊的“及”就像一個人的.執(zhí)槌去鼓。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 鼓”字多像一個在敲鼓呀!鼓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個出個“鼓”字來,現(xiàn)代鼓也是從古代鼓演變過來的。

          提問: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jié)、開慶祝會、少先隊鼓號隊……

          師:鼓即是樂器又是道具,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chuàng)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具說能叫出名字來的就有上百種。

          3、鼓的種類名稱:(掛圖)

          生:鈴鼓、手鼓、腰鼓、長鼓、堂鼓、花鼓、戰(zhàn)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擊鼓方法:

          設問:在一個鼓上,你們能敲擊出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和節(jié)奏?

          生:在鼓上嘗試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擊法,及不同的聲音效果和節(jié)奏。

          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擊大鼓與小鼓,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與音色。

          二、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緒。

          2、學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3、感受大鼓與小鼓的強弱力度特點。

          4、學生隨音樂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一組模擬大鼓與小鼓聲音擊鼓伴奏。

          三、展開:

          1、鼓的功用:軍事、音樂、舞蹈、戲劇、娛樂等,戲劇中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鼓點

          2、成語故事。

          傳說成語“一鼓作氣”,由來于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兩國的長勺之戰(zhàn)。當時齊國強大,弱小的魯國處于危難之中,魯國的普通平民曹劌挺身而出,指揮作戰(zhàn)。古時作戰(zhàn),聽鼓聲進兵。戰(zhàn)斗開始,齊軍擂鼓兩次,士氣減弱,而魯軍此時斗志旺盛,第三次擊鼓進軍追擊,一鼓作氣,終于以弱勝強打贏了齊國。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強軍的有名戰(zhàn)例”。

          四、小結:

          鼓象征著我們的團隊精神,鼓聲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給人勇氣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長!望小朋友們踏著雄壯的鼓點健康成長!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自信地演唱《小青蛙找家》,能積極參與歌表演,并從中體驗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愉悅感。

          2、認識四分休止符,能夠用語言、手的動作表現(xiàn)四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

          教學設想:

          以小青蛙找家的情景作為教學的主線,采用模仿小動物唱歌作為發(fā)聲練習;模仿小青蛙的叫聲與動作作為節(jié)奏練習;用聽唱、模唱、分句接唱的方法學習旋律學唱新歌;在參與表現(xià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用生動的情境性語言和情境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分角色自由創(chuàng)編小青蛙找家的歌表演。

          教學重點:

          啟發(fā)學生能自然大方的參與歌表演活動。

          教學難點:

          突破第一樂句“3523│50│6563│50│”和第四樂句“2356│323│1—│×0‖”在節(jié)奏時值上的演唱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定向

          學生隨音樂《小青蛙》蹦蹦跳跳進教室。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導學

          1、模仿小動物唱歌

          師:今天,咱們教室里來了一群快樂的小青蛙,大家隨老師一塊來看看,它們引來了一些什么小動物呀?(小鳥、小貓、小鴨、小雞)它們還會唱歌呢,下面我們也來學一學。

          1=C→F2/4

          1234│5—│531│531│5432│1—‖

          師:布谷鳥唱歌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小貓來唱歌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小鴨來唱歌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小雞來唱歌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要求:

          1)用輕柔、短促、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表現(xiàn)小動物自然甜美的叫聲。

          2)一邊唱一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2、模仿小青蛙的叫聲與動作

          師:小青蛙聽到這么悅耳的歌聲,高興得跳了起來(多媒體)下面我們來學一學它們的叫聲與動作。

          1)2/4××│××│××│××‖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2)2/4×××│×××│×××│×××‖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步驟:

          1)跟著多媒體模仿節(jié)奏。

          2)邊做律動邊念節(jié)奏詞。

          3)男生與女生相對表演“××”與“×××”,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節(jié)奏性的體驗與區(qū)別。

          三、掌握

          1、導入新歌

          出示畫面,老師講故事:一群小青蛙和其他小動物在草地上做游戲,玩得可開心了。太陽要下山了,這群小家伙也玩累了,準備回家去?墒切∏嗤軅冋也恢丶业穆妨,他們好著急呀!找呀找,最后是否找到家了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歌是《小青蛙找家》。

          2、學唱新歌

          1)(多媒體)出示歌單,老師有感情的范唱,使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緒、速度。

          2)模唱旋律

          1、多媒體出示一只只標有音符的小青蛙,出現(xiàn)紅綠燈標志,認識休止符。

          2、引導學生用“呱”分句模唱旋律。(每句輕聲模唱兩遍)

          3、學生一邊用“呱”模唱旋律,一邊隨音樂做律動。

          1=E2/4

          綠燈紅燈綠燈紅燈綠燈

          3523│50│6563│50│2356│323│1—‖

          3)學習歌詞(多媒體將歌詞、節(jié)奏念白加入上述旋律中)

          A學唱歌詞

          B老師彈奏,學生在老師的伴奏下通唱全歌。

          C男生隨琴唱歌,女生接念白部分,交換練習。

          D指導學生用自然、活潑的聲音練唱歌曲。

          四、參與表現(xiàn)

          學生聽音樂把凳子搬成倒“品”字。

          1、多媒體出示畫面:一群小青蛙在草地上做游戲,快樂極了。

          師:小青蛙來到草地上玩,他們的心情怎么樣?

          (快樂,開心,高興極了)

          師:下面請幾只快樂的小青蛙上臺來模仿一些你們知道的小青蛙的動作。(吃蟲子的小青蛙、跳舞的小青蛙、玩累了在休息的小青蛙……)

          2、多媒體出示畫面:太陽下山了,小青蛙要回家去了,可是他找呀找呀,就找不著自己的家了。

          師:這時候它們的心情變得怎么樣了?

         。ㄖ薄⒕o張、害怕)

          師:請小朋友來模仿一下著急的小青蛙,害怕的小青蛙,哭泣的小青蛙。

          師:小青蛙找不著家了,他們會怎么辦?

          (會到處去找家)

          師:歌詞中哪一句可以體現(xiàn)小青蛙在到處找家呢?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師:“跳跳”說明它們在跳來跳去的找家,“呱呱”呢?

         。ㄕf明它們在喊叫,希望媽媽能聽見自己的聲音而找到它們)

          師:那后面緊接著“跳跳跳,呱呱呱”是為什么?

         。ㄒ驗樾∏嗤苷也坏綃寢,找不到家,心情更加著急了,叫聲也就變快了)

          3、多媒體出示畫面:青蛙媽媽在東張西望的盼望孩子回家。

          師:這時候小青蛙的媽媽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回來,請小朋友來想象青蛙媽媽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ā

          4、多媒體出示畫面:小青蛙找著了家,撲向他*的懷抱,啟發(fā)學生自己設計母子見面的場景。

          5、將全班同學分為三組,由小組長負責,帶領組員進行歌表演。(發(fā)給青蛙媽媽肚兜、小雨傘當荷葉,師巡視指導)

          6、三個小組按順序來表演(分組表演時,其他同學拍手演唱)表演后可引導同學們進行評價,也可進行自評,在師生評價基礎上,對表演得好的小組與同學,教師進行簡單的綜合性評價與表揚并發(fā)五角星予以獎勵。

          五、總結

          小青蛙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眩覀円獝圩o小青蛙。放《小青蛙找家》,學生隨音樂蹦蹦跳跳出教室。

          板書設計:

          小青蛙找家

          在草地上做游戲、跳舞、吃蟲子

          小青蛙:著急、害怕、哭了、喊媽媽

          找不著家了

          媽媽:團團轉(zhuǎn)、直跺腳、喊孩子

          找到了家笑了,和媽媽抱在了一起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復習舊歌《小青蛙找家》

          要求:1、根據(jù)前奏整齊的起唱。

          2、把小青蛙找家的著急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

          三、復習歌表演《小青蛙找家》

          四、新課教學

         。ㄒ唬⿲

          師:小朋友,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們替它高興嗎?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一首歌《爺爺、爸爸和我》

         。ǘ├蠋煼冻

          老師范唱的時候要把我、爸爸、爺爺?shù)牟煌Z氣表現(xiàn)出來。

         。ㄈ⿲W唱歌曲。

          1、隨琴模唱旋律。

          2、朗讀歌詞。

          注意:我的走路節(jié)奏,小朋友容易念多或念少,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聲調(diào)朗讀:(多媒體)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3、隨琴唱歌詞。

         。ㄋ模┞蓜颖硌

          1、請小朋友分別表現(xiàn)我跑步、爸爸走路、爺爺邁步的樣子。

          2、啟發(fā)

          師:這是他看到的爺爺走路,你看到的爺爺走路時什么樣子呢?請模仿出來。

          3、青小朋友各自模仿三種走路的神態(tài)。

          4、隨樂律動。(多媒體)

          (五)音樂知識

          1、出示三種節(jié)奏型:(多媒體)

          X—XX

          2、讓學生了解這三種節(jié)奏型的長短。就好像是爺爺、爸爸、我走路一樣,是有快慢、長短的。

          五、結束課業(yè)

          板書設計:

          爺爺、爸爸和我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X—XX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聆聽歌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能用優(yōu)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動作。

          3、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表演實踐活動,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培養(yǎng)學生對音的高低的聽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2、創(chuàng)編表演歌曲。

          設計理念: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由于學生沒有去過內(nèi)蒙古,對蒙古族不是很了解,蒙古族的民間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感受、理解和體驗蒙古族歌舞和蒙古族文化,是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樂形象,課堂上我以“到遼闊的草原”為主線,通過欣賞草原美景,感受蒙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等手段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民族的文化,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表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實踐活動中通過集體舞等手段,逐步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chǎn)生對音樂的情感共鳴。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木琴獨奏曲《我是人民小騎兵》,學生做律動進教室。(學生根據(jù)樂曲情緒做揚鞭催馬動作)

          2、師生問好。

          二、教學導入

          1、師問;同學們,我們剛才聽到的樂曲太好聽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到底是哪兒呢?在這首樂曲中,你聽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感受。

          2、多媒體課件展示;展示蒙古族人民歌舞的畫面。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到畫面后的想法。(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回答)

          3、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蒙古族人民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生活在遼闊美麗的大草原上,他們都非常熱愛綠色的.大草原和可愛的家鄉(xiāng)。今天咱們就來學唱一首內(nèi)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展示大歌譜)

          三、學唱新歌

          1、播放歌曲。

          2、讓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3、學唱簡譜,注意音準。(小組合作學唱簡譜)

          4、教師用電子琴演奏歌曲,讓學生隨著音樂哼唱。(學生跟著琴聲用“啊”來哼唱)

          5、讓學生自己填加歌詞來演唱。

          6、請學生跟著伴奏帶演唱一遍,教師指出不足的地方,并給予鼓勵。(演唱時要注意身體放松,咬字清晰,用活潑、愉快的心情來演唱)

          7、師;同學們唱的好極了,老師為你們鼓掌,想再唱一遍嗎?(學生再次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把歌曲唱的更動聽)教師可以用碰鈴給歌曲伴奏,活躍學生的演唱情緒。

          師;同學們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們想試試嗎?

          四、編創(chuàng)活動

          1、給歌曲伴奏。(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給歌曲伴奏)

          2、創(chuàng)編歌舞。(學生分小組進行創(chuàng)編舞蹈,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3、評比。評出最優(yōu)美的動作,大家進行模仿學跳。

          五、合作表演

          1、師;同學們剛才發(fā)揮想象給歌曲進行了伴奏和伴舞,表現(xiàn)非常出色。下面就請出我們班的“小歌星”來演唱歌曲,我們進行合作表演。

          2、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并指出不足之處。

          六、音樂游戲

          1、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比比誰的耳朵最好,模仿的最像。

          2、多媒體播放汽車、輪船、動物、交通工具等發(fā)出的聲音。(學生根據(jù)自己聽到的來辨別,并說出是由什么物體或動物發(fā)出來的?模仿一下,看誰模仿的最像)

          七、小結

          同學們,老師今天很榮幸跟你們一起到美麗的大草原上游玩,我看到了你們對大草原的喜愛之情,你們給蒙古族兒童帶去了歡樂、帶去了幸福,有了你們,廣闊的大草原將會更加美麗、歡騰、富有生機。

          八、下課

          學生聽音樂走出教室。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通過演唱歌曲《拉勾勾》和音樂實踐活動,是學生喜歡用音樂的方式與同學交往,鼓勵學生為歌曲自編動作進行表演;引導學生聆聽樂曲《口哨與小狗》,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感受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點:

          看圖與聽唱結合,指導學生看圖形譜直觀的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通過表演方式,用動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教學用具:

          電子琴、光盤、自制的小狗頭飾。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律動教學,師生互問好。

          2、做拍手游戲:師與一學生拉勾,表演“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導入新課。

          二、寓教于樂

          1、自主學習,感受音樂。

         。1)師范唱歌曲《拉勾勾》,生初步感受音樂。

         。2)師引導學生反復聽幾遍,學生聽音樂,拍手拍肩、拍手拍腿小聲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節(jié)拍。

          2、啟發(fā)引導,用聽唱法教學新歌。

         。1)指導學生準確的讀出歌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2)邊范唱邊在黑板上指畫的金勾勾、銀勾勾圖形譜。再次范唱,學生哼唱,并用手指指出畫面上的圖。

          3、演唱歌曲,體驗音樂

          分小組唱,師指導突破歌唱的難點。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在集體歌唱時唱得很流暢,但是單獨唱時,很容易找不著調(diào);集體唱也不便于老師聽辯學生是否唱正確,所以讓學生分組練唱,老師便于聽辨的同時其余學生也得到了聽辨訓練。)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合作探究

          (1)師用手勢動作表示高音或低音的旋律行進,再讓學生準確的唱一遍歌曲。

          2)師和學生一起做拉勾勾游戲并表演;問:我們怎樣做才能和同學們都是好朋友?哪些行為我們不能做?()

          2、創(chuàng)造實踐

          鼓勵學生分小組自編動作演唱歌曲;隨老師的琴聲兩人一組表演。

          3、表演展示,交流評價。、推選幾組進行表演;、學生分組站成圓圈并拍手做動作演唱歌曲,評比哪組表演的好。

          4、聆聽管弦樂

          師:我們不僅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我們也應該和小動物們交朋友。你們聽,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小動物伙伴玩的.多開心。。úシ乓魳贰犊谏谂c小狗》)。

          問:你們聽到樂曲中有哪些聲音?(口哨聲與小狗叫聲)你的心情怎樣?(愉快)再次聆聽并要求學生聽到小狗叫聲時在書中添上一種顏色,聽到聲則涂上另一種顏色。

          5、鼓勵學生帶小狗頭飾隨音樂表演。

          四、完美結課

          總結本節(jié)課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好動,因此在課上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要求,讓他們明白音樂是他們的朋友,音樂課充滿了樂趣,以便給以后的課程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中我充分利用音樂彌漫性的特點,讓學生首先感受音樂的特點,再請學生聽著音樂玩游戲“拉勾勾”,學生即掌握了游戲的玩法,又對歌曲進行了點題。這樣一來,使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熟悉了旋律,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在教授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時,同樣沒有采用填鴨式的教學,而是讓從學生自己拍手、兒歌等方式上入手,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去進行強化。

          最后,讓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為歌曲配上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從而鞏固歌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5

          《跳繩》這首歌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安排讓個別學生上臺來跳繩的,但是學生一聽可以上來跳繩都非常激動,結果有半個班的學生都跑上來了,頓時沒了該有的課堂秩序,這種情況在以往是不被允許的'。孩子因為有興趣演唱的歌曲也特別的專著,很快就背過了歌詞。所以,在反對“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給學生一些行為和言論的“自由”吧!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想說就說;可嘗試取消舉手點名發(fā)言的做法,學生隨時可以站起來。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許學生從事有意義的獨立學習活動。效果會更好哦!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內(nèi)容

         。ㄕn題)

          第三課 手拉手

          共( 2 )教時

          第( 1 )教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2、 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引導同學探索歌曲應以贊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親切自然,并用動作表達自身對歌曲的理解。

          3、 通過自編動作與活動,引導同學自創(chuàng)動作和在歌曲的空拍處加上小動物的叫聲,使歌曲的演唱更為生動有趣。

          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

          難點:1、引導同學探索歌曲應以贊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親切自然,并用動作表達自身對歌曲的理解。

          2、編動作與活動。

          課前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 復習前課內(nèi)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聽歌曲錄音《讓我們手拉手》;(規(guī)范要求同學們聆聽時能發(fā)明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心情怎樣?

          2) 復聽時可自編動作扮演。

          個人教學特色補白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2. 聽歌曲錄音《一對好朋友》;第二遍教師范唱,引導同學邊拍邊聽。聽后談歌曲內(nèi)容

          3. 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 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 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一對好朋友》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在樂句結束處加上牛或鴨的叫聲),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

          三、小結: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個人教學特色補白

          教學內(nèi)容

          (課題)

          第三課 手拉手

          共( 2 )教時

          第( 2 )教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樂曲《鴨子伴嘴》,引導同學感受樂曲的強弱所帶來的變化,以和感受音樂作品中鴨子的生動形象。

          2、 聽唱法學習歌曲《數(shù)鴨子》,引導同學能以歌聲、動作來表示自身熱愛生活,喜愛小動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樂要素的`表示的不同動物的形象和場景。

          3、 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示體驗自身的情感,引導同學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4、 通過節(jié)奏讀拍編創(chuàng)活動,進行簡單的二聲部練習。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課前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復習前課內(nèi)容。(唱游為主)

          3. 二聲部節(jié)奏編創(chuàng)活動:先分別學習吹口哨“du”和鴨子叫“g a ”;后全起來。

          二、新課學習:

          1. 欣賞樂曲《鴨子伴嘴》

          1) 初聽,(完整聽全曲)。并提示小鴨與老鴨叫的地方。

          2) 談談所聽內(nèi)容;故事描述(集體)并談談每個情景所用的打擊樂器是怎能樣配合的。

          個人教學特色補白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3) 復聽:自由活動:隨《鴨子伴嘴》,引導同學自由地進行編創(chuàng)活動,以走路、鴨叫等。

          2. 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由樂曲《鴨子伴嘴》入歌曲《數(shù)鴨子》)

          1) 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2) 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要有明顯的高低、長短的動作表示;)

          3) 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3. 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數(shù)鴨子》要求自創(chuàng)運動作,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個人教學特色補白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7

          教材:花城版音樂一年級下冊(簡譜)第12課——請到這里來享受音樂

          課型:綜合課型教學

          教學內(nèi)容:

          1、復習五聲音(do/re/mi/sol/la)的手號與唱名

          2、運用五聲音“創(chuàng)編”歌曲,鞏固五聲音的音準

          3、欣賞二胡曲《良宵》片段

          4、欣賞賀綠汀作品《搖籃曲》片段

          學情分析: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年齡特征,本課從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入手,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聆聽能力,分析音樂要素的能力,為以后的欣賞教學形成一種模式與習慣。本課內(nèi)容涉及歌唱和欣賞教學,在前段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五聲音的手號和唱名,但音準上有所欠缺。節(jié)奏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X、X—、XX,對XX節(jié)奏有認識,但不一定準確。

          教材分析: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學情,本課在選曲方面,選用音樂片段,用孩子已有的認知入手,在《搖籃曲》的選擇上,選用了小提琴改編版,因為其旋律比原鋼琴演奏版本更加清晰,適合低年段學生聽辨,音樂片段截取其再現(xiàn)時的A段部分,音樂篇幅短小,更適合一年級學生欣賞。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習慣

          2、提高學生對五聲音的感知,鼓勵學生運用五聲音進行“創(chuàng)編”

          3、通過作品的欣賞,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共享親情的溫暖

          教學重點:在欣賞中感受五聲音,并運用五聲音“創(chuàng)編”

          教學難點:運用五聲音進行“創(chuàng)編”并演唱感受

          教學課時:第1課時

          教學方法:分層次漸進式教學法,直覺參與體驗式教學法,教師體態(tài)語言導引教學法

          教學準備:鋼琴、PPT課件、板書卡片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

          重難點

          學唱歌曲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組織教學,師生互相問好。

          三、點名。

          四、學唱《動物說話》。

          1、教師提問:找找書上面有些什么動物?它們各自是怎樣說話的?(嘰、嘎、吱吱喳、咕咕兒呱)由此引出課題《動物說話》。

          2、完整地聆聽《動物說話》,學生感受,拍手聽、默唱。

          3、唱完后問學生想不想學?教學生讀歌詞后(把動作加上),請學生齊讀。

          4、教唱歌曲,注意音量適中,音與音之間要唱得連貫。

          5、演唱時,教師可以提示:“怎樣演唱能表現(xiàn)出你很愛小動物的心情,用你的聲音告訴我”。啟發(fā)學生演唱時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叫聲要唱得輕快而有彈性。

          6、全班齊唱。(確定一段學會后才教第二段)

          7、請學生為第20頁這幅圖編個小故事。

          五、朗讀歌謠。

          1、請學生看第21頁下面的格子,聽老師朗讀歌謠。(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2、跟著老師讀。

          3、學生自己拍手讀。

          六、復習學過的歌曲。

          信息反饋

          第四課可愛的動物(2課時)

          課題三只小豬

          教學目的能夠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樂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動物神態(tài)。

          重難點欣賞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師生互相問好。

          三、點名。

          四、聆聽《三只小豬》。

          1、完整聆聽《三只小豬》,說一說樂曲描繪了怎樣的小豬。三只小豬好像在做什么?(小豬歡快的叫聲,好似小豬們在游戲、捉迷藏,一切都是那樣愜意。)

          2、復聽時讓學生自編動作表演三只可愛的小豬。看誰能記住小豬叫的地方,隨著樂曲學小豬的叫聲。

          3、三幅動作提示圖分別是:

          ①扭著身體學小豬走路;

          ②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豬翹鼻子。

         、蹆芍皇衷诙渖戏缴扉_五指做“扇風”的動作,模仿小豬的大耳朵。

          五、復習歌曲《動物說話》。

          六、聆聽《快樂的小熊貓》。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貓愉快勞動的情景。

          2、老師講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想象!犊鞓返男⌒茇垺肥敲佬g影片《熊貓百貨商店》中的一個音樂片斷。音樂開始,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麗幽靜的景色,描寫了大自然從朦朧中漸漸醒來,天越來越亮了。接著音樂出現(xiàn)了輕快跳躍的旋律:這好像在寫小鳥醒來啦,它眨著惺忪的眼睛,轉(zhuǎn)動著小腦袋,唱起了黎明的歌。時間不早啦,該出門了,小鳥拍了拍翅膀飛出了窩:小鳥飛呀!飛呀!飛到了熊貓百貨商店門前的大樹上。仿佛使人們看見了兩只活潑可愛的小熊貓來到水塘邊打水,一聲大镲響,這是小熊貓把水桶丟進了水塘。然后,由豎琴奏出了一串琶音,表現(xiàn)了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和水塘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水波。接著它倆把水桶提出水面抬起來,此刻單簧管吹出了4小節(jié)呆板、滑稽、憨厚的節(jié)奏音型,好像兩只小熊貓搖晃著胖乎乎的身體在抬水。他們走過樹林,走過小橋,小鳥向熊貓問早,小熊貓也回答了小鳥的問候,并說“歡迎大家到商店來買東西!苯又鴺逢犠喑隹焖俚南滦刑M的旋律,仿佛是小熊貓急促走進商店的步態(tài),加上最后豎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小熊貓一溜煙似地走進了商店柜臺,開始接待來買東西的顧客。

          3、復聽時可將音樂分成兩部分!按笊值脑绯,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在小熊貓打水的時候,你好像又聽到了什么聲音”。利用音樂中的特殊音響,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跟著音樂表演,樂曲結束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結尾。編創(chuàng)結尾可分組進行,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利用樂器、人聲、拍打動作為樂曲做結尾。聆聽音樂,要以學生的自覺感受為主,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做,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

          4、可邊聽邊念歌謠。

          1、樹林靜悄悄,陽光一道道,早晨空氣多新鮮,小鳥醒來了。

          2、小猴蕩秋千,松鼠蹦蹦跳,兩只快樂的小熊貓,又點頭來又問好。

          3、拍拍翅膀飛出窩,小鳥飛呀飛得高,飛到熊貓百貨店,又唱歌兒又歡笑。

          4、木桶打滿水,跨上獨木橋,搖搖晃晃朝前走,清清溪水叮咚跳。

          5、.瞧,那邊是誰過來了?哦,兩只可愛的小熊貓,扛起木桶朝

          前走,胖乎乎的身體搖呀搖。

          6、百貨商店柜臺里,站著快樂的小熊貓,“歡迎大家快快來,買啥東西任你挑!

          七、復習學過的歌曲。

          信息反饋

          第四課可愛的動物(3課時)

          課題《我有一只小羊羔》

          教學目的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認識木魚、碰鐘,學習并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重難點樂器伴奏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師生互相問好。

          三、點名。

          四、學唱《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師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愿望。

          2、讀歌詞,使學生想象出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潑可愛的形象,并感受到小主人公對小羊羔真摯、親切的感情。

          3、提示學生在同音反復處唱得輕松、親切。唱會歌曲后,跟著老師用唱名唱歌。

          4、在演唱中變換演唱形式并編創(chuàng)動作,表達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5、編創(chuàng)歌詞,可分小組進行。

          五、認識樂器。

          1、認識碰鐘,學習敲擊碰鐘的正確姿勢。

         、儆^察示意圖,知道怎樣敲擊。

         、谙胍幌肱鲧姷穆曇羰情L的,還是短的?怎樣能敲出短音。啟發(fā)學生動腦思考。

          2、認識木魚。學習敲擊木魚的正確姿勢,要通過學生探索、學習來完成。

         、僦涝鯓忧,觀察示意圖。

         、谙胍幌脒可以怎樣敲,能有幾種敲擊方法,讓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

          六、樂器伴奏。

          1、按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強弱讀歌謠。指導學生讀歌謠時,有意識地讀出節(jié)拍的強弱,做到有感情地讀。(用樂器伴奏)

          2、可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鴨和小鴨的叫聲。

          3、全班唱歌,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自己編創(chuàng)歌詞,表現(xiàn)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4、用木魚為歌曲伴奏,注意看課本上木魚圖后面的圓點,它們有大有小,示意學生敲擊的動作有重有輕,要接著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敲擊,并要明確打擊樂的伴奏地位,學會與歌唱的聲音協(xié)調(diào)起來,不要喧賓奪主。

          七、復習學過的歌曲。

          信息反饋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并能背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能創(chuàng)編簡單動作表演唱。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清晰、準確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難點

          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我們的國家有多少個民族?

          學生:56個。

          師:你們說得對。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各個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好朋友,F(xiàn)在就讓我們來聆聽一首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動畫。

          (二)學習歌曲

          1、感受歌曲

          提問:歌曲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速度是較快還是較慢?聆聽音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學生邊聽邊徒手用“X—”的節(jié)奏,模仿演奏三角鐵的動作為歌曲伴奏。

          提問:歌曲中唱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并要求學生再次欣賞時模仿其它樂器演奏的動作伴奏。

          2、學習歌詞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詞節(jié)奏譜例,帶學生分句讀歌詞。學生隨教師按節(jié)奏分句讀歌詞之后完整練習讀詞。學生完整隨伴奏讀歌詞。

          提問:讀歌詞的過程中,哪些地方老師彈了多個音,你卻讀了一個字?學生回答樂譜中音符上面有連線的地方。再次學生讀歌詞,驗證是不是這樣。

          教師總結:這些連音線有的叫圓滑線,有的叫延音線。圓滑線下可以有多個音,演唱時這些音唱一個字,延音線只連接兩個音,演唱時多個音唱一個字,就是把這個字延長。

          學生復述并再次跟琴完整讀歌詞。

          3、歌曲學唱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曲譜例,聽唱法分句教唱。學生分句學唱歌曲。教師完整范唱,學生張嘴不出聲音為教師配口型(默唱)。

          教師評價總結,再播放歌曲時,請同學們輕聲演唱。

          播放音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學生輕聲完整演唱歌曲。

          教師評價并總結,學生集體用自然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欣賞:《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ㄈ└枨憩F(xiàn)

          這首歌曲中唱到各族小朋友們在一起唱歌跳舞。歌曲我們唱會了,如果能載歌載舞就更好了。各族小朋友們歡樂的舞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欣賞兩段不同民族的舞蹈,請同學們認真看,試著學習舞蹈片段中的動作,把這些動作加入到我們的歌曲中邊歌邊舞。

          播放視頻:彝族舞蹈視頻及藏族舞蹈視頻。學生觀看舞蹈片段并模仿其中簡單的動作。

          師生共同討論,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歌曲。

          學生加簡單舞蹈動作表演唱。

          教師評價總結。

          集體背唱歌曲,個別學生舞蹈表演。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希望同學們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樣,團結友愛,共同成長。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學會演唱歌曲《數(shù)蛤蟆》;

          2.為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通過歌曲教學,教育學生要保護益蟲。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電教板、青蛙指偶、錄音機、數(shù)數(shù)蛤蟆圖片、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學生隨著歡快的音樂拍手進教室;唱音階;師生互問好

          二、導課

          1.(出示青蛙指偶)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綠色的小青蛙吃害蟲,保護莊稼,它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出示蛤蟆課件)問:“再看一看,這是誰呀?”“誰能說一說,青蛙和蛤蟆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蛤蟆和青蛙的.本領一樣大,都是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小能手!

          2.“我國民間有許多歌唱蛤蟆的歌曲,有山東民歌《花蛤蟆》”(出示歌詞,教師隨歌曲伴奏演唱歌曲)!坝蒙綎|話唱的《花蛤蟆》就更有趣了,你們想聽嗎?”(教師隨歌曲伴奏用山東方言演唱歌曲)“四川也有一首民歌叫《數(shù)蛤蟆》”(教師用四川方言讀歌名,出示歌詞)。

          三、學唱歌曲

          1.“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四川民歌《數(shù)蛤蟆》!保娔X課件出示歌詞和動畫,同時播放歌曲范唱)

          2.教師結合動畫,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3.教師提問:“歌曲里數(shù)的是蛤故的哪些部位?”“蛤蟆不吃水吃什么?”(教師簡單扼要地解釋歌詞“太平年”“水上漂” 的意思)。

          4.“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按節(jié)奏讀歌詞。”

          5.請學生隨著音樂以小組為單位變成小圓圈。

          6.教師伴奏,教學生演唱歌曲,并解決歌曲難點。

          7.請學生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8.(教師出示小白兔圖片)“老師根據(jù)歌曲的旋律編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數(shù)白兔》。”教師演唱自創(chuàng)歌曲:“一只白兔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愛吃蘿卜愛吃菜呀,活潑又可愛,不驕傲,活潑又可愛,不驕傲,蹦蹦跳一跳,跑得快,蹦蹦跳一跳,跑得快!

          9.“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呢!請小朋友們到前面來找到你喜歡的小動物,根據(jù)歌曲的旋律為你喜歡的小動物也編一首歌,好嗎?”

          10.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編歌詞。

         。ń處煵シ鸥枨樽啵

          11.“你數(shù)的是什么小動物呢?”“誰愿意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唱給大家聽一聽?”學生演唱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并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12.“小動物們回家了!闭垖W生變換位置。

          13.“小動物們回家了,這節(jié)音樂課也結束了,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說再見吧!”

          四、播放歡快的音樂,學生拍手出教室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的演唱,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歌曲的演唱,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唱一唱,動一動。

          4、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基本部分:

          1、聆聽《搖籃曲》

          表演《小寶寶睡著了》

          (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diào)。

          (2)輕聲隨范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請小組內(nèi)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2、編創(chuàng)與活動:音的強弱

          (1)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用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讓學生按課本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fā)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三、結束部分:小結。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2

          一年級的小學生愛跳、愛唱、愛動,對音樂有著一定的興趣。但他們年齡小、組織紀律較差,音樂素質(zhì)也存在個別差異,所以應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他們在鼓勵和贊聲中不斷增強對音樂的興趣。這一學期我將腳踏實地,追求卓越。根據(jù)學校的實際工作,我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根據(jù)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任務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過 “ 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 ” 。所以,本學期我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唱歌、歌表演、游戲等各項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音樂感受,培養(yǎng)學生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內(nèi)心聽覺。要求如下:

          1 、能準確,自信,大方的演唱課本上的每一首歌曲。

          2 、能用符合歌曲情緒的表情進行大膽演唱。

          3 、能聽辨演奏樂器,樂曲中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

          三、教學目標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能從音樂中感受各種精神。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四、教材分析

          第一冊音樂教材共有十課,,由于教學內(nèi)容較簡單,所以我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學。

          五、提高教學質(zhì)量措施

          1 、認真?zhèn)湔n,,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 、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3 、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 、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5 、積極和同學科老師進行溝通,積極研究學科特點。多聽同學科老師的課程,向經(jīng)驗 豐富的老師學習。吸取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堂經(jīng)驗,加以運用。

          6 、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F(xiàn)有條件,使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音樂,學習音樂。

          俗話說: “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 新學期開學了,我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可愛的孩子們,帶領學生走進快樂的音樂課堂。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nèi)容:

          1.欣賞:《蔭中鳥》、《鴨子拌嘴》

          2.活動:聲音的長短

          3.欣賞:《兩只小象》

          4.唱歌:《在動物園里》

          5.欣賞:獅子、大象

          二、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進一步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本單元通過游戲、模仿、歌唱、表演、繪畫等藝術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3.引發(fā)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系。

         。ǘ┚唧w要求

          1.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歌聲表現(xiàn)不同情緒的歌曲。

          2.進一步熟悉“× -”和“×”,感受聲音的長短。

          3.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學準備

         。ㄒ唬┙叹

          歌曲《兩只小象》《在動物園里》的錄音帶或CD以及伴奏帶;打擊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蔭中鳥》《鴨子拌嘴》《動物狂歡節(jié)》的CD或VCD、動畫片《獅子王》。

         。ǘ┪淖、圖片

          動物的圖片(小貓、獅子、老牛、小狗、鴨子、小雞、老鼠)、《鳥類的家園》圖片、節(jié)奏卡片。

         。ǘ┲攸c和難點

          四、本單元的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情感和自然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音樂活動從模仿動物的叫聲入手,認識聲音的長短,讓學生感受、體驗多聲部節(jié)奏的和諧美,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本單元的難點:

          通過欣賞描述動物的音樂,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并能用語言、動作、表情簡單描述音樂形象。在多聲部節(jié)奏練習中,聆聽、感受、表現(xiàn)其他聲部的節(jié)奏及三聲部的和諧美。

          五、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聲音的長短。

          2.《在動物園里》。

          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并在教師的弓1導下,邊模仿叫聲,邊拍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教學過程:

          1.將小貓、獅子、老牛、小狗、鴨子、小雞、老鼠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2.教師播放獅子的叫聲錄音,請學生猜一猜它是誰?

          3.學牛模仿,總結獅子叫聲的特點:音長、低沉。

          教師隨即在獅子的圖片上出示節(jié)奏卡:

          4.一半學生拍節(jié)拍,一半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互換練習;全體學生手拍節(jié)拍,口中模仿動物的叫聲。

          5.一名學生模仿任意一種動物的叫聲,其余學生豬。

          6.教師在這種動物的圖片上出示節(jié)奏卡:

          7.依次將黑板上的動物,按叫聲分類(方法同4)。

          獅子: 小狗: 小雞:

          × - × × × × × ×

          小貓: 鴨子: 老鼠:

          可以變換方式,由個別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圖片,放在獅子、老鼠、鴨子的圖片下方,全體學生判斷正誤。

          8.學唱歌曲《在動物園里》(聽兩遍錄音)。

          9.教師帶領學生熟悉歌詞。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 × × × | × × × 0 | × × × | × × × |

          獅 子 睜 眼 看 我 們,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獅 子 跳 舞 多 起 勁,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鳥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動 物 園 里 動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師念歌詞,學生拍節(jié)奏Z學生跟著老師邁念歌詞邊拍節(jié)奏。

          10.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11.教師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兩名學生為一組,選兩種叫聲不同的動物共同演唱。下節(jié)課課上匯報。

          教學評價:

          1.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情緒反應。

          2.是否掌握手拍節(jié)拍,口念節(jié)奏;節(jié)奏是否穩(wěn)定。

          3.學習歌曲《在動物園里》時掌握的速度和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歌曲《在動物園里》。

          2.音樂活動“聲音的長短”;聽賞樂曲《獅子》。

          教學目標: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感受聲音的長短;

          2.練習三聲部合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上節(jié)課課后練習匯報: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表演。

          3.動物大合唱:教師選中一組節(jié)奏準確、節(jié)拍穩(wěn)定的同學,再加上老師組成一個三個聲部的“動物大合唱”。

          4.學生聆聽,感受大合唱中三聲部的和諧美。

          5.學生練習: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剛才示范的組當指揮,練習“大合唱”(全體手拍節(jié)拍)。

          6.學生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師出示各種打擊樂器(鈴鼓、碰鈴、三角鐵、響板),學生自由選擇、討論,練習剛才模擬的動物的叫聲。

          8.匯報練習結果。

          9.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描述的是動物園中的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獅子?體會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11.觀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斷。

          12.教師引導學生從音色入手,理解樂曲音色中“威嚴”的感受:獸中之王--獅子。

          13.聽樂曲模仿獅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態(tài)。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學生掌握歌曲《在動物園里》的熟練程度。

          3.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練習的效果。

          4.三聲部合奏的準確性和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

          5.是否注意聆聽音樂,能否隨音樂表現(xiàn)獅子威嚴走路的神態(tài)。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聽賞樂曲《大象》。

          2.唱歌《兩只小象》。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

          2.欣賞《大象》,區(qū)分獅子與大象不同的音樂形象。

          教學過程:

          1.完整欣賞《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的曲名?

          2.欣賞《大象》:這也是一首描述動物的樂曲。聽一聽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動物?

          3.這兩首樂曲有什么不同:《獅王進行曲》更威嚴,這一首稍活潑。

          4.告訴學生樂曲名稱《大象》。

          5.誰來模仿大象的動作?雙手交叉,兩臂伸直于頭頂,彎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軟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聽音樂,學生自由運用肢體語言,感受體會大象快樂的舞蹈。

          7.學習歌曲《兩只小象》。

          8.教師帶領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9.學生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10.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演唱歌詞。

          11.自由討論,如何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反映的態(tài)度。

          2.學唱歌曲《兩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練程度。

          3.對比欣賞《大象》與《獅子》,能否區(qū)分樂曲的不同音樂形象:威嚴和活潑。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歌表演《兩只小象》。

          2.聽賞樂曲《蔭中鳥》。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韻律。

          2.欣賞《蔭中鳥》,感受樂曲帶給人們的愉快感受,同時培養(yǎng)學生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

          2.歌表演《兩只小象》。展示上節(jié)課后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的結果,體驗三拍子的韻律感。

          3.聽賞《蔭中鳥》,請你聽聽:音樂中什么動物在鳴叫?

          4. 初聽樂曲:小鳥怎么叫?為什么叫得這么好聽?

          5.出示圖片:《鳥類的家園》請你觀察。

          6.圖片上的鳥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7.請你為鳥設計一個美好的家。學生可以在黑板上即興創(chuàng)作,也可在圖畫紙上創(chuàng)作。

          8.復聽樂曲,體會鳥兒在綠茵下快樂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學評價:

          1.演唱《兩只小象》掌握的熟練程度。

          2.學生的參與程度及情緒反應。

          3.“為鳥兒設計家”是否積極投入。

          4.欣賞《蔭中鳥》時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聽賞樂曲《鴨子拌嘴》。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鴨子拌嘴》,體會音的強弱、快慢對比。

          2.將樂曲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過程:

          1.圖片導入:圖片上畫了什么動物?它們在做什么?

          2.鴨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賞《鴨子拌嘴》:你聽到了什么?

          4.將全體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聽到水擦演奏的老鴨時請舉手,一組聽到小鏡演奏的小鴨時請舉手。

          5.任意扮演老鴨或小鴨。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6.你能將這段音樂講述的內(nèi)容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7.請你回家后,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及參與率。

          2.學生隨音樂游戲時,能否投入。

          3.學生用語言編織的故事是否流暢?有沒有發(fā)揮想象?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2/4拍。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地尋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xiàn)做出了鋪墊。歌曲中“跳跳,呱呱”分別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組成,模仿小青蛙的鳴叫,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tài)。最后一句旋律平穩(wěn)流暢,表現(xiàn)了小青蛙歷盡艱險,終于回到家時愉快、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配合表情演唱《小青蛙找家》,并能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與音樂一起律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聽賞、演唱、表演、創(chuàng)編等活動體會小青蛙著急、快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的美好,理解音樂情緒,表達音樂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來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從小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設計理念: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為了使兒童能在體驗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本課將遵循音樂活動課教學的基本理念,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提供機會。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動、多想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首歌曲。

          教學設計亮點:

          1.多種形式感受節(jié)奏始終貫穿整節(jié)課堂。運用了故事導入體驗雨聲強弱、陪小青蛙過荷葉橋的游戲、給原唱、個人創(chuàng)編視唱等多種形式享受音樂,感受歌曲整體節(jié)奏。

          2.表演、創(chuàng)編多種音樂活動感受表現(xiàn)小動物找家的情感變化。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這不僅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3.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整節(jié)課堂,在地圖的每個地點都設置了聽唱演編的音樂活動,既體現(xiàn)了音樂的娛樂性,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并用小組競爭的形式,哪組表現(xiàn)好就把哪組的小青蛙往前過一片荷葉,在游戲比賽中自然的去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掌握念白節(jié)奏,并能用不同的`聲音、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出小青蛙找家時的不同神態(tài)和心情。

          2.啟發(fā)學生編創(chuàng)新歌詞,用肢體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表現(xiàn)音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青蛙頭飾、青蛙及鴨子手偶。

          教學過程:

          一、情景故事,激趣導入。

          1.老師講述故事,帶領學生在情境中初步模擊節(jié)奏。

          2.引出小青蛙,課件出示小青蛙找家的路線圖,出示課題:小青蛙找家。

          二、節(jié)奏練習,學唱歌曲。

         。ㄒ唬┻^荷葉橋,節(jié)奏練習

          1.師生互動,初學節(jié)奏

         、賻熒献鞒醪骄毩暷畎坠(jié)奏,(師)跳——跳跳——跳跳跳(生)呱——呱呱——呱呱呱。

          ②理解無音高符號,拍手練節(jié)奏。

          ③創(chuàng)編動作練習節(jié)奏。雙手叉腰“跳跳”,跟著節(jié)奏左右擺手“呱呱”。

          2.趣味游戲,享受音樂

          通過跟隨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參與荷葉橋的游戲,在快樂中不自覺的感受節(jié)奏,享受音樂。播放音樂,帶領個別學生、小組學生跟隨節(jié)奏|××|××|××|××|×××|×××|×××|×××|做動作。熟悉音樂節(jié)奏后,全班一起配上動作通過荷葉橋。

         。ǘ┻^荷葉臺,學唱歌曲

          1.互對口型,熟悉歌詞

          老師先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學生只對口型不出聲音,并體會小青蛙著急和高興時的表情、情緒變化。第二遍交換,重點注意最后一句的“家” 有2拍。

          2.理解感情,感受情緒

         、倮斫庑∏嗤苷壹視r著急的神態(tài)心情并板書、試唱。

          ②理解小青蛙找到家以后高興的神態(tài)心情并板書、試唱。

         、劾斫狻靶葜狗辈⒊獪蕩в小靶葜狗钡男刹糠帧

          3.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俾犘∏嗤艹槐。

          ②與小青蛙合作演唱。

         、勰信荣,隨琴演唱。

         、芨S伴奏,全班合唱。

         、輦別試唱,學生評價。

         、蘼犢p原唱,跟伴奏唱。

         。ㄈ┱液苫ǔ,表演找家

          1.老師設置情境:跟著音樂節(jié)奏和老師預設的情境去體驗小青蛙找家時著急和找到家高興的情感變化。

          2.師生共同表演。

          三、拓展教學,創(chuàng)編歌詞。

          1.出示小黃鴨的手偶,提出為小黃鴨編歌的要求,討論編歌詞的方法。

          2.為其他動物編歌。熟悉動物叫聲的節(jié)拍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自愿組成小組創(chuàng)編歌曲。

          四、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今天,我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幫助小青蛙找到了家,而且?guī)推渌游锞幊隽撕寐牭母瑁氵想給哪些小動物編歌呢?下課以后唱給你的同學聽。跟著音樂節(jié)奏運用響板一蹦一跳出教室。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在本課中,我遵循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主要采用了以下多種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根據(jù)孩子愛玩好動的年齡特征,在新課教學時我運用了雨過天晴后小青蛙結伴玩耍的故事導入,一邊讓學生體驗故事的有趣,一邊帶領學生初步感受節(jié)奏|××|××|××× |×××|。

          2.游戲競賽法:游戲活動是孩子的天性,本課的節(jié)奏練習與游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跟隨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參與荷葉橋的游戲,學生在游戲的快樂中不自覺的感受節(jié)奏,享受音樂。并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比比誰先幫小青蛙找到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3.表演啟發(fā)法:首先模仿表演著急的、高興的小青蛙叫聲,初步理解小青蛙找家的情緒變化;然后全班同學配上小青蛙蹦跳的動作表演找家,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中小青蛙的心情,并創(chuàng)造性的給其他小動物編歌詞表演。

          4.拓展創(chuàng)編法:創(chuàng)編歌詞部分,我重視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先利用拍手的節(jié)奏學會各種動物有節(jié)奏的叫聲,然后通過改變部分歌詞配合動作表情充分表現(xiàn)歌曲,從而突破了本堂課中的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教學,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中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很好的理解旋律,學習節(jié)奏,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編歌詞,提高了音樂素養(yǎng),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5

          第五單元動畫城

          一、教學內(nèi)容:

          1、活動:豐富多彩的動畫人物

          欣賞:《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欣賞:《小機靈之歌》

          3、欣賞:《一個師傅仨徒弟》

          活動:唐僧騎馬咚得咚

          4、欣賞:《勞動回家轉(zhuǎn)》

          5、活動:猜一猜誰在敲

          二、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將兒童對動畫片的興趣引向音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音色、旋律等音樂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發(fā)展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接觸并了解國內(nèi)外優(yōu)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密切聯(lián)系。

         。ǘ┚唧w要求

          1.通過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謠,隨音樂按節(jié)奏走步,分組進行歌謠卡農(nóng)、做游戲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和學習音樂。

          2.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進一步熟悉打擊樂器的奏法,啟發(fā)學生對打擊樂器音色的興趣。

          3.學唱歌曲《我們才不怕大灰狼》、《小機靈之歌》第一段,培養(yǎng)自然大方的演唱習慣。

          4.模擬不同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進行表演,發(fā)展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

          5.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編聲音,發(fā)展學生音樂想象力以及對聲音的感受力。

          三、教學準備

         。ㄒ唬┙叹

          1.圖片:可粘貼的《西游記》人物頭像或頭飾如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人物頭像或頭飾如白雪公主、萬事通、瞌睡蟲、開心果、糊涂蟲、愛生氣、害羞鬼、噴嚏精!堵斆鞯囊恍荨啡宋镱^像或頭飾如一休、西佑衛(wèi)門、大將軍等!度恍∝i》人物頭像或頭飾如老大、老二、老三、大灰狼、茅草房圖、木房圖、磚房圖。

          2.打擊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雙響筒。自制樂器如裝沙或裝豆子的易拉罐、大張掛歷紙、鐵棍、幾塊木板、鐵盆、玻璃瓶、塑料紙、碗碟等。

          3.錄音帶或CD《我們才不怕大灰狼》《一個師傅仁徒弟》《小機靈之歌》《勞動回家轉(zhuǎn)》 。

         。ǘ┪淖、圖片資料

          1.《西游記》《白雪公主》《聰明的一體》《三只小豬》的動畫片或片斷、圖冊等。

          2.《西游記》《白雪公主》《聰明的一休》《三只小豬》的故事及動畫片的相關介紹。

          (二)重點與難點本單元的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本單元的難點:1.如何吸引剛?cè)雽W的一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幫助學生從愿意聽、喜歡聽逐漸過渡到想聽音樂。 2.在借助動畫片的畫面和情節(jié)引導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的同時,又不囿于畫面和故事情節(jié)的局限,啟發(fā)學生展開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對音樂的.興趣集中在情感體驗上來。

          四、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

          2.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教學目標:

          按節(jié)奏朗讀,按節(jié)奏走步,隨音樂的分句準確變換動作。

          教學過程:

         。ㄒ唬┠罡柚{

          1.教師請學生看教材插圖,或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斷,請學生說出動畫片的片名。

          2.請學生指出插圖或動畫片中的人物名稱,教師板書或粘貼人物頭像。

          3.請學生仔細觀看插圖或動畫片,說出各個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師逐一總結。如學生說唐僧騎馬、穿袈裟等,教師可總結并念童謠:

          × × × × × × ×

          唐僧騎馬咚得咚

          學生說孫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撓腮、機靈活潑等,教師可總結并板書:

          × × × × × ×

          孫悟空跑得快

          學生說豬八戒肩扛釘耙、長嘴大耳、動作遲鈍等,教師總結并可板書:

          × × × × × ×

          豬八戒鼻子長

          4.教師先拍手× × × ×,然后邊拍手邊按教材所給節(jié)奏念童謠。

          5.教師邊教童謠,邊指著人物頭像,提示學生。學生可兩人一組,邊念歌謠邊對拍手掌,如下例:

          節(jié)奏:× × × ×

          歌謠:唐僧騎馬

          拍手:合右合左

          6.教師與學生邊拍手邊接念童謠,如下例:

          教師:× × × ×學生:× × ×

          唐僧騎馬咚得咚,

          (二)模仿

          1.看動畫片或插圖,啟發(fā)學生模仿五個角色的形態(tài)。

          2.模仿白龍馬的蹄聲。

          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西游記》里的另一個角色:白龍馬,發(fā)揮想象,模仿馬蹄聲。

          3.念歌謠,請少數(shù)學生表演動作。

          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龍馬,一邊念歌謠,一邊表演動作。

         。ㄈ┞犢p《一個師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聽賞一遍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

          2.教師簡單介紹歌詞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集中注意力聆聽,樂曲在什么地方有較大變化?例如,注意聽情緒有無變化,音區(qū)的高與低。歌曲前8個小節(jié)情緒較平和,第9小節(jié)開始情緒稍微激動一些。

          3.復聽音樂,學生隨音樂情緒的變化自編動作表演。

          五、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活動。

          2.學生能否有節(jié)奏地朗讀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

          3.學生能否對《一個師傅仨徒弟》兩段情緒的差別作出反應。

        【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設計07-25

        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6-04

        (集合)音樂教學設計07-25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3-12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6-11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8-04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07-11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7-12

        《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設計06-30

        音樂課教學設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