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16 11:27:3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華】《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5頁信息窗1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體驗認識質量單位---噸,并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噸的含義,初步建立1噸有多重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會噸與千克之間單位的換算,并能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3、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教學思想,掌握猜想、驗證、合作學習的探究方法。

          4、通過體驗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想象和推理,建立1噸實際質量的概念。

          教具學具準備:一個蘋果、一袋10千克大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粋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制造懸念,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拿出一個蘋果,猜一猜這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有多少呢?一箱蘋果呢?接著,出示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的圖片,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一車蘋果質量又是多少呢?學生大膽猜想并自由回答。

          2.出示一些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shù)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同學們估計一個蘋果,一箱蘋果的重量時雖然數(shù)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克和千克,這說明當我們需要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克、千克作單位,但當計量大宗物品或比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克和千克就不能夠很好的表達了,這時,就要引入一個更大的表示物體質量(重量)的單位—噸,從而引出課題。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初步體驗1噸有多重。

          講臺上有1袋大米,讓學生在袋子上找出這袋大米的質量(10千克)。然后讓3個學生到黑板前提一提這袋大米說說感受。

          這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依次呈現(xiàn)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學生在老師呈現(xiàn)同時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

          教師邊板書邊告訴學生這時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們數(shù)學王國中就是1噸。1噸就是1000千克。

          板書:1噸=1000千克

          通過屏幕觀察1噸給你什么樣的感受?1噸大米擺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體重,想象1噸的重量。

          班級學生的質量是多少千克。選擇一個體重接近25千克的同學,讓大家猜想多少個這樣的同學大約有1噸呢?

          學生大膽猜想:10個,20個、25個……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nèi)交流,驗證猜想。

          哪個小組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結論告訴同學們。

          小組匯報:1名同學25千克,10名同學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學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全班同學共同驗證小組結果是否正確。并給匯報的小組給予肯定的評價。

          3.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讓學生感受噸。

          背一背、抱一抱體重是25千克的同學,感受一噸就是40名這樣同學的體重;

          40名學生一起跳一跳,體驗一下,一噸重的物體從天而降,會是怎樣的感覺?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自由發(fā)言)

          說說下面圖中牌子上的20t表示什么意思?(課件展示)

          通過小組討論得出:“20t”指這座橋的限制總質量為20噸。

          2.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我們身邊同學的體重和身邊生活的知識我們認識了噸,“噸”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的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它用字母t表示,相信同學們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在生邊找到更多噸的知識。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你能用質量單位“噸”說一句話嗎?

          學生可能說到:我家一個月用水大約5噸,荊河橋的限制總質量是20噸,我家的小汽車大約有2噸重。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課件展示)

          3.小明在學完了噸的認識這一課后啊,回到家時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你讀一讀,找出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

          4.同學們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學習,仔細觀察就能獲得新知,這節(jié)課你從生活中又有什么收獲呢?(學生自由回答)

          5.利用所學的質量單位,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1)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噸”。教學中通過圖片介紹,生活經(jīng)驗感知,親身體驗,數(shù)學計算和推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噸”。

         。2)直接感受“噸”!皣崱笔且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我讓學生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等活動直觀感受噸,借助想象與推理,讓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

          2.使用建議:本教案是從學生身邊生活入手,通過觀察、計算、體驗等活動獲取新知,教學隨意性大,為更能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情況,選著不同的素材。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上冊p11噸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學生:感受1千克物體的質量;了解自己的體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見過噸。

          教師: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體課件等。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的選擇

         。ㄒ唬、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單位"千克"、"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質量已經(jīng)有一定的體驗與感受,然而"噸"是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抽象的"1噸"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本課時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jīng)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ǘ⒔虒W策略選擇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質量單位"噸",通過讓學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應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過橋"、"貨車、電梯的載重量"等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中創(chuàng)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一、引人

          1、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

          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著:限重1噸。(根據(jù)教師的描述逐步出示課件)。從而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么?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了解學習起點

          師:關于"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jīng)有哪些了解?

         。ǜ鶕(jù)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shù)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在貨車的車門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于1000千克!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二、展開

         。ㄒ唬、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fā)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后傳一輪,并說說感受。

         。ㄓ械膶W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

         。▽W生站著,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并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xiàn)。搬后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么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老師,老師,那我們?nèi)嗤瑢W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英語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為什么?

          師:在我們?nèi)粘I钪,什么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如大象的體重,鯨的體重;坊門街的銅像,斗潭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師:猜一猜,什么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噸的質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嗎?誰知道?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你們知道自己的體重嗎?請你們根據(jù)自己的體重估計一下老師有多重。

          老師的體重大約是50千克。你們算一算10個和我體重一樣的人重多少千克?100個呢?5000千克,這么大的數(shù)!

          4.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

          數(shù)字太大就不方便了,通常用較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你們知道一噸有多重嗎?

          1噸=1000千克(咱們齊讀兩遍一二)

          通常人們用字母“t”來表示噸。板書1t=1000Kg

          1噸等于1000千克還可以這樣表示。

          5.老師這有一桶水,我想請幾個同學過來拎一拎,估計一下這桶水有多重?咱們班誰的力氣最大?(找4個同學)

          一桶水大約10千克,多少桶水大約1噸重?想象一下這些水放到教室里有多大一片。坎畈欢嘁艥M兩個這樣大的講臺。

          1噸真得很重啊!

          二、結合實踐充分感知

          1.老師來之前調查了我們學校三1班部分同學們的體重,你們看(CAI)。仔細觀察這些同學的體重,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大多數(shù)同學的體重在30多千克)

          那你能估算出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重嗎?大約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

          你們和我們學校的學生年齡一樣,體重也差不多,F(xiàn)在我就請30位同學站起來,大家一起感受1噸有多重。

          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一噸,一噸可真夠重。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噸的知識?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噸作單位了?(家里每個月用水量)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看一看?(咱們一起讀出片子上的話)

         。1)一頭犀牛的體重大約是1噸。

         。2)一列貨車每節(jié)車廂的'載重是50噸。

         。3)一輛中型貨車的載重量是10噸。

         。4)一條大鯨的體重能超過150噸。

         。5)限重牌。

          這幅圖片你們誰看懂了?

          限重50噸什么意思?如果超重會發(fā)生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出現(xiàn)過限重的情況?(電梯、車的載重量、橋、船……)如果有這些限重的標志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規(guī)定,否則會使自己受到傷害。

          三、解決問題

          1.你們知道噸的知識真不少。現(xiàn)在咱們一起做個游戲,看誰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你們是優(yōu)秀的郵遞員,把信都送對了,F(xiàn)在請你們再幫四個小動物一個忙。

          2.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想一起過橋玩。它們能一起過橋嗎?它們可以怎樣過橋?請你們四人小組討論。

          方法:(1)一個一個的過

         。2)兩個一起過的

          是不是任意兩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么?(最重的兩個小動物體重合起來也沒有超過1000千克即1噸)

         。3)三個一起過。

          還有哪三個動物可以一起過?是不是任意三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么?(最重的三個動物體重合起來超過1噸)不能讓熊、馬、牛一起過)

          四、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了1噸=1000千克。并且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今后我們要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應該怎樣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學量的意義時都應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感受和體驗呢?教師在教學以前應認真思考:哪些內(nèi)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哪些內(nèi)容只能讓學生借助推理和想象進行間接體驗。在教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實際含義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獲得直接體驗,但1噸有多重就不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只能借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去理解。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jié)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于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親歷體驗較缺乏。因為計量單位太大,教師常采用觀看圖片、看書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結果學生往往很難建立起“噸”的觀念。2。教學難點不突出。課中有建立“噸”的觀念和進率的化聚兩個教學內(nèi)容。由于建立“噸”的觀念比較困難,很難操作,因此許多教師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進率的化聚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很枯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yōu)槭裁床挥谩翱恕弊鲉挝唬?/p>

          2、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 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并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毙⌒苷f:“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jīng)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shù)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著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fā)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xiàn)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xiàn)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shù):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占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币部梢哉f“兩頭牛大約重1噸!边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薄鼞撟寣W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 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學生匯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shù)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里,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里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師: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于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同時一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shù)學的三維目標!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這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nèi)交流,班內(nèi)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 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梢圆捎孟泉毩⑦B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shù)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yè)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在嘗試中成功。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注意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

          “噸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借助學生熟悉的物體的質量使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猜體重”激發(fā)好勝心,復習舊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利用主題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xiàn)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1頁至第13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體的質量

         。1)老師手里握著一枚胸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里有什么,并估測它的質量。

         。2)、猜一猜老師約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頭牛媽媽、一匹馬爸爸、一頭豬姐姐、一只熊哥哥約重多少千克?

          2、講故事

          師:這些動物們都住在美麗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條河岸上,這條河,河水很清,在河對岸也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住著白兔、小猴等動物,……

          3、認識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1)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能一起過橋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一頁,看第十一頁的例6。

         。2)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這四只動物能一起過橋嗎?為什么?

          (3)匯報;

          4、小結:(1)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

         。2)1噸=1000千克

          5、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二、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匯報

          3、總結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新知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

          學會估計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shù)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沖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shù)學上規(guī)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四、鞏固應用

          1、填數(shù)。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chǎn)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nèi)容更加豐富。

          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日記,由于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jīng)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要求:

         。薄⒄J識質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理解噸與千克的關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簡單的換算。

         。、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噸的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每組一只計算機。

          課前準備:

         。、到學校食堂參觀整袋大米(每袋大米25千克),親自搬一搬,感受一袋大米的質量。

         。、稱量每個人的體重。

         。场⒄n前調查:在什么情況下計量要用到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隨著鏡頭一起到常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場去參觀。走進市場,到處只見一袋袋、一箱箱、一堆堆的水果。

          看:這個蘋果約200(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這箱蘋果10(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師:這些蘋果主要來自山東、浙江等地,是用一輛輛大卡車運過來的。這輛大卡車能裝多重的蘋果,有誰知道?(3t )

          師:一只蘋果用克作單位,一箱蘋果用千克作單位,車上能裝好多好多的蘋果,就用噸這個單位(板書“噸”)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噸”這位新朋友。小朋友,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噸的什么知識?

          (出示研究目標)(1)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

         。ǎ玻┰谑裁辞闆r下計量要用噸作單位?

         。ǎ常﹪嵑颓Э恕⒖酥g有什么關系?

          二、綜合實踐,學習新知:

         。ㄒ唬┭芯繂栴}1:

         。、師: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課前我們到食堂搬大米一起體驗了一下,老師搶拍了一個境頭,我們一起來欣賞!

         。、集體研究:

         。ǎ保┐竺

         、賻煟轰浵嘀械闹鹘鞘钦l呢?大家看到了他在舉一袋大米,這袋大米是20千克,我們先請這位同學來說說當時的感受。

         、趲煟杭偃缗e兩袋大米呢?(仍問這個同學)你感覺怎么樣?兩袋大米重多少千克?(40千克)

          ③5袋大米還搬得起嗎?重多少千克?(100千克)

         、50袋大米有多少千克?你是怎樣想的?(1000千克)

          師:50袋20千克的大米的質量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師板書貼出)

         。ǎ玻┬∨笥训捏w重

         、賻煟盒∨笥涯銈冎雷约旱捏w重嗎?(指名回答)哪位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請到前面來,我請另一位小朋友來背一背他,2個這樣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4個這樣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

         、趲煟憾嗌賯這樣的小朋友是1000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師:40個25千克的小朋友的質量是一噸。(師板書貼出)

          ③屏幕顯示:小蘭小朋友48千克,多少個他約是1000千克?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同桌討論)(估算,用計算器)

          師小結貼出:20個48千克的小朋友的質量約是一噸。

          3、小組合作探究:

          發(fā)學生練習紙,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以下填空。

          一箱蘋果質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質量是25千克,一袋水泥的質量是5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請小組合作研究,把研究的結果填在以下空格中。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0頁的噸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闭J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

          2.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五、教具、學具準備: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課件

          六、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數(shù)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各類情景,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接著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在豐富的情景中,開動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并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一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說明“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在已經(jīng)掌握的質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概念。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一些題目,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七、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nèi)容之前,已經(jīng)接觸過這些數(shù)量關系,只是沒有概括總結出有關的術語,如果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然后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八、教學過程:

          (一)引用故事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師: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你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曹沖在記錄大象的重量時要用到什么單位?生:重量單位。

          師:那你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生:千克、克、公斤、斤

          師: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 1千克=1000克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

          師:我們幫助曹沖稱大象用這些重量單位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為什么不合適呢?

          生:因為大象比較重。

          師:嗯,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個新的重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學習完了這個新的'重量單位今天我們就可以幫助曹沖解決問題啦。

          (設計目的: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并營造“情景問題”的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一噸有多重呢?

          生:

          師:同學們說的都真不錯,但是不夠那么精確。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

          師:請看大屏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袋大米,一袋大米重100千克,那么,十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生: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師:你們回答的很好,那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你們想知道嗎?

          師:一噸就等于一千千克,也就是說這十袋大米重1噸。

          師:你們都知道噸和千克的關系了嗎?

          生:知道了。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1名同學重25千克,10名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呢?

          生:10名同學重250千克。

          師:你們的計算能力可真強。那四十名同學重多少千克呢?

          生:四十名同學重一千千克。

          師:你們算得又快又準,都是計算的小能手。那這40名同學重多少噸呢?

          生:重一噸。

          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快啊。同學們都已經(jīng)理解了噸和千克的關系了,那你們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嗎?

          生:鯨魚,大象,還有一些很大的東西。

          師: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們都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了,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等會兒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

          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設計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師:我們之前也學過其他的重量單位,F(xiàn)在老師是把這幾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你們能分清楚他們嗎?生:能

          師:請同學們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西紅柿有150克

          西瓜有3千克

          一頭大象重7噸

          一條魚有2千克

          師:同學們都回答得真不錯。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的很認真,現(xiàn)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些什么呢。

          生:我們學了噸,還知道了噸和千克的關系。

          師:稱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單位。

          計量較重和大宗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師: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能幫助曹沖稱的大象找到一個合適的重量單位嗎?生:能,用噸來測量大象的重量。

          師: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九、板書:

          噸的認識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11噸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噸的有關信息,并摘錄下來;搬一搬一袋水泥或一袋大米,并看一看它有多重。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五冊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的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1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1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我進行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基于以上認識,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及學會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中匯報、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來探索“噸”的有關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策略選擇

          本節(jié)課我力圖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自主體驗的方法,逐步建立1噸的觀念。為此,我采取如下教學策略:

          1、溝通“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課中的體驗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及舉例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與噸的密切聯(lián)系。即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根據(jù)課改精神,現(xiàn)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我打算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的方式初步感受1噸。接著我又讓學生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的方式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最后通過理一理、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溝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在各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他們經(jīng)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3、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構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臺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引入

         。ㄒ唬﹨R報收集到的信息

          1、學生匯報;

          2、教師補充:

          800瓶大可樂重1噸

          一只大象重7噸

          一艘大貨輪可以運貨4800噸

          火車車皮載重量是60噸

          3、剛才我們匯報的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特點?【揭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的物體的質量可以用噸作單位】(板書:噸)

         。ǘ﹪嵲趪H上,我們用“t”來表示,比如(出示橋梁圖片),問:在這幅圖中,你能找到噸嗎?如果這輛卡車加上貨物一共重13噸,能開過去嗎?

          (三)關于噸,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展開

          (一)試探學生的已有基礎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板書)

          (二)提一提

          1、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提一大桶礦泉水。

          2、完畢后,問:“你們覺得這桶水怎么樣?”“再給你加一桶,怎么樣?”“如果再加10桶呢?”“50桶呢?”

          3、學生猜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師出示精確的重量:20千克)。

         。ㄈ┧阋凰

          1、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師:那也就是說這50桶水重1噸。

          2、形成關系式1噸=1000千克

         。1)讀關系式;

          (2)那也就是說:1000千克=1噸

         。ㄋ模┕酪还溃

          1、師:下面請大家放松一下,我們一起做個游戲,這個游戲要小組合作,要求:

         。1)問問你的同桌有多重;

          (2)同桌之間互相背一背;

         。3)估計一下幾個同桌合起來大約重1噸?

         、賹W生活動;②匯報;

          2、師:昨天同學們回去之后,都稱了體重,老師算了一下,你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幾個同學合起來大約是1噸?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再加幾個同學大約重1噸?

         。ㄎ澹┡e一舉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質量合起來大約是1噸呢?(學生舉例)

          假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出示下述材料讓學生從中任選一題進行計算。

          1、一袋水泥重50千克,()袋水泥的重量是1噸。

          2、一頭黃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頭黃牛的重量是1噸。

          3、2袋食鹽重1千克,()袋食鹽重1噸。

          (1)學生獨立計算

         。2)小組里交流,并校對。

         。3)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回顧: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噸?

         。├硪焕

          1、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之后,教師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2、師: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____。

         。ㄆ撸┨钜惶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2)小明體重35()。

         。3)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0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教材內(nèi)容】

          第一單元《噸的認識》(三上,第11、12頁)

          【設計理念】

          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奧蘇伯爾曾經(jīng)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力求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導入新知,層層相扣,注意課堂的生成性。對于1噸有多重學生是無法進行直接和親身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借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幫助學生去理解。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噸的認識》是學生在二年級學習了千克、克,并知道1千克=1000克的數(shù)量關系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知道另外一個更大的質量單位。本節(jié)課通過主題圖中的“限重1噸”導入新知,從通過什么是“限重1噸”到知道什么是“1噸”來認識噸,并通過學生可能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得到千克和噸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來展開教學。本課是學生掌握大計量單位,理解計量單位之間進率的概念教學課,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用這些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數(shù)學問題做好鋪墊。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學過克、千克這兩個計量單位,也初步感知他們之間的進率。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對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對其抽象的概念、數(shù)量關系的建立較為困難,但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間接感受和想象1噸有多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體會大數(shù)據(jù),感受噸的質量單位。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學生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物體的重量的能力、觀察的能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了解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材料】

          準備20千克的桶裝水一桶

          【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jié)課抽象性較強,而三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并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新課導入

          引導: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fā)現(xiàn)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問4個小動物可以同時過橋嗎?有幾種過橋的方法?

         、偬釂枺合拗厥鞘裁匆馑迹

          解釋:限重的意思是最重不超過多少重量。

         、谀敲础跋拗1噸”就是指?那么“噸”是什么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噸”,再來幫小動物們解決這個問題

          二、“噸”的初步認識

          1、引導:老師這里準備了大約是20千克的一桶水,請我們同學來提提這桶水,感受感受20千克的重量。

          問:感覺重不重?(適當可增加至兩桶水)

          2、引導:同學們,我們覺得2桶水已經(jīng)很重了,那我們想一想3桶水,4桶水??50桶水,我們還提得起來這樣的50桶水嗎?

          請同學們來算算50桶20千克的水,一共多少千克?預設:50×20=1000(千克)

          3、引導:那同學們知道1000千克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噸”之前有什么聯(lián)系嗎?預設:1000千克=1噸。

          既然1000千克=1噸,1000千克又相當于50桶水的重量,那么通過剛才的感受,我們對1噸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很重)

          三、“噸”的重量感受

          1、引導: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1噸=1000千克,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重量是1噸的?(ppt展示)

         、僖活^牛大約重500千克,兩頭牛就是1噸。②小汽車總重約1噸。

         、垡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2、1噸的延伸

          引導:已知鯨的體重是4噸,那一共是()千克?

          已知大象的體重是6噸,那一共是()千克?這里我們用到的知識點是什么呢?(1噸=1000千克)

          3、總結:你發(fā)現(xiàn)“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A、計量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Ppt展示稱的器具。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三、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引導:現(xiàn)在這4只動物可以過橋了嗎?已知熊老弟400千克,馬大哥300千克,牛大伯500千克,鹿妹妹100千克。

          問:能一起過去嗎?你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四、回顧舊知,深化新知

          1、引導: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jīng)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呢?

          預設:克、千克(他們之間存在哪種數(shù)量關系?)1千克=1000克

          2、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叫—噸。你能來給他們從大到小排排隊嗎?預設:噸、千克、克

          3、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三個不同的質量單位,但是這三個單位的用途各不一樣,都在自己的領域大顯神通。

          (1)一個蘋果、一枚硬幣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單位。

         。ㄈ纾孩僖粋蘋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幣約重6克;······)(2)小朋友體重、小型動物體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ㄈ纾孩傩≡婓w重是32千克;②一只雞約重3千克;③熊貓體重約為70千克;······)(3)大型動物體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載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如:①大象體重約為4噸;②鯨魚體重約為125噸;③一架飛機重約300噸;④卡車載重量約為8噸;······)

          習題——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習題——簡單單位轉化(見ppt)小明體重35()一枚硬幣大約重2()兩頭牛大約重1()四袋大米大約重100()

          五、習題鞏固,延伸新知

          1、書本練習三第一題,做一做第二題。

          2、請同學們來當當小小檢查員。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nèi)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xiàn)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3、我是火眼金睛糾錯員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蔽蚁耄耗且活^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六、總結課堂

          引導: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經(jīng)常用到數(shù)學知識,所以我們只有把數(shù)學知識學得扎實了,才會減少像犯小明這樣的錯誤。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

          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噸,并能借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jié)課的載體!墩n標》提倡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應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獲得發(fā)展。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xiàn)這一理念。

          學習方法:

          學生以生活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lián)、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學習。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20千克的純凈水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稱了體重,你還記得你的體重是多少嗎?

          生答。

          師:誰來說說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學“噸”

          1.認識噸

          師:在一次體檢中,育紅小學三年級⑴班的30名學生和我們一樣,也測量了一次體重,并制成了統(tǒng)計表,請看(出示),在書上90頁,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統(tǒng)計表,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同學們最后的問題是什么呢?。

          生:他們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師:下面我們小組來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結果加起來。大家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

          生進行計算活動,師指導合作。

          師提示: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已經(jīng)找到了一個很巧妙、很簡單的方法,所以他們進行的非?欤渌瑢W你也趕快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計算時一定要認真呀,可不能當小馬虎。

          師:好了已經(jīng)有幾組做完了,哪一小組愿意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師出示學生答案,生講解算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這30名同學的體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約是多少千克?

          生:大約1000千克。

          師:非常正確。

          師板書1000千克,

          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1噸等于1000千克。

          生讀:1噸=1000千克

          師:“噸”可以用一個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

          師板書:1t=1000kg

          2.感知“噸”

          師:大家想一想育紅小學這30名同學的總體重如果用噸做單位怎樣說呢?

          生:大約是1噸

          師:說的非常好,那1噸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活動,體驗一下,誰愿意參加?

         。1)背一背

          請幾位同學到前邊背一名體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學并說說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請這三名同學來背一背這名體重是33千克的同學,誰第一個來。

          生活動,師問:感覺怎么樣?

          生:感覺很重

          ……

          師:剛才這三名同學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學,像這樣的30名同學,他們的體重大約才是1噸呢,大家看看,今天我們是三十二名同學,再去掉兩名,三十名如果都讓你背怎么樣?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礦泉水,誰能抱的起來,抱起來時感覺怎么樣,如果一桶礦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礦泉水重多少呢?同學們非常聰明,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3)看一看

          我們接著看,這只動物見過嗎?個頭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嗎,1頭犀牛大約就重1噸。

          師:看來“噸”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要用“噸”做單位。

          比如;一列火車,有這么多節(jié)車廂,每節(jié)車廂就可以裝下50噸貨物,再看,(出示輪船)這艘輪船它能裝六千多噸貨物呢。這個,(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過了30噸。還有呢,(出示)誰知道有關藍鯨的知識?

          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心臟就有……

          師:你知道的真多,就象這位同學說的,藍鯨很大,一條成年的藍鯨體重能超過150噸。

         。4)說一說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互相說說。

          生自由討論

          師:誰來說說

          生舉例

          師:的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除了同學們剛才說的,還有我們運煤、運沙、運水泥……就連我們生活中計量用水也用“噸”做單位。另外還有一些這樣的標志,請看,(出示)誰知道這座橋邊的標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再看,這輛汽車上的“載重6噸”呢?

          生:這輛汽車最多能裝6噸的貨物,多了就會出現(xiàn)危險。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知道的這么多。(師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噸”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些知識一起到趣味練習樂園去看看好嗎?

          1.圖畫里的數(shù)學

          師:一天,大森林要召開大會,動物們都來參加,路上幾只動物不約而同走到了一塊,這時他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

          師:他們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

          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

          生:獅子和豬可以一起通過

          師:為什么?

          生:因為那座橋限重1噸,獅子和豬加起來還不到一噸。

          師:非常好,還有嗎?

          生:牛和馬

          師:可以嗎?還有嗎?

          生:……

          師:有沒有三只動物可以通過?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方案,動物們高高興興的通過了。

          2.快樂判斷

          師:下面憑你的生活經(jīng)驗判斷一下,哪些比1噸重,哪些比1噸輕。如果比一噸重你就站起來,如果比一噸輕你坐著不動,好嗎?

          學生練習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nèi)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xiàn)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學習了噸的一課后,回家時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師:(學生修改后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2、布置作業(yè)

          師:學完了這節(jié)課后,老師留一個作業(yè),同學們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fā)現(xiàn)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記下來,那就是一篇數(shù)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板書設計:噸t

          1噸=1000千克1t=1000kg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結合具體實例,經(jīng)歷和感受認識噸的過程,從而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首先,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學的體重來親歷認識“噸”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初步感受和認識“噸”,其次,在感受1噸的過程中,通過一個活動和具體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再次感受1噸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還要親身去體會,動腦去想象,如讓學生來背一背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噸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噸的實際含義,來加深對噸的認識。再次,在了解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另外還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說一說,豐富了學生對噸的感受和認識。

          當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親歷認識“噸”的過程中,讓學生計算30名同學的體重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握的不是太好,給學生的時間不是太充裕,學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學1噸=1000千克的過程中,略顯倉促,學生印象不深。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學習、多完善,去適應新課標的需求。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了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nèi)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jīng)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yè),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設計噸的認識

          寧江區(qū)新城小學肖冬雪

          教學目標:

         、笔箤W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材苓M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撑囵B(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以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準備:課件、常見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生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海洋里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2.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課件:噸的認識

          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認識“噸”

          繼續(xù)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逐漸點擊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繼續(xù)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拖拉機的車身重量、輪船載重量、火車載重量等)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ǘ├^續(xù)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2、3

         。1)出示:4噸=()千克

          5000千克=()噸

          5、動物過橋(教材主題圖)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相約到河對岸去玩耍,它們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瞧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里有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師: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就是圖中描寫的。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胖赋觯盒游镆^橋,看見限重1噸的牌子“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師:就是說這座橋最多只能承受1噸的貨物,超過1噸,這座橋就會發(fā)生危險。師:現(xiàn)在大家想一想,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為什么呢?(體重加起來不超過1000千克的,就能一起通過,超過了1000千克,也就是1噸,就不能同時過橋。)那么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學生互相交流補充)

          三、課堂練習

          1.繼續(xù)播放課件(練一練、比較大小)

          2.(課件出示)用2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

          四、拓展題:

          四、拓展題: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后,寫了一篇可笑的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看看吧(內(nèi)容略)找到可笑后,希望你們回家也寫篇數(shù)學日記,用上所學的重量單位,好嗎?

          五、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克。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一噸= 1000千克1t= 1000kg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目標。

          (一)情境導入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yōu)槭裁床挥谩翱恕弊鲉挝唬?/p>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介紹藍鯨及有關資料。)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

         。ǘ┨岢鰧W習目標

          看到《噸的認識》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1、噸的實際重量,噸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2、噸的應用。

          二、展示成果,激發(fā)沖突。

         。ㄒ唬┱故緝(nèi)容

          1、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噸與千克是什么關系?

          3、噸與千克怎么進行換算?

          4、練習三習題。(找出同桌學困生的不足,為出錯例讓對方反饋做好準備)

          (二)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收集信息(學困生的錯例)

          2、組內(nèi)合作,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識。

         、傩〗M派出代表匯報小組探索所得。針對同學的展示,其他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诮處熯m時引導學生用實例說明。

          4、解釋應用,類化練習。完成課本第13頁練習二第1-3題。(優(yōu)生根據(jù)學困生學習困惑出錯例讓對方及時反饋)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

          1、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要使運輸次數(shù)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31—32頁例7、例8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中匯報、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來探索“噸”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體重

          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作單位?(板書:千克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ニ袌龉湟还洹?矗@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啊!讓我們拿一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個蘋果重200(克);]

          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單位——噸。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二、講授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聯(lián)系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牛約重500千克,幾頭牛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

         。4)你認為什么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

         。ㄘ涇嚨.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6)完成32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3、單位換算

          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后,提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學生嘗試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演示)

          4噸=4000千克,因為1噸=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

          3000千克=3噸,因為1000千克就是1噸,3000千克有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就是3噸。

          完成32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估一估,連一連。

          大象鯨山羊

          50噸60千克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為什么?

          3.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2)小明體重35()。

          (3)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4)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4.13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介紹方法。

          四、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記一則。

          大家好!我叫小馬虎。星期日旱晨我從2分米的床上起來,洗刷完畢,就去吃旱飯。我吃了一個50噸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開始做作業(yè)。我做的幾道題是這樣的:5噸=(5000)千克

          4020千克=(4)噸(200)千克

          3噸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園,看見公園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時30分我睡覺了。

          2.你知道嗎?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談談感受。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4噸=4000千克

          3000千克=3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06-25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4篇06-25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4篇)06-25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4篇)06-25

        (經(jīng)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9-19

        《噸認識》說課稿06-29

        認識負數(shù)教學設計06-04

        分數(shù)的認識教學設計06-07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6-10

        “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