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優(yōu)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班的幼兒對歌曲很感興趣,所以我想通過這節(jié)活動,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藝術細胞!傲乱蝗諆和(jié)”即將來臨。讓幼兒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提前感受六一活潑愉悅的氣氛,在學會唱這首歌的基礎上,也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輕松、愉快的歌聲演唱歌曲,體驗小朋友歡度六一愉快心情。
2、喜歡和同伴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音樂《快樂的六一》;圖譜拼接卡
經(jīng)驗準備:了解六月一日兒童節(jié);組織幼兒參與幼兒園六一節(jié)的環(huán)境布置,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節(jié)日環(huán)境,感受節(jié)日到來的喜氣氣氛。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并能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引導語:你們知道六一兒童節(jié)嗎?六一兒童節(jié)是哪一天呀,那是誰的節(jié)日呢?在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你們最想做什么呢?那一天你們快樂嗎?
二、幼兒完整欣賞歌曲《快樂的六一》感受歌曲歡快、喜慶的.氣氛。
1、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說說歌里唱了些什么。
2、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全世界的兒童連在一起”,告訴幼兒六一節(jié)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共同節(jié)日。
3、跟隨歌曲旋律有節(jié)奏的拍手朗誦歌詞,注意切分音符。
三、學唱新歌
1、鼓勵幼兒跟隨音樂伴奏,用“啦”哼唱整首歌曲
2、整體跟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快樂的歌聲演唱,尤其在唱“啦”時要輕巧,有跳躍感
四、完整演唱歌]曲,幼兒可自己做動作隨樂演唱。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自發(fā)組織同伴成為小樂隊,體驗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
活動反思:
在“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我開展了音樂活動《快樂的六一》,這首歌充滿了節(jié)日的氣氛;顒拥拈_始我通過談話讓幼兒回憶過節(jié)的經(jīng)驗和對節(jié)日的喜悅之情,充分的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我放在教唱歌曲“快樂的六一”上。通過歌曲理解兩段體歌曲的特點,幼兒感受六一歡快的氣氛及歌曲明快的節(jié)奏。歌曲引導幼兒學習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可用齊唱,第二段用領唱。第一部分幼兒唱得活潑、跳躍,表現(xiàn)出小朋友過節(jié)時來到布置好的活動場地的喜悅心情。第二段歌詞說的是幼兒過節(jié)的活動,由幼兒領唱。要唱得歡快。第二次演唱時再加上對唱的形式,要唱得更活潑、歡快、熱情些,表現(xiàn)出歌曲明快的節(jié)奏。因此,學會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小朋友體會了節(jié)日的愉快心情也加深了對“六一”兒童節(jié)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內(nèi)容:
各行各業(yè)設計意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從幼兒談起自己的理想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勞動,培養(yǎng)其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缺乏體驗,部分幼兒不懂得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針對幼兒的這一情況,通過活動的開展來激發(fā)幼兒尊重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美好情感及各行各業(yè)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并且通過談話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yè),知道常見幾種行業(yè)的名稱,了解各行各業(yè)與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通過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對各行各業(yè)人員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活動重點: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行業(yè),并能說出各行各業(yè)的名稱。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準確說出各行各業(yè)中的職業(yè)性質(zhì)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1、各行各業(yè)工作者圖片。
2、護士、醫(yī)生服裝(課前排練好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唉,他怎么了?幼:(肚子痛)師:去了哪里?幼:(醫(yī)院)師: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呀?幼:(看。ㄗⅲ赫堄變喊缪葆t(yī)生、護士、病人)
2、師:那你知道醫(yī)院里面都有什么人嗎?
幼:醫(yī)生、護士、病人
3、1)師:那你知道醫(yī)生主要是干什么工作嗎?
幼:看病、拍片、做手術、寫病歷、開藥方等
2)師:那護士主要是干什么工作呢?
幼:(照顧病人、換床鋪、打針)
二、與幼兒交談自己的理想。
那小朋友們,你們長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呀?(如:醫(yī)生、警察、科學家等)老師小結:小朋友說了這么多,我們把這些工作統(tǒng)稱為職業(yè)。
三、出示各行各業(yè)工作者的圖片,讓幼兒進行認識和了解。
1、師:你們看,我這兒有一些工作者的圖片,你們知道他們都是干什么的?
幼:他是老師、廚師消防員等
2、師:你們是怎么知道他們是做這些工作的呢?
幼:他們穿的衣服或者配飾等
3、師:不同職業(yè)的人干不同的工作,誰能來介紹一下他們做什么主要的工作?
幼:老師師給傳授知識的.,教書育人的等等
四、討論了解各行各業(yè)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們這些職業(yè)都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模菦]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或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幼:沒有警察叔叔,就會有很多壞人危害社會了;沒有有列車員叔叔在,我們不能安全有序地乘坐火車教師小結:小朋友知道這些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我們要去學會敬仰和感恩他們,因為我們長大之后也會成為生活中的某一人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紙站得穩(wěn)的多種方法。
2.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3.能大膽探索與嘗試,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紙站得穩(wěn)的多種方法。
難點: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活動準備
紙片、小積木、記錄紙、黑板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紙,平時我們都用這種紙做什么?”
幼:“畫畫、折紙…”
師:“今天,我們用它來做一個小實驗!
二、基本過程。
。ㄒ唬┳杂商剿骷埰罢尽逼饋淼姆椒ā
1.將一張紙平放在桌上,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師:“看,這張紙是平躺在桌子上的。請你想辦法讓這張紙片站起來,不能借助任何材料的幫忙!
師:“請試一試,看誰站起來的方法最多,而且和別人的不一樣!
2.幼兒自由探索怎樣讓紙片“站”起來,教師巡回指導。
3.請孩子介紹、演示讓紙片站起來的方法。
師小結:“我們把紙片折一折,卷一卷,紙片的.形狀變了,它就能穩(wěn)穩(wěn)地站起來!
(二)驗證哪種方法的紙片“站”得更穩(wěn),能“頂”住一塊積木。
1.出示積木。
師:“我要用這塊積木考驗一下,你站起來的紙片力氣是不是最大!
師:“我把積木放到紙上,紙片還能站得穩(wěn)嗎?為什么? ” 2.出示記錄紙,講解記錄方式。
3.幼兒探索紙片怎樣“頂”住積木,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師:“請你試一試。”
4.展示孩子記錄情況,并讓孩子把能“頂”住積木的紙片找出來。 教師一一介紹“頂”住積木的紙片的形狀。
師:“那到底是哪種形狀的紙片力氣比較大,能夠頂起積木呢,一起來找一找”
教師根據(jù)幼兒記錄的結果,分別請幼兒上臺將能夠頂起積木的結果放在展示桌上給大家看。
師:“看來,小朋友們覺得這些形狀的紙片力氣比較大,能夠頂起一塊積木!
。ㄈ┰俅螄L試改變紙的形狀,“頂”住更多的積木。
師:“將下來,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新的挑戰(zhàn)。想辦法讓你的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想不想接受挑戰(zhàn)?”
1.教師演示放積木的方法及記錄積木數(shù)的方法。
師:“老師先來挑戰(zhàn)一次,小朋友們幫我數(shù)一數(shù)”(老師從展示桌上挑選一種形狀,放第 3 快積木時,倒了)
師:“老師在放第 3 塊積木時,這個紙片有沒有頂起它來?”
師:“哦,那這個紙片真正能夠頂起的數(shù)量是最后倒掉的數(shù)量再減一個, 最后使他倒掉的那塊不算。你們會數(shù)了嗎?”
2.幼兒自由探索、嘗試。教師巡回指導。師 :“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3.幼兒互相交流:紙的形狀、“頂”住的積木塊數(shù)。師:“你剛才頂起了幾塊積木?用的什么形狀?”師:
“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朋友都用了圓柱體!
三、結束部分。
探索怎樣能“頂”住一筐積木。
師:“有什么辦法能夠頂起這么多積木呢?”(放好多這樣的圓柱體)請每位幼兒卷一個圓柱體放在展示桌上。
教師演示成功了,提問為什么?
師小結:支撐的紙片多了,支撐的面積變大了,所以就能“頂”住一筐積木。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大膽自主操作,嘗試讓紙片“站”起來,一開始幼兒思維沒有打開,但通過大膽嘗試后,能夠想出不一樣的方法。
活動反思
我相繼拋出問題“哪種形狀的紙片站得穩(wěn)”,通過一塊小積木讓幼兒首次感知不同形狀的紙與承載重量的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非常感興趣,操作過程中善于思考與想辦法。接著,通過提供較多數(shù)量的積木,引導幼兒探索“哪種形狀的紙能夠支撐起更多的積木”,通過嘗試,幼兒得出結論——圓柱體。
在最后的延生環(huán)節(jié),通過讓每個幼兒裹一個圓柱體,放在一起后支撐起一整框積木,引導幼兒感知合作、團結的品質(zhì);顒与m然結束了,但是幼兒探索的熱情并沒有消退。此次活動材料也投放于區(qū)角中,供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不開心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朋友。
2、學習調(diào)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3、能根據(jù)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環(huán)境與材料:
1、《幸福拍手歌》的錄音帶。
2、教學掛圖
一次備課
1、看畫冊
引導幼兒看畫冊〈不開心小樹〉,讓幼兒說一說圖上是什么內(nèi)容。
2、聽故事
教師講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
你喜歡不開心小樹嗎?為什么?
下雨了,不開心小樹又怎么說?
說?不開心小樹又是怎樣說?
小朋友到樹林里玩,不開心小樹怎么
鳥兒們?yōu)槭裁春髞矶嫉讲婚_心小樹上唱歌、做窩了?
3、表演故事
教師故事,幼兒表演。
幼兒分成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兩組,表演對話內(nèi)容。
4、討論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開心的事情和不開心的事情。
集體討論:怎樣讓不開心的事情變得開心起來。
5、體驗快樂
播放〈幸福拍手歌〉,體驗開心快樂。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在新《綱要》和《指南》的引領下,讓孩子們在看一看,想一想,聽一聽,說一說,畫一畫的寬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避免了單一單板的言語說教,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而且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保持著快樂的情緒,感染著孩子們,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也一直在快樂的壞境中學習著。
以故事為內(nèi)容的社會活動很容易向語言活動轉化,那么在活動中我始終抓住活動的目標,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不開心的人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朋友。再讓孩子通過看、想、聽、說親身感悟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最后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進行提升,讓幼兒自由選擇將不開心的'事轉換為開心的事并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幼兒體會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滿足感。
但在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升心情轉換經(jīng)驗的繪畫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無從下手。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前面“說”的不夠多,沒有擴散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為后一個繪畫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不夠,導致繪畫對孩子們來說比較抽象,這個問題將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予以注意和改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的肢體發(fā)展,高于小班,又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會玩但沒有大班孩子那種肢體發(fā)展協(xié)調(diào)能力,所以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規(guī)則游戲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樂,寓教于游戲之中,通過情景游戲讓幼兒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能快樂的游戲,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并攏朝一定方向做立定跳,發(fā)展幼兒的腿部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跳躍和平衡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
3、體驗模仿小蟋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蟋蟀頭飾,指定一地方為“家”。
2、活動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引入)
1、教師向幼兒出示蟋蟀頭飾,讓幼兒進行角色定位。師:“我是誰呀?”幼:“蟋蟀媽媽”。為幼兒分發(fā)頭飾。
2、“今天天氣真不錯,小蟋蟀們,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進行隊形隊列練習,由大圓走成小圓等。
二、基礎部分
1、“真舒服呀,以后媽媽要經(jīng)常帶你們?nèi)ュ憻捝眢w。咱們蟋蟀可是昆蟲里的跳躍
能手哦!小蟋蟀們,你們長大了,現(xiàn)在你們也來學一學、練一練跳躍吧!苯處煄ьI幼兒自由練習跳躍。
2、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跳躍方法!巴!我發(fā)現(xiàn)這只蟋蟀寶寶跳的可能好,你來當當小老師,為大家做個示范好嗎?”
3、教師總結幼兒的跳躍方法,強調(diào)并示范雙腳并攏跳的規(guī)范動作!霸蹅凅疤臅r候是向前跳的。我們只有跳得遠遠的,連續(xù)跳得快快的,這樣才能當最棒的蟋蟀哦!(動作要領:雙腳并攏,腳稍弓,腳后跟抬起,腳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連續(xù)跳,注意腳落地時要輕)。
4、鼓勵幼兒嘗試按照蟋蟀媽媽的方法學一學立定跳。教師巡視,并糾正幼兒不規(guī)范的地方。
5、“我的小蟋蟀們真能干,大家都學會了跳躍的本領,現(xiàn)在來跟媽媽一起跳起來吧!”幼兒跟著老師練習正確的'連續(xù)跳。
三、結束部分
1、游戲:蟋蟀找家。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開展游戲:能夠朝一定的方向跳得遠遠的、快快的!艾F(xiàn)在媽媽分房子啦,房子在場地的各個方向,當我發(fā)出口令說“出發(fā)”的時候,你們就找準一個“家”,然后用剛才所學到的方法跳過去,好嗎?”比一比誰跳的又快又好。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繼續(xù)糾正幼兒的錯誤動作。
2、整理放松部分!绑皞兘裉煺婺芨,表現(xiàn)得都很棒,大家現(xiàn)在一定都累了吧,來,都到媽媽這兒,我們來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現(xiàn)在的小孩子對螞蟻為什么成排在走,蜜蜂為什么不停在舞蹈,小鳥怎樣找到它的媽媽等等感到非常地好奇,所以針對這些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節(jié)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2、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一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難點: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關動物傳遞信息的圖片。
2、蜜蜂、螞蟻、螢火蟲等動物頭飾若干;草地背景圖。
3、錄音機、彩色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提問:“剛才我們是怎么樣把禮貌的信息傳給客人老師的呀?你們知道小動物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和傳遞信息的嗎?”
二、認識活動
1、播放錄音(小鳥叫聲),引出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2、結合圖片資料了解蜜蜂、螞蟻、螢火蟲等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并模仿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3、讓幼兒知道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三、交流討論
教師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傳遞方式。
四、游戲活動:找朋友
在音樂伴奏下,嘗試用所扮演的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去找同伴。
五、延伸活動:畫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反思
本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松的氣氛中進行,我準備了優(yōu)美的背景圖片和動物卡片,這些直觀的教具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討論,師生互動,平等地和幼兒進行交流,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在啟發(fā)引導的基礎上,運用鼓勵、欣賞、贊許的語言激發(fā)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和參與游戲活動的機會,讓幼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xiàn)。并使得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心理的滿足感。當然,在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由于我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所以在提問時沒能做到面向全體,從而使更多的孩子沒能說出自己知道和喜歡的動物的傳遞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鄉(xiāng)下老鼠逛公園》引入。
1、提問:小老鼠為什么會沒錢上公園?
2、它為什么會被罰款?
二、認識標記。
1、這是什么標志?標志上畫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三個標志)
2、這些標志有什么不同?
3、認識一些其他標志。
4、為什么要在路上放置交通標志
4、游戲:為新城貼加標志
1)、出示一張大地圖,引導幼兒先細致的觀察,在讓幼兒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討論,給其在多個恰當?shù)奈恢觅N上恰當?shù)臉酥,使這個"新城"變的有序,為人們提供方便。
2)、交流結果
延伸活動:過馬路。讓幼兒扮演各種交通工具,在新城的馬路上,親身體驗各種標志的'作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標志的引入作鋪塹,讓幼兒對標志有一個初步概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落實目標三,以幫助小老鼠的忙為前題,認識標志。讓幼兒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范圍和特
定的規(guī)則,使幼兒懂得人們必須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學會怎么樣辨別標志。
經(jīng)驗遷移,在對標志的認識后,同時要學會運用,讓幼兒了解標志必需放在相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需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在幼兒的生活中到處有規(guī)則,如區(qū)角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等等,本次
活動是讓幼兒了解在社會中也同樣存在著許多規(guī)則,只要人們共同來遵守這些規(guī)則,這樣社會就會井然有序,如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范圍和特定的規(guī)則,人必須自覺遵守,而這些規(guī)則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標志來體現(xiàn),標志是城市生活中不缺少的符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農(nóng)村的孩子對于標志比較少見,我以此活動為切入口,通過活動后讓幼兒能夠關注其他生活中的標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名稱:勇敢的小青蛙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勇于克服困難,挑戰(zhàn)各種障礙;
2、鍛煉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能保持平衡在間隔的物體上行走,鍛煉跳、躍的能力;
3、熟記游戲規(guī)則,遵守游戲規(guī)則。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能根據(jù)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經(jīng)驗,能根據(jù)老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2、易拉罐若干(每3個用寬膠帶綁在一起),平衡木,有一定高度的紙箱,青蛙玩偶若干;
3、歡快動感的音樂;
4、中場布置兩組相同的場地:小溪(有高度的紙箱)——獨木橋(平衡木)——沼澤地(間隔擺放的易拉罐),距離沼澤地3米處放上若干個青蛙玩偶。
三、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天氣真好啊,我們一起做運動吧"。
聽老師的口令隨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如大象、小鳥等等,教師不做規(guī)范,幼兒可憑想象自由四散活動,進行熱身,最后要做小青蛙的動作。
2、(導入)師:"小朋友們學得可真像。今天有幾只青蛙寶寶也像小朋友們一樣出來玩了,可惜迷路了回不了家,我們來幫助他們回家吧。你們有信心嗎?"
"先來學一些幫助小青蛙的本領吧,試試看,誰能走得穩(wěn)。"
幼兒練習跨過小溪(有高度的紙箱),走過獨木橋(平衡木),走過沼澤地(間隔擺放的易拉罐)
幼兒自愿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讓動作標準的幼兒演示,其他幼兒學習。
3、師:"本領學會了,下面我們要比賽,看誰先幫助小青蛙回家。"
布置兩組相同的場地:起點——小溪(有高度的紙箱)——獨木橋(平衡木)——沼澤地(間隔擺放的易拉罐),距離沼澤地3米處(終點)放上若干個青蛙玩偶。
說游戲規(guī)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站在起點處,游戲開始,幼兒學青蛙跳至小溪處,跨過小溪,跳至平衡木處,走過平衡木,跳至沼澤地處,走過沼澤地,跳至終點拿起一個青蛙玩偶,跑回起點,下一位幼兒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的.組獲勝。游戲過程中一定要教育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狀態(tài)。
進行游戲。
4、游戲結束教師放音樂,讓幼兒隨著音樂隨意的擺動身體進行放松。
5、總結,點評,整理物品。
四、活動延伸:
幼兒可將今天練習的本領教會自己的爸爸媽媽,同爸爸媽媽一起做游戲。
活動反思: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顒又泻⒆觽兪冀K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xx。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了孩子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圓錐體的特征,正確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特征并能準確說出幾何形體的名稱。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對幾何形體活動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圓錐體并了解其特點。
活動難點:能準確的區(qū)分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活動準備:
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各一個、幾何形體課件、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并說說摸到的是什么樣的東西。)介紹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滾動,這樣的幾何形體叫球體)、圓柱體(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正方體(幾何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幾個正方形一樣大)、長方體(由6個面組成兩兩相對的兩個面大小、形狀一樣,這樣的幾何體叫長方體)。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幾何形體朋友——圓錐體。
二、認識圓錐體,感知圓錐體的特征
1、老師: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一摸圓錐體,看看它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幾何形體不一樣的地方。重點講解圓錐體的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圓錐體(播放圓錐體課件,讓小朋友們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請小朋友比較圓錐體與圓柱體的不同,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圓錐體是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樣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很像如:冰淇淋、圣誕帽、路錐等等。請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課件為小朋友介紹生活中的圓錐體。
三、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不同
老師進行三段式教學提問如:請你把圓柱體舉起來,哪一個幾何形體不見了,它叫什么名字,請你抱一抱圓錐體等等,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都很棒,為了獎勵小朋友們下面我們進行游戲——幾何形體蹲與蘿卜蹲游戲的.規(guī)則相同,請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幾何形體的名字,開始游戲。
四、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完成記錄表
每位小朋友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觀察課件并準確的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圓錐體,請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一樣的。
活動反思:
圓錐是小學階段新接觸的一個幾何形體,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的基礎上學生所要學習的比較難理解的一個物體。首先讓學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分組讓學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先讓學生推導出公式,再嘗試計算有關圓錐形物體的體積 接著利用課件演示一個圓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過程,使學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圓柱的三分之二。通過這兩種形式,學生對“圓柱轉化成圓錐”的認識就很清楚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蠟燭”是一種易燃物品,通常我們是禁止孩子們玩的。但是,我們是不是因為它的危險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們學習的目的,正是引導孩子們在探索中學會正確使用蠟燭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動,我選擇蠟燭滴畫這種新穎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賦予這個題材游戲主題。讓孩子們邊玩邊嘗試,邊游戲邊創(chuàng)作,來體驗玩色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在嘗試中感知蠟燭油的排水性。
2、讓幼兒嘗試用蠟燭作畫,并了解蠟燭滴畫的一般步驟。
3、讓幼兒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4、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5、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絨毛小熊一個,生日蛋糕模型一個,教師范畫若干
2、自制彩色底紙和滴有蠟燭油的白紙人手一份,并分別放于兩個筐中擺在桌下;黑色顏料及水粉筆、蠟筆若干,蠟燭每人一支,分別擺在桌上。
3、幼兒有過畫蠟筆水粉畫的經(jīng)驗,知道蠟筆的排水性。
教學過程
(一)以小熊過生日,引人課題。
陳老師今天能給大班的小朋友上課,覺得真高興,你們高興嗎?
。ǔ鍪拘⌒埽┯兄恍⌒,今天也特別高興,你們知道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呢?(出示蛋糕)
原來呀,今天是他的生日,那我們就一起給他過生日好嗎? (點蠟燭,唱生日歌)
(二)通過嘗試,讓幼兒感知蠟燭油的排水性。
l、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被蠟燭油破壞的畫面。
為了讓小熊的生日過得更開心,我昨晚畫了很多彩色的畫要送給小熊當生日禮物呢,你們瞧,好看嗎?(出示第一張彩色底紙)
。ǔ鍪镜诙䦶埐噬准垥r,碰倒蠟燭)呀,這下糟了,蠟燭油都滴到了我的畫上。真難看,這可怎么辦呢?(幼兒自由回答)
2、讓幼兒第一次嘗試作畫。
咦,這兒剛好有一盤黑色的顏料,它能幫我們的忙嗎?那我們就用這些顏料把畫面整個兒重刷一遍吧。(幼兒嘗試用黑色的顏料對滴有蠟燭油的白紙進行覆蓋)
3、集中講解。
奇怪!你們看,畫面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蠟燭油有排水性,也就是它和水粉顏料不能融合在一起。)
除了蠟燭,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什么作畫工具,也有排水性呢?(蠟筆)
那么,就用這兩樣材料重新畫,一張畫送給小熊吧。你們想畫什么?圓圓的蠟燭油要成為畫面中的什么東西呢?為什么?(比如畫小樹,用蠟筆畫它的樹干和樹枝,那蠟燭油可以滴成樹枝上的什么?一一樹葉)
。ㄈ┙處熤v解示范。
l、先想好畫的內(nèi)容,以及蠟燭油將要成為畫面中的哪部分。
2、用蠟筆畫出主要內(nèi)容,并將滴蠟燭的地方空出來。
3、手持蠟燭的下端,將點燃的蠟燭傾斜成水平的角度,使火焰向上避免觸到手,并使蠟燭油滴在畫面中所需的位置上。
4、用黑色的水粉顏料覆蓋整張畫面。
。ㄋ模┯變旱诙尾僮鳌
想不想去試一試?請你們將剛才的紙放在桌下的空筐里,從另一個筐里重新拿一張彩色紙,開始吧!(教師巡回觀察,提醒幼兒注意合理地安排畫面以及安全地使用蠟燭。
。ㄎ澹┲v評。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