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范文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全世界都是我的家》是一首充滿想象的詩,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畫面感強,層次分明。老師通過引導性的提問,讓孩子充分了解與想象詩歌的情節(jié),讓孩子在不斷思考和表達中理解詩歌,并能以多種方式朗誦詩歌。
活動目標:
1、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了解詩歌充滿想象的意境,知道全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家人,3、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能以分角色表演和接龍的形式表演詩歌。
活動準備:
1、《全世界都是我的家》教學PPT2、掛圖:海洋、森林、動物、高山、流水、平原、地球3、知識準備:幼兒提前了解拇指姑娘、丑小鴨、小精靈的故事。
活動過程:
。ㄒ唬、談話導入: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世界有多大嗎?世界都有什么呢?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出大自然中的動植物。
2、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們組成了一個家庭,但我們還有一個大家庭,你們知道是什么大家庭嗎?
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地球,我們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國家都是住在地球上,所以全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要愛護地球上的每一樣物品,和每一個人。
。ǘ⒂^察PPT里的圖片,理解詩歌大意,并能用完整語言表達。
。1)提問:
1、圖面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畫了什么呢?
2、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我們一起來聽聽詩歌里說的是不是和小朋友想象的一樣?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提問:詩歌的名字是什么?你聽到了哪些句子?
。3)、教師逐句講解圖中的內容1、第一句:我喜歡大森林。你們喜歡大森林嗎?為什么?
2、第二句:我喜歡小精靈。你們在哪里看見過小精靈,小精靈是什么樣子的?你們喜歡嗎?
3、第三句:我喜歡拇指姑娘和她善良的心。你們知道拇指姑娘嗎?為什么說她有善良的心啊。
4、我喜歡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漂亮、溫柔,大家都喜歡。但詩歌里說我喜歡丑小鴨,你們知道她喜歡丑小鴨的什么嗎?
5、我喜歡青蛙王子蹲在井里干什么?
6、我喜歡好多好多的'什么?
7、我要為他畫一個什么?
8、我夢想變成什么?
9、我夢想的全世界都是什么。
10、我夢想自己快樂的長大,走遍什么都不怕。
小結:詩歌里的小朋友非常喜歡童話,喜歡世界上很多、很多的東西,所以她把全世界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畫進了自己的家,這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小朋友,老師也好喜歡她。
。4)幼兒跟隨老師完整地朗誦一遍詩歌。
(三)、表演詩歌
1、將幼兒分成五組,以接龍的方式朗誦詩歌。
2、請七個小朋友分別扮演:森林、精靈、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鴨、青蛙王子、天使,教師和剩下的幼兒說旁白。
。ㄋ模⒔Y束集體配樂朗誦詩歌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大意,知道全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家人,并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能以分角色表演和接龍的形式表演詩歌。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卡片認讀:b p
2、拼讀:bā bá bǎ bà pā pá pǎ pà
3、指導用“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方法拼讀。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聲母m:
1、看投影說話引出m:
(1)圖上畫著誰和誰?
(2)冬冬在哪里干什么?丁丁在干什么?
(3)連起來說。(說圖意:兩個孩子在捉迷藏,冬冬躲在兩扇門洞里,丁丁蒙著眼睛去摸。)“摸”的聲母就是m,板書:m
2、教學m的發(fā)音,認清形。
(1)范讀,同學們應該→看口形,仔細聽。發(fā)音要領:嘴閉攏,聲音從鼻子里出來。(教師范讀,跟讀,齊讀。)
(2)領讀,正音。
(3)記字形:圖中藏著一個m,誰能找得到?誰能給m起個名?叫它“兩個門”。教口訣:兩個門洞m m m
(4)指導書寫,一筆寫成。學生書空。
(5)教學m和單韻母的拼音。(用活動卡片,讓學生拼讀。)
教學聲母f:
1、看投影說話引出f:圖上畫了什么?(說圖意:圖上畫了一位老爺爺右手拄著拐杖,遠遠地在看一尊佛像。)“佛”的聲母就是“f”,板書:f
2、課中操。念兒歌:
fó fó fó,
我有一尊大肚 fó,
圓圓腦門圓肚皮,
成天樂得笑呵呵。(邊做動作邊念。)
3、教學f的發(fā)音,認清形。
(1)聽示范,發(fā)音要領:上牙輕輕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發(fā)出音。講解:一位小朋友手上扎了根小刺。媽媽把刺挑出來,吹著他的手說:“f f,不疼了!”f,f地吹就像聲音f的'讀音。
(2)讀,學生跟讀,教師正音。
(3)記憶形:誰能記住f的字形。(傘柄、拐杖)教口訣:傘柄朝上 f f f
(4)指導書寫。兩筆寫成,學生書空。
鞏固練習:
1、卡片認讀b p m f。(指名讀,開小火車)
2、聽音取卡片,做摘星星的游戲。
3、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住字母讀音。
4、小結:今天我們又學會了兩個聲母m f,小朋友真能干,會拼讀四個音節(jié),還能用拼音認圖。以后我們還要學更多的聲母和音節(jié)。
活動反思:
1、情境導入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看看圖上畫了什么?并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引出bpmf四個聲母,繼而一起讀一讀語境歌:“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通過這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識記,為學生學習字母提供了一個語言背景和環(huán)境。
2、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作為重點。引導學生用手掌感受b和p發(fā)聲時氣流的強弱,以便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用廣播的“播”發(fā)音輕一點、短一點,引出聲母“b”;山坡的“坡”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p;不要摸的“摸”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m;大佛的“佛”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聲母f。
3、指導學生書寫的重點在于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寫字過程中,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時觀察范字的習慣、按筆順寫的習慣、寫完后檢查的習慣、簿本的整潔等,這個過程的重要意義遠遠甚于字寫得好與壞。寫字時握筆姿勢:筆拿高,一關節(jié);兩點靠,兩點捏;掌心空,立掌寫;“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與小鼴鼠一起尋找“肇事者”的過程中,了解到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并知道“嗯嗯”時要顧及到他人。
2. 在圖片的幫助下,辨認一組漢字,感受漢字與圖片對應的關系,提高對漢字的敏感性。
3. 感受故事的有趣好玩,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16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圖書
2、 鴿子、馬、山羊、豬、奶牛的圖片及字卡
活動過程:
1、 介紹圖書名稱,引起幼兒興趣。
(1) 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新書,書名叫《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嗯嗯是什么意思呀?(幼兒自由回答)
。2) (師手指小鼴鼠)這是小鼴鼠,它的頭上是什么呢?(嗯嗯)
(3) 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1頁,翻好了嗎?(師讀書到括號前)看看小鼴鼠是什么表情?(師讀完括號內容)
(4) 我們看第二頁,小鼴鼠的`表情是什么樣?我們來學一學小鼴鼠的動作。(師讀完括號內容)你們從哪看出來小鼴鼠的視力不好?
(5) 翻到第3頁,翻好了嗎?師讀第3—4頁的括號前,“叭”,鴿子的嗯嗯是什么樣的?還濺到了小鼴鼠的腿上,(讀完括號內容)
2、 幼兒自由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1) 小鼴鼠又去問了哪些動物呢?它們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從第5頁看到第14頁。
。2) 小鼴鼠問了誰?(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動物依次出示圖片)
。3) 我這里有些漢字寶寶,你們認識它們嗎?這是什么字?(請個別幼兒上來把字擺在圖片的下方)。
。4) 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漢字寶寶。
。5) 小鼴鼠先找了誰?然后呢?是怎樣一個順序呢?你們來說我來擺。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辦呢?(可以看看書)
3、 教師與幼兒共同閱讀,讓幼兒了解故事的結局。
(1) 我們一起來讀這本有趣的書,翻開封面一起讀一讀書名。
。2) 馬的嗯嗯在哪里?是什么樣的呢?
(3) 翻一頁,野兔的嗯嗯是什么樣的?你們聽到野兔嗯嗯掉下來的聲音嗎?(噠噠噠噠……)師讀完括號內容。
(4) 山羊的嗯嗯在哪里?你們發(fā)現它是什么顏色的?
。5) 奶牛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小鼴鼠在哪里?為什么躲在這兒呢?
。6) 小鼴鼠又問誰啦?畫面很有意思,這是豬頭,這是豬屁股,小鼴鼠做了一個什么動作?為什么要這樣呢?
。7) 后來它又去問誰?它有沒有找到是誰嗯嗯在它頭上?想不想知道?我數一、二、三,你們把夾子拿掉放在簍子里。后面不要翻,要不然就沒有趣了。
。8) 它又找了誰?(書面向幼兒),這是蒼蠅的嗯嗯嗎?那到底怎么回事?我們聽聽書上怎么說的。
(9) 師讀完16頁,問:是誰的大便呢?猜猜看,小鼴鼠會做什么事?
。10) 師讀完,它為什么呲溜一下趕緊鉆回地下呢?
4、教師與幼兒完整閱讀
。1) 你們想和老師把這個好玩的故事再讀一遍嗎?
。2) 翻開封二,下面有兩行小字寫的是什么呢?仔細聽一聽,你會自己到廁所嗯嗯嗎?
。3) 這本書真有趣,它讓我們知道了這些動物的嗯嗯是什么樣的,還讓我們知道嗯嗯要去廁所,小朋友對動物嗯嗯的問題很感興趣,我們可以查找圖書,收集資料,詢問爸爸媽媽,然后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好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xù)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獲。
活動準備
動畫片守株待兔。
活動過程
一、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認識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么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么?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A、能等到B、等不到)雙方說己的理由。
教師及時,突出重點:
A、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繼續(xù)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樣了?
教師,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沒有等到。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延伸活動: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的不同排列順序,按線索進行合理創(chuàng)編故事。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驗創(chuàng)造性講述的快樂。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PPT課件、幼兒用的小圖片、插圖的卡
(2)人手一份繪畫紙、記號筆
2、經驗準備:理解故事《會游動的小島》
活動過程:
1、圖片排序,講述新故事
(1)師:上次我們聽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會游動的小島》,瞧,今天小鳥和小烏龜他們又發(fā)生了什么新故事呢?(變換圖片順序)提問:這個新故事是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的呢?
(2)幼兒創(chuàng)編新故事。
2、重新排圖,創(chuàng)遍新故事
(1)要求:兩人合作把新排列的圖片插到故事板上,講述新故事。
(2)幼兒兩人合作創(chuàng)編新故事。
(3)邀請個別幼兒講述故事。
3、根據不同場景繪畫創(chuàng)編故事
(1)討論:在不同場景下,兩個好朋友在哪里?可以做什么事情?
(2)合作繪畫、創(chuàng)編新故事。
(3)請小組交流創(chuàng)編繪畫的新故事。
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進行排圖創(chuàng)編。
參考故事:會游動的小島
一只小鳥從湖上飛過,湖面很寬很寬,小鳥飛了很久很久。天黑了,下起雨來,小鳥飛不動了。忽然看見前面有個黑色的東西,像是一座小島。
小鳥落在小島上,它很累很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雨停了,天也亮了。小鳥醒來揉揉眼睛,咦!怎么到了岸邊了呀?嗬,小鳥不是停在了小島上,而是停在了一只大烏龜的背上。大烏龜就像是一座會游動的小島,把小鳥送到了岸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襪子,先讓幼兒來配對,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幼兒對配襪子這個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基本上都能說出襪子的一些明顯的特征,都能找出相同的襪子,在操作活動中也一樣,幼兒對找相同的人物還是挺感興趣的,但在這次活動中游戲的成分有點少,應該多增加些游戲,和趣味性,畢竟是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要求:
1、在故事的情境中,幫助幼兒了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幫助幼兒建立時間概念,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大膽表達、表述。
活動準備:有關故事的PPT、水彩筆若干支、定時器一只。
活動過程:
一、認識鐘表
1、教師出示一個圓,問幼兒:像什么?(幼兒回答問題時,重點關注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2、教師提問:如果把圓變成鐘表還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數字?數字排列有規(guī)律嗎?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
3、認知各種名稱的鐘表:臺鐘、落地鐘等。
出示各種鐘表的PPT:人們很聰明,為了方便看時間,還設計了可以擺放在各個地方的鐘表。(引導幼兒逐一認識臺鐘、落地鐘等,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激發(fā)對鐘表的興趣。)
二、欣賞故事,熟悉故事情節(jié)
1、交代故事名稱。
教師:你們喜歡鐘表,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鐘表,看看,他是誰?(引出故事名稱:喜歡鐘表的國王)
教師:你從哪里看出他是國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物的穿著、打扮)
教師利用PPT講故事,幼兒欣賞。故事講到“國王就下令把全國所有的鐘表都送到他的皇宮里”時,插問:人們沒有了鐘表,你覺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
2、幼兒分析討論,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國王為什么肚子餓得咕咕叫,廚師還是沒有送上早餐?
(2)小鳥為什么無精打采的,唱不動美妙的歌曲了?
(3)國王來到了大街上巡視,為什么沒有人出來歡迎他?
(4)集市上的人為什么會打架?
(5)發(fā)生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來解決呢?
三、幼兒表達、表現
1、通過介紹,讓幼兒知道時間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師:你平時是怎么知道時間的?
2、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息習慣。
3、感受一分鐘,幫助幼兒在建立時間概念的基礎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鐘。
教師:你覺得一分鐘是很長呢,還是很短呢?你認為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呢?(用定時器幫助幼兒感受一分鐘)
四、活動拓展
用一分鐘為自己畫一個手表或鐘。
活動反思:
時間是抽象的,但又是每時每刻伴隨在孩子生活的左右!断矚g鐘表的國王》這個故事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對幼兒實施時間教育的契機,于是,我借助故事的情景,設計組織了這一活動。
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幫助孩子對鐘表的外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為了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激發(fā)出他們表述的興趣,我在提問上下功夫:“鐘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數字呢?”當幼兒“1、2、3……數到12時”,我還在13、14地往下數,“不對不對,只到12,只有l(wèi)2個數字!薄澳12個數字是隨便排的嗎?”“不對不對,是……”面對著我這個“傻傻”的老師,孩子的興趣特別高漲,在他們的唧唧喳喳中,我把鐘表的主要特征、各種不同功用鐘表的名稱幫助孩子梳理歸納了一遍。
第二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欣賞理解故事,來感受時間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這個故事情節(jié)不復雜,所以孩子討論的時候都很積極。根據“學習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并能回歸幼兒的生活”這一精神,我這樣對孩子說:“請你向同伴們介紹介紹你平時生活中什么時候都做些什么事!”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們在做事時是不關注時間的,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使然。而如果我們教師、家長樹立了“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的思想,就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幫助孩子來感受和認識時間,同時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通過定時器讓孩子們來感受一分鐘。師生有效的互動在于教師對幼兒現場情況的觀察和隨機回應,我第一次先讓孩子嘗試用一分鐘為自己設計一個鐘表,當我問孩子“行不行”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躊躇滿志地回答“行”?墒钱斠环昼姷搅蒜徛曧懫饡r,不少孩子沒完成任務,他們紛紛抱怨“一分鐘太短了”。孩子的這份體驗和感受,正好為我提供了對他們進行抓緊和珍惜每一分鐘教育的契機。當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鐘來完成任務時,他們對一分鐘的概念從無意識變成了有意識,做事的狀態(tài)有了很大的改觀。
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關注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巧妙提問,細心觀察,智慧回應,這樣才能使集體教學活動真正做到“教師有意義地教,孩子有目的地學”,這些是我結束這次活動后的最大感受。
評析:(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陳國強)
對于5~6歲的幼兒來說,時間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蔣老師巧妙地運用《喜歡鐘表的國王》故事作為載體,把活動目標定位在“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了解時間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認知時間,在活動中體驗時間,充分體現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于幼兒長期發(fā)展的《綱要》精神。
大班初期的幼兒已經多次接觸過鐘表,但有意地認識一般還沒有進行。蔣老師把認識鐘表及其作用作為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采取師幼互動的方式,在很自然的談談說說中提升幼兒對鐘表的認知。“這是什么?像什么?怎樣才能變成為鐘?要加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怎樣排列的?還要加什么?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一系列的問題,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參與談話的積極性,激活了幼兒關于鐘表的經驗,明晰了鐘面的結構和特征。在幼兒理清了鐘的概念之后,教師又通過電教手段,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欣賞多種多樣的鐘,不僅感受了鐘表的樣式美,更感受了鐘表和人們生活的關系:看了鐘表就知道時間,知道該干什么了。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既認識了鐘也初步知道了鐘表的作用。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運用故事讓幼兒理解如果沒有了鐘表會怎樣。借助故事,幼兒很形象地感受到由于“國王下令把全國所有的鐘表都送到皇宮里”,所以發(fā)生了“餓肚子”“沒人歡迎國王”“打架”等事件。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時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多么重要。
“認識鐘表,初步知道時間與人們的關系”,只是本次教學的表層目標,而“逐漸幫助大班幼兒建立時間概念,知道做事要有一定的速度”,才是幼兒自身發(fā)展更需要、更重要的。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又運用實踐方法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在介紹了定時器后,孩子們在一分鐘內畫鐘表。平時孩子們從不注意一分鐘,而在計時器的幫助下,可以感受到“一分鐘真短呀”。在一分鐘到了計時器鳴響之時,有的孩子已經畫出了完整的鐘(表),有的卻沒有完成。在討論分析后,孩子們形象地感受到“動作要快”“不能慢吞吞的”。因此在第二次一分鐘畫鐘(表)時,孩子們繪畫的速度明顯加快,顯然意識到了動作的快慢和時間的關系。這樣的體驗活動能很好地達成第二條目標:幫助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這種時間概念,這種做事要有一定速度的體驗,為幼兒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看教師的活動設計,可以從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運用的教學策略等方面看到教師的教育理念。看教師的教學實踐,更能看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好的教師不是機械地照搬教案,而是善于隨機把握有利于幼兒學習的各種因素,適時、適地加以引導、教育。對于這些,相信老師們看到本期贈送的教學活動實錄光盤后,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02-02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優(yōu)秀06-19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實用】10-07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金魚》10-17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5篇01-12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02-06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5篇)01-21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4篇04-25
【熱門】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三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