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7-25 16:51:0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匯編15篇)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數(shù)學、圖畫等符號記錄自己操作的結(jié)果。

          2、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能有計劃地進行活動。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盆蠶豆、塑料花、瓶蓋。

          2、每人一張紙、筆。

          活動過程:

          一、玩玩、記記

          1、幾哦按時帶領(lǐng)幼兒觀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兒的興趣。

          2、明確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體,數(shù)一數(shù),記下來,一共抓三次。

          3、討論:怎么樣記得牢,又記得清?(抓一次,記一次)

          4、幼兒動手操作:師巡回指導。

          5、交流

          (1)說說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師幼共同檢查記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誰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帶領(lǐng)幼兒觀察桌上的三種物品:花生、塑料花、瓶蓋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種物體抓得最多,哪種無意抓得最少?為什么?

          三、說說發(fā)現(xiàn)

          1、討論:如果抓桌上的三種物品,每種物品抓三次,怎樣記錄在一張紙上?

          (用圖畫、數(shù)字等符號記錄)

         。ㄋ芰匣ǎ

         。ㄆ可w)

          (蠶豆)

          2、幼兒動手操作;師提醒個別幼兒按要求操作。

          3、展示熱別幼兒的記錄單,說說記錄單上的內(nèi)容,嚴整記錄單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測是否正確。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2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guān)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jié)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shè)“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nèi)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guān)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shù)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shè)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shù)字的關(guān)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shù)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4、得出結(jié)論:當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shù)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

          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谡c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

         、巯胍幌,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shù)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

         、侔蠢蠋煹囊髶苷c、半點;

         、诮Y(jié)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shù)字。

          五、教師總結(jié)時鐘的有關(guān)知識內(nèi)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guān)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jù)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shè)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3

          目標

          1、通過觀察粘貼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jù)特征進行嘗試擺放;發(fā)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3、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nèi)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過程

         。ㄒ唬┯^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nèi)分別有什么?各有幾個?

         。2)左圈內(nèi)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

          (3)右圈內(nèi)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nèi)分別有什么特征?各有一個?

         。2)左圈內(nèi)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

         。3)右圈內(nèi)的東西有什么特征?(個數(shù)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且個數(shù)是5個)

          (二)區(qū)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jù)特征,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nèi),該分別放在哪里?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shù)是5個。

          (三)粘貼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粘貼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ń處熝不刂笇,幫助幼兒正確粘貼)

          建議

         。ㄒ唬┍净顒釉O(shè)計內(nèi)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ǘ┮嗫捎脤嵨锊牧显诩蠑[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shù)形寶盒》說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4

          數(shù)學活動:蠶豆

          活動目標:

          1、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2、能根據(jù)蠶豆的不同特征學習5的組成,并作特征標記。

          3、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細心作業(yè)。

          活動準備:

          1、課件:蠶豆;

          2、排序卡5份;

          3、蠶豆5籃;

          4、作業(yè)卡5種;

          5、點、數(shù)

          牌每人一張;

          6、音樂:“挪威舞曲”“找朋友”。

          活動程序:

         。ㄒ唬┬Q豆一生——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過渡語:軟軟的泥土里睡著一粒種子寶寶,你認識它嗎?

          1、看課件提問:小蠶豆是怎樣長大的?

          2、小組合作進行蠶豆生長過程的排序。

          3、看課件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4、用動作隨音樂表現(xiàn)蠶豆的生長過程。

          5、用歌曲演唱蠶豆的一生。

          評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課件、身體動作、圖片排序、歌詞演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清晰地掌握了蠶豆的生長過程。

         。ǘ┬Q豆分家——學習5的分成。

          過渡語:小蠶豆長大后變老了,變成了蠶豆的種子,農(nóng)民伯伯就把它們采下來,剝出來。

          1、比較觀察:蠶豆種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2、分類記錄:幫助蠶豆寶寶來分家。

         。1)請幼兒介紹和猜測作業(yè)紙的做法。

          (2)幼兒自選作業(yè):

          難度一:看圖分類并記錄和作標記。

          難度二:根據(jù)特征標記把蠶豆寶寶送回家。

          難度三:分類盒分類記數(shù)。

          難度四:分類粘貼記數(shù)。

          難度五:分類記數(shù)并做標記。

          3、講評作業(yè)。

          評析:各種難度和做法給了各種層次和能力的幼兒以選擇的機會,他們還根據(jù)蠶豆的

          許多不同進行分類,無形中又學習了5的組成,又學習了制作特征標記,幼兒的收獲很多。

          (三)蠶豆游戲——復習5的組成。

          過渡語:我們幫助了蠶豆分了家,它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呢?

          1、游戲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貼在胸前,隨音樂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應的卡片合起

          來是5,然后一起玩炒蠶豆的娛樂游戲。

          2、交換牌子再進行游戲。

          3、老師出示炒熟的蠶豆:蠶豆炒熟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蠶豆吧!

          總評:首先整個活動圍繞蠶豆,把科學和數(shù)學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領(lǐng)域內(nèi)的有機

          整合;其次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幼兒自主性、主動性,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另外,活

          動還體現(xiàn)了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風格,使幼兒學習得自然、輕松。

          活動延伸:

          1、根據(jù)作業(yè)情況進行糾正或交換作業(yè)卡進行活動。

          2、在自然角繼續(xù)觀察蠶豆的生長過程,并學習照顧蠶豆。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jié)果有關(guān),量具越長,測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shù)越多。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shù)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jié)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shù)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jié)果。

         。3)幼兒自由結(jié)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jié)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guān)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jié)果的數(shù)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shù)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shù)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jié)果。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jié)。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jié)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jié)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ǹ勺層變悍磸蜏y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數(shù)字?

          小結(jié):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jié)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shù)數(shù),了解不同數(shù)數(shù)方法的區(qū)別。

          2。大膽參與數(shù)數(shù)游戲,能在操作活動中找出幾種簡便的數(shù)數(shù)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1份數(shù)數(shù)材料,操作卡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shù)數(shù):請幼兒數(shù)數(shù)盆子里的豆豆有多少,想象怎樣數(shù)又快又對。

          2。交流數(shù)數(shù)方法: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數(shù)出來的。針對幾種不同方法評價。

          3。練習用多種方法數(shù)數(shù)。

          二、小組活動

          1。畫一畫,看看自己變出了什么小動物,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填空:在空格里印上合適的數(shù)字。橫著數(shù)數(shù),豎著數(shù)數(shù)。

          三、活動評價

          表揚活動中大膽嘗試各種方法數(shù)數(shù)的孩子。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提供豆豆等數(shù)數(shù)材料,讓幼兒練習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7

          一、設(shè)計意圖: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shù)量關(guān)系,還要關(guān)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在本學期的前一階段,幼兒已經(jīng)學習了7以內(nèi)的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對于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已具備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chǔ)。前一階段幼兒的學習讓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數(shù)的組成和分解方法,使數(shù)群概念得以發(fā)展,能進一步理解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chǔ)。在《8的組成》的數(shù)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guān)數(shù)的分解和組成的經(jīng)驗,同時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jié)合起來。

          二、教學目標:

          1、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數(shù)互換,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部分數(shù)互換,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四、教學準備:

          1、小河背景圖一張、活動教具小樹8棵、1-7的數(shù)字卡若干張、教師用大記錄紙3份。

          2、幼兒每人一份拼板學具、每人8個小釘、記錄紙、鉛筆。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碰球",復習7的組成。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碰球"的游戲,我要找一個和我的數(shù)字合起來是7的數(shù)字做朋友。

          兒歌: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兒個別或集體玩此游戲,可重復進行!

          二、幼兒操作:探索8的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圍除了一條小河其他什么也沒有,每到春天風大的時候大風總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讓屋子里滿是灰塵,沙子總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淚,紅紅的、腫腫的,小熊想了很久,決定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種上一些小樹,朋友們聽說后都給小熊送來了樹,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蘑菇釘和小釘板,請你把小釘當成小樹種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看看,可以怎么種,把你的種法用分解式記錄在紙上。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記錄結(jié)果,教師在黑板上呈現(xiàn):

          引導幼兒觀察兩張記錄結(jié)果,比較哪張更容易記住,為什么?

          小朋友,請你看看黑板,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邊的數(shù)慢慢變大,另一邊的數(shù)慢慢變小,像爬樓梯。)

          小結(jié):8一共有7種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組成,引導幼兒學用互換規(guī)律找出8的幾種對應的組成。

          出示活動教具:請小朋友一起來數(shù)數(shù)小熊一共要種的樹?(8棵)。

          教師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兒根據(jù)操作在紙上查找分解式,并說說每個數(shù)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樹,種在小河的左邊1棵,種在小河的右邊7棵,8棵樹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樹和7棵樹合起來是8棵樹。8棵樹可以用數(shù)字8來表示,1棵樹可以用數(shù)字1來表示,7棵樹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8的分解式,并帶幼兒說說: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

          看到這個分解式,小朋友還會想到哪一個分解式。(引導幼兒說說8還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們數(shù)字沒變都是1和7,只是數(shù)與數(shù)交換了一下位置,合起來的總數(shù)沒有變,都是8。

          以此類推,找出8的另外兩組對應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結(jié):小朋友,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找出了8的7種分法,還運用互換規(guī)律快速的找出8的3組對應組成。小朋友只要記住這些規(guī)律,以后學習數(shù)的組成就會更加簡便、快速。

          四、結(jié)束

          出示車票:1-7數(shù)卡若干,老師現(xiàn)在給小朋友發(fā)火車票,請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數(shù)字合起來是8的車票的小朋友牽好,只有找對的才能上車哦!

          現(xiàn)在我們就坐上小火車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檢查一遍組合正確與否),出發(fā)!

          六、活動延伸:

          結(jié)合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5、大班社會活動歡歡喜喜去種樹教案反思

          目標:

          1、指導樹木對環(huán)境的益處。

          2、嘗試與父母一同進行種植活動,了解粗淺的種植知識。

          3、感受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準備:

          1、與本地區(qū)的公園、綠化部門聯(lián)系,確定種植地點、種植內(nèi)容。

          2、與園林部門的專業(yè)人員聯(lián)系,請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指導幼兒及家長。

          3、幼兒設(shè)計好種植樹牌(參照幼兒用書)過程: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及家長來到種樹地點。

          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種樹活動和注意事項。

          幼兒交流、討論。

          2、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種樹的準備。

          引導幼兒集體念一首關(guān)于種樹的詩歌。

          家長和幼兒與專業(yè)人員進行交流,了解種植知識和注意事項。

          幼兒與家長一同領(lǐng)取樹苗、工具。

          3、幼兒與家長一起種樹。

          幼兒與家長互相配合種樹:擺放樹苗-填土-澆水。

          幼兒將自己制作的植樹牌在小樹上。

          幼兒和家長與小樹合影留念。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種植的小樹。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就是考慮小班孩子對小動物會非常感興趣,仿變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只要孩子們感興趣、愛說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盡量形式多樣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這點我想做到了。課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因此我把:“歡歡喜喜”臨時給改成了“樂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讓我知道了其實沒必要非讓老師的來,叫聲如果改成孩子們喜歡的三次,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課:

          優(yōu)點:

          1,形式多樣化,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圖片準備充分,吸引幼兒。

          2,層次性不錯,由易到難。結(jié)尾運用歌曲孩子們喜歡,而且新穎結(jié)束自然。

          缺點:

          1,孩子們說的過少,應讓孩子們仿編的時間應多一些,多給他們說的機會。

          2,仿編時形式單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們感興趣的歌曲錄下來邊唱邊學習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fā)展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5、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張大的"排"、"座";1~4排的"排"標記。

          2、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寫有"____排____座"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認識排,幼兒自做"排"號。

          師:"看!這里的椅子已經(jīng)排成了一排排,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來,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請第三排的幼兒點點頭,請第四排的小朋友舉雙手。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幾排?"

          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排)?這個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排,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2、認識"座",幼兒制作"座"位號。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數(shù)一數(shù)每排座位都有幾張椅子?請問你是坐在幾號座位的?請所有5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4號座的小朋友點點頭,清所有3號座的小朋友揮揮手,請所有2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1號座的小朋友舉雙手。"

          幼兒做出相應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號)?這個號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號,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讀座位票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椅子下面的紙打開,這就是座位票,請小朋友讀一讀你的座位票。"

          幼兒:"三排四號..."

          二、交換座位票,學習看票找座位。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拿好座位票上來找個好朋友和他交換座位票讀一讀,大聲地讀出來,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結(jié):我們看座位票找座位時,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動結(jié)束

          師:"小朋友你們學了看座位票找座位這個本領(lǐng)開心嗎?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見過座位票。"

          幼兒:"電影院。"

          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們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煩爸爸媽媽了。下次我們再來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戲好嗎?"

          幼兒:"好!"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jié)合幼兒實際生活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shè)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nèi)菀赘玫睦斫夂徒邮。大班幼兒對?shù)字已經(jīng)有了初步經(jīng)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jīng)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并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shù)的運用能力,帶著這個問題我選擇了《找座位》這個大班數(shù)學活動。

          小百科:座位,包括廂座,香港所指的卡位,及餐廳、交通工具、戲院等一種對坐的座位。座位有些是按票子對號入坐,有些是排隊先到先得,不設(shè)留位,通常有不準霸位的規(guī)定。座位,有時錯寫為坐位。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9

          目標

          1.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shù)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shù)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記錄紙數(shù)張。

          過程

          1.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等)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顆數(shù),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shù)。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shù)數(shù)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shù)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lǐng)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jié)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shù)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建議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jié)果。

          2.可在區(qū)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guān)系;運用不同的數(shù)數(shù)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shù)數(shù)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數(shù)房子大小有區(qū)分);小字卡(年、月、日)數(shù)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日歷。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并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shù)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lián)系,明確探索任務。

          設(shè)疑:為什么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別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shù)字之間的關(guān)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shù)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shù)數(shù)法了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了解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qū)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1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客觀世界的各種事物眾彩紛呈、千變?nèi)f化,但它們都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大班的孩子雖然處于前運算思維階段,可是在他們的生活空間里,常常了解或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在節(jié)日里,他們看到街上按紅、黃、綠得規(guī)律排列著一串串氣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有規(guī)律地變化。這些都是他們的直覺感受,還沒有真正認識事物規(guī)律,更談不上掌握這些規(guī)律和運用規(guī)律。所以,找規(guī)律有利于幼兒的學習。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并運用事物排列規(guī)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guī)律,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

          3、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guī)律的意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室,在室內(nèi)掛有各種規(guī)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shù)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guī)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

          (幼兒找出

         、侔搭伾帕械囊(guī)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

         、诎磮D形排列的規(guī)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guī)律)

          二、采用變魔術(shù)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

          1、師:“我這里有三個魔術(shù)盒,看看他們有什么規(guī)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打開其中一個魔術(shù)盒,看看里面會變成什么?”從第一個魔術(shù)盒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guī)律。

          2、打開第二個魔術(shù)盒。里面“變”出來的是兩張圖片

          帶領(lǐng)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里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一個盤子里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里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lǐng)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里游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多兩條。

          3、打開第三個魔術(shù)盒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么樣的規(guī)律排列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復習對規(guī)律的認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特點。

          四、活動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東西是有一定規(guī)律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我以規(guī)律的廣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點而設(shè)計的。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寓教于樂。孩子們通過拍手拍腳的動作找出規(guī)律,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遞增、遞減的規(guī)律,通過用擺圖形找出顏色、形狀的規(guī)律。最后幼兒在穿珠子、粘貼圖片等操作過程中去掌握規(guī)律的普遍存在,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層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顒娱_始讓幼兒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幼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高矮觀察其中的規(guī)律存在,逐漸過渡到永動作拍出的規(guī)律,用圖發(fā)現(xiàn)數(shù)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用圖形擺出規(guī)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guī)律加深了難度。

          3、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欲望較強。幼兒通過觀察去尋找規(guī)律,用動手操作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用動作去體現(xiàn)規(guī)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xiàn)規(guī)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2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精神,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jié)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jié)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jié)果與工具的關(guān)系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jié):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么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jié):

          (1)你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jié)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jié)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么?結(jié)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jié)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么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游戲:跳遠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日歷的用途,學會看日歷。學習“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詞。

          2、讓幼兒知道一年有12個月及其排列的順序。

          3、讓幼兒知道1個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掛歷一本、漢字卡片若干張、活動指導:

          1、教師以猜謎引入:“一個本子墻上掛,1年365天全裝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紅字黑字還有畫!

          2、出示一本掛歷,教師提問:這是哪一年的日歷?日歷有什么用?

          3、向幼兒介紹日歷。

         。1)、1年有12個月及月份的排列順序。

         。2)、1個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認識某一天是星期幾。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shù)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恒。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小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梳理已有的經(jīng)驗,運用各種方式比較面積大小,引出“面積”概念。

          1、目測法比面積大小

          老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較大的圖形(綠、藍)

          師:“兩個圖形哪張大?”(幼兒:“……”)師:“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2、重疊法比面積大小,(教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小的紙)

          師:現(xiàn)在哪個大?有不同意見嗎?(幼兒:“桔黃色的大,白的大……),師:“看著差不多,怎么比大。俊保ㄓ變海骸爸丿B起來”)

          請幼兒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對齊的,你是用了什么辦法?這個叫重疊法。

          師:哪個大?大了那么一點用重疊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總結(jié):當兩個圖形看著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好辦法。

          (教師:對,當兩樣東西看不出面積誰大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不錯的辦法)

          3、引出“面積”概念

          師:通過剛才兩組的比較,我們知道圖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圖形的大小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圖形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以說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教師指著另一組問:這組可以怎么說呢?。,(幼兒說:“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shù)格子法比面積

          教師出示兩張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一樣)

          師:這里又有兩個圖形,可形狀很奇怪,那個面積大?有(什么)辦法比出來嗎?重疊法可以用嗎?

          教師:“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么?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

          怎么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再將邊去和剛才的輪廓線邊角重疊,畫出輪廓線,從左到右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后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

          師:量好后,你知道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幼兒:一樣大)怎么知道?量一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所以它們的面積是一樣的。

          教師:那我們數(shù)數(shù)1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教師邊數(shù)邊記下),數(shù)數(shù)2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所以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教師總結(jié):看來雖然圖形不一樣,但面積也會有一樣大的時候。)

          剛才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什么方法?(幼兒:畫正形方法),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shù)出來,所以可以叫它數(shù)格子法。

          (教師小結(jié):給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圖形比不出面積大小的時候,數(shù)格子法真是個好辦法。)

          二、幼兒操作:

          師:數(shù)格子法那么好你想不想試試?

          A、(一組4個圖形、4個方塊、勾線筆)

         、佟⑽以诤竺娴淖郎系幕@子里面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shù)格子法知道圖形的面積并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椅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后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形回到位置上,看誰第一個坐下來。

         、凇⑷フ夷愕暮门笥驯纫槐日l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跟另外一邊比一比。

          請幼兒上來:“你剛才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們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為什么(面積占幾格)哪有沒有跟你好朋友的圖形面積是一樣大的呢?為什么?形狀一樣嗎?看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啊。誰跟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舉起你的圖形吧。

         、凇F(xiàn)在這些圖形要回家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他們都是一家人。(教師出示圖形的家。這這是誰的家?這個家的圖形面積都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B、教師出示圖示已作好。

          請你比一比這3個圖形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起從一號開始數(shù)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按照面積大小,它們?nèi)齻怎么排隊?(教師指著記錄表)排好后,師:“你是用什么順序排的,還有別的排法嗎?兩種方法你會了嗎?排好后,將每個圖形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做好了,我給你們每組也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形量好畫滿之后,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順序排列起來。(教師字有幼兒工具),并記錄每個圖形面積,再請組長上來講一講。

          驗證:你們最大圖形面積數(shù)了幾格,最小圖形數(shù)了幾格,你是用什么順序排的。

          結(jié)束: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shù)格子給圖形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看看有哪些東西可以了著用這個辦法來比面積大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8的形成與數(shù)數(shù)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8的形成數(shù)數(shù),知道7添1是8,認讀數(shù)字8,并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shù)數(shù)

          2、課件:趣味練習1-68按照線寫數(shù)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卜、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卜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游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卜排成一隊,幼兒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2)再請小朋友采7個蘑菇排成一隊,并于蘿卜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3)你拔了幾個蘿卜?蘿卜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卜變成8個? 7添1是幾?

         。4)幼兒復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shù)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shù)。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shù)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shù)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么?(8像葫蘆)。

          4.理解數(shù)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卜外,還表示8個什么?

          激發(fā)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shù)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jié):8可以表示所有數(shù)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里貼上還是數(shù)量的貼紙,使總數(shù)量是7。

          三、結(jié)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nèi)的數(shù))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撒硬幣_大班數(shù)學教案07-14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對稱》數(shù)學教案12-25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4-28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3-2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字》04-26

        《等分》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4-26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等分04-26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排序06-04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