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教案范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3以內數量的動物卡片、印章、顏料、白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春天來了,草地上都開滿了漂亮的小花,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些漂亮的小花朵嗎?
2、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小花,請小朋友看一看有幾朵呢?請你們一起來數一數。
3、教師出示花朵圖片,引導幼兒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
4、引導幼兒給小花進行排隊,并讓幼兒說一說它們排隊的順序是由少到多的順序,
讓幼兒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師示范印花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也要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印出漂亮的花朵。
先來看一看老師是怎么樣印的吧!
2、教師出示白紙、顏料、印章進行示范,并邊操作邊講解方法,并請幼兒邊進行點數,教師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師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導幼兒說一說2朵小花是比3多還是少。
1朵小花又是比3多還是少。
教師進行小結: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請小朋友說一說比3少的是幾呢?
三、請幼兒進行操作
1、教師:小朋友,瞧,這些印出來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現在我也請小朋友們來印一印吧!
2、教師提出要求:剛剛我們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師請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提醒幼兒數一數自己所印的花的數量是不是比3少。
并且在操作的時候注意不要將顏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對幼兒的操作進行展示評析
1、教師:請小朋友數一數自己都印了幾朵小花。
2、展示幼兒作品,收拾操材料。
3、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把對1、2、3……數字的感知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yǎng)了幼兒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游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現通過發(fā)揮幼兒感知的想像力,對數字進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魔術口袋變換不同圖形的卡片,練習讓有兒用手指表示個數,慢慢讓數所表示的意義深入幼兒的心理。最后,利用"數字寶寶回家"、"數字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一個數所表示的是物體的個數。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和同伴之間的合作意思識。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在看看、摸摸的過程中,幼兒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膽的表現。體驗活動的快樂。
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彩泥、扭扭繩、竹簽、小盤子等。
重點難點:
幼兒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膽的表現。
活動環(huán)節(jié):
一、看看摸摸,感知特征
1、師:今天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桔子,待會兒請我們小朋友用你們的小眼睛仔細的看一看桔子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有點扁扁的)再用小手去摸摸看,覺得摸上去什么感覺?(有點毛毛的)
2、幼兒感知特征,師巡回指導。
3、師:請小朋友們把桔子寶寶送回籃子里,誰來告訴我,桔子寶寶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4、師:剛剛你們也用小手摸過桔子寶寶了,你們覺得摸上去感覺怎么樣?
5、師小結:原來桔子寶寶不僅看上去圓圓的,還有點扁扁的,而且摸起來有點毛毛的。
二、了解操作,大膽表現
1、師:你們想不想和桔子寶寶做好朋友呢?那我們今天就動手來試試捏桔子怎么樣?
2、師提出要求:
。1)捏的時候注意觀察桔子的形狀,想想看怎樣才能讓桔子變得有點扁扁的。
(2)怎樣讓桔子變得有點毛毛的。
。3)想想看,桔子上面還有什么?(葉子)
3、師: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可以用這些東西來試試捏桔子怎么樣?
4、幼兒觀察實物操作,師巡回指導。
三、作品交流,體驗成功
1、作品交流。
師:看看誰的桔子寶寶捏的最漂亮?
2、師:我們寶寶的'小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漂亮的桔子,下次我們再來試試捏捏其他你們喜歡吃的水果好嗎?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但是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由于老師沒能很好的引導,也沒能及時的總結經驗,使得孩子在操作的時候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也沒有了剛開始時的那份“激情”。仔細回顧這個活動過程,現在就對此進行反思與分析:
1、對幼兒的關注面太窄。
活動剛開始時,我先讓孩子們自主的去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征,這時候孩子們的情緒表現的十分高漲,舉手也很積極,這時候,老師應該著重把桔子的特點總結起來,讓孩子更集中的注意到桔子的外形特征。而我只是把這總結語一筆帶過了,這時候孩子們已經顯得有點無趣了,而失敗的是我沒能及時發(fā)現這個問題對此進行很好的調動,使得和孩子們的互動越來越冷清。
在孩子們操作前,我沒有很明確的說明今天的材料,使得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使用,我也沒能及時的引發(fā)孩子們去使用這些材料,所以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應該考慮到班中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孩子們自主的環(huán)境下讓孩子們自主的去嘗試和操作,這時候老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老師的引導能幫孩子們梳理他們零零碎碎的經驗,在總結這些方法后,孩子們的真實經驗才會大大的提升,再通過和同伴間的集體交流,分享經驗,這樣才能更順利的達到此次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其實各有所長。
2、敢于在集體面前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初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北風和太陽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小朋友們五一放假都去哪兒了?你們喜歡旅行嗎?有九只小豬也要去旅行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旅行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閱讀理解:
情節(jié)一:入草地出示前三幅畫面,著重引導幼兒了解小豬們亂扔垃圾的行為和心態(tài),引發(fā)幼兒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提問:大家都看懂了嗎?小豬們在旅行中都發(fā)生了什么事?小豬看到警示牌了嗎?他們?yōu)槭裁催要進入草地?
教師小結故事內容;小豬們看到了“禁止亂扔垃圾”的警示牌,可他們忍不住還是進入了草地,又吃又玩真開心,可是美麗的草地卻變成了垃圾場。
情節(jié)二:過危橋
教師出示危橋畫面,通過提問啟發(fā)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心態(tài)展開聯(lián)想,再呈現故事情節(jié)。
提問:①小豬繼續(xù)往前走,這回他們又看到了什么?②為什么要豎這塊“禁止過橋”的牌子呢?③你們猜小豬會過去嗎?小豬過了橋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④我們一起來看看結果到底怎么樣了。
情節(jié)三:鉆木桶
教師講述時呈現“木桶”圖片,引發(fā)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和結果的猜測。
提問:九只小豬繼續(xù)往前走,
突然它們聞到了香味。這香味從哪里來的?大蜜蜂桶旁邊也寫著什么,想想這回小豬們會怎么做?小豬們進入木桶從山坡上滾了下來,你們說一說結果會怎樣?
3、拓展理解:采用提問與交流的形式,拓展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提問:九只小豬去旅行經過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這些牌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禁止”是什么意思?
九只小豬還要繼續(xù)旅行,一路上他們還會看到“禁止”的牌子嗎?他們會怎么做呢?請幼兒討論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情節(jié)四:過天橋
小豬繼續(xù)往前走,他們又看到了什么?會怎樣做呢?
4、請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5、引導幼兒自由看小故事書、講述故事,然后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
活動延伸:請幼兒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警示牌并在生活中遵守。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嘗試用樓空間的方法表現臉部。
2、培養(yǎng)幼兒安全使用剪刀,碎紙不亂放的好習慣。
3、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刀、膠棒
2、各種顏色的圓形的人臉。
活動過程:
在這次活動之前,我們剪被毛毛蟲吃過的水果時,我已經注意引導孩子,看剪過的水果的洞洞像什么,孩子們說像眼睛。這次活動開始了,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張圓圓的臉,問:“臉上應該有什么?”孩子們說:“有眼睛、耳朵、鼻子、嘴!蹦俏覀兙桶堰@些東西填上去,那我們怎樣做眼睛呢?剪一個圓圓的紙貼上去,不用貼的方法還可以怎么做?孩子們都不出聲,我提示:那我們能不能直接在臉上直接剪出眼睛呢?這時,xx:“能”。于是,我讓他們自己剪,愿意用哪種方法做就用哪種方法做。結果,兩種不同的臉出現了,一種臉是剪出的眼睛,一種臉是貼上去的眼睛。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于折紙剪的這種方法很感興趣,把紙一折,一剪下去,打開就會出現一個小洞洞,他們可愛玩了。但對于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次剪紙裝飾臉,只有少數孩子運用了這種方法,而且只是用來裝飾眼睛(因為老師只提示裝飾眼睛用這種方法),其實臉上的其他部位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裝飾,但那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孩子們不斷的探索,這也就是我們剪紙活動不是培養(yǎng)剪紙藝術家,而是運用剪紙這個載體,來培養(yǎng)孩子一種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感受對稱、均衡等形式美,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圖案花紋的基本構成,并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其規(guī)律性和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1.課件、錄音機、服裝展板、范樣。
2.每組一件未裝飾的服裝、剪刀、膠棒、雙面膠、彩筆、自制印章、各色彩紙、皺紋紙、及時貼等裝飾材料若干。
[教材分析]
重點:理解圖案花紋的基本構成,感受對稱、均衡的形式美。
難點:初步感受圖案的規(guī)律性和節(jié)奏感,并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裝飾夏裝。
[活動進程]
1.情景導入課題。
帶領幼兒欣賞服裝展板,引導幼兒觀察服裝的顏色、花紋、圖案和樣式,并能說出最喜歡哪件服裝,為什么?
教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夏天天氣漸漸變熱了,我們都換上了涼爽的夏裝。這里正在舉行一場童裝展示會,請小朋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樣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圖案、花紋?你最喜歡哪一件?為什么?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指導幼兒觀察衣服,并結合幼兒的穿著滲透均衡、綜合等裝飾方法)教師:請小朋友輕輕的快速坐到小椅子上,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件衣服?(提問幼兒三至四名)
。号叮蠋熆闯鰜砹,小朋友喜歡的衣服有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案和花紋,還有可愛的裝飾物呢!
2.運用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圖案花紋的基本構成,感受其規(guī)律性和節(jié)奏感以及裝飾中對稱、均衡、綜合等形式美。
(1)聽音樂想象花紋,感受其規(guī)律性和節(jié)奏感,初步感受裝飾的美。
教師:小朋友,你們發(fā)現這三塊板子有什么不同嗎?(教師在此初步滲透三種裝飾的方法)這三塊板子上的衣服是用不同的方法裝飾成的,有均衡裝飾、有裝飾物裝飾、還有綜合裝飾。不管用什么方法裝飾,都使用了各種圖案和花紋,請小朋友看大屏幕:這里有三條不同的花紋,你們知道嗎?他們不僅好看,還會跟著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跳舞呢!1)我們來聽一段音樂,請小朋友輕輕的閉上眼睛,你會想到什么花紋?讓我們一一看,是哪條花紋在舞蹈?嗯,這條百褶裙加上花紋,裙子好像也在跳起舞來。2)我們再來看另一條花紋,這條花紋像什么?(彩虹)這里有一條短褲,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把這條彩虹花紋裝飾在哪個部位?(提問幼兒三至四名)小朋友,看!大屏幕上和你們想得一樣嗎?有對稱裝飾在褲邊上的;有裝飾在腰上的;還有裝飾在口袋兩側的。瞧!這件短褲裝飾上這條花紋是不是更了。3)哇!美麗的小花開放了。我們把這朵朵小花裝飾在衣服的哪個部位呢?(按照幼兒的要求操作課件擺放花紋)我們來看一下整體效果,把花紋對稱或不對稱的裝飾在連衣裙的不同位置,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是連衣裙更漂亮了,多像小公主穿的衣服呀!
。2)利用課件中的成衣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裝飾中對稱、均衡、綜合等形式美。
教師:這些好看的花紋是由一個一個單獨的圖案手拉手連在一起組成的。除了用這些花紋對稱的裝飾衣服,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許多方法進行裝飾。下面就請小朋友說一說,大屏幕上的衣服是用什么圖案花紋裝飾的?(提問幼兒三至四名)
。1)中褲:他是用幾何圖形和各種顏色裝飾而成的,這就是均衡裝飾的一種。2)蝴蝶短裙:它是用幾種相近的顏色搭配,再配上小蝴蝶結裝飾而成的,這種裝飾叫做裝飾物裝飾.3)小丑體恤:這件小體恤,它的中間是一個單獨圖案,肩膀,袖口和下擺是用連續(xù)紋樣對稱裝飾而成的,象這樣既有單獨圖案又有連續(xù)紋樣的裝飾,是一種綜合裝飾。
3.利用范樣介紹裝飾材料,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
教師:1)小朋友,剛才我們欣賞了許多不同方法裝飾的衣服。這里還有兩件老師裝飾 制作的。你能看出我是怎么做的嗎?出示教師范樣幼兒回答。(教師點評你觀察得真仔細或者說得對)這兩件衣服老師是通過剪裁、拼貼用對稱、均衡、綜合等方法裝飾上去的。2)小朋友,看到這么多美麗的衣服,你們是不是也想動手設計一下呢?老師相信小朋友靈巧的小手一定會裝飾出更漂亮的衣服。
4.每組一件服裝,請幼兒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分工合作進行自由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 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件沒有裝飾的衣服、小紙樣(出示)和豐富的材料,請大家商量一下,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式的? 先把你們設計的想法畫在小紙樣上,然后分工合作,再按照設計圖的樣子進行裝飾,比一比哪一組的小朋友裝飾的又快又好!不過不要著急,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請小朋友在裝飾過程中把剪下的和不用的廢紙隨時放到這個小筐子里(出示),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1)現在就請你們和小伙伴一起,輕輕的走到你想裝飾的那個小衣架前,開始吧。2)教師巡回指導。
5.講評。引導幼兒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大膽說己的意見及感受。
教師: 1)小朋友們裝飾的真棒,每組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裝飾的衣服。2)請小朋友選出最喜歡的衣服,為什么?(引導幼兒從樣式、花紋、圖案、裝飾效果幾個方面講評)
6.隨音樂進行服裝表演。
教師: 1)小朋友,你們真是又聰明又能干的好孩子,這么好看的衣服,你們想不想試穿一下?每組請一名小朋友當小模特,其他小朋友幫她打扮起來。ㄆ渌變狠o助穿衣、打扮)2)我們請小模特展示一下吧 。(幼兒時裝表演) 3)老師發(fā)現今天小朋友穿的服裝也很漂亮,我們一齊上來展示一下吧!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jié)日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jié)。)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劃龍舟呢?教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jié)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yōu)槭裁匆兆、吃包子和劃龍舟?
教師反思:
原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lián)鷳n,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jié)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jié)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有關幼兒園教案范文集錦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教案范文集錦五篇05-11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4篇05-11
有關幼兒園春天的教案范文集錦八篇05-14
有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集錦九篇05-14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集錦8篇05-13
有關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集錦9篇05-13
有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集錦5篇05-12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集錦9篇05-12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集錦10篇05-10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范文集錦10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