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1-07-08 11:40:4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死亡的含義,知道每個人最后都會死去。

          2、理解生命的意義,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3、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18號;《小朋友的書、春天里》;磁帶及錄音機;請家長配合進行有關生命與死亡的教育:帶孩子去掃墓時告訴孩子去世的是誰,他(她)因為什么去世;去世的親人在世時曾經做過些什么;死亡是怎么回事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掃墓經歷,引入主題。

          小朋友,清明節(jié)掃墓的時候你們拜祭的人是誰?他們是因為什么原因去世的?你們想念他們嗎?有一位老奶奶,得了很嚴重的病,很快要去世了。你們猜一猜她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如果你是和花奶奶非常親密的人,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只叫咪咪的小貓講的故事,名字叫《再見了,花奶奶》

          二、結合掛圖1、2聽故事錄音1-4段。

          提問:為什么大家叫她花奶奶?當花奶奶知道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時,她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生活的?

          三、結合掛圖3、4聽故事錄音5-9段。

          提問:當花奶奶住院時,她是怎樣的心情?她害怕嗎?她有什么希望?她的家人是怎么對待她的?當花奶奶去世的時候,她的孩子、小貓咪咪是什么樣的心情?你是什么樣的心情?你想對花奶奶說些什么?

          四、討論。

          你認為花奶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死了還會再活過來嗎?我們應該怎樣過好每一天?

          五、總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慢慢變老,最后都會死去,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天,多學習,多幫助別人,做一個有用的人。

          活動反思:

          《再見了,花奶奶》是一篇感人的生活故事。故事中以花奶奶身邊的小貓為主人公,用其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它眼中的花奶奶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大班的幼兒已能理解死亡的意義,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和理解,讓孩子們對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孩子在欣賞完故事后明白了生老病死對每個人所必須經過的過程,懂得了用微笑代替悲傷地積極人生態(tài)度。同時,通過本次活動,也讓幼兒獲得了很多的知識經驗:

          1.如我們要堅強,特別是在別人面前要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把悲傷帶給別人。

          2.人要積極樂觀,不要動不動生氣發(fā)火,要有知足感。

          3.不要忘記離去了的人,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生活得這么美好。

          4.人是會慢慢變老,最后都會死,所以我們要多學習,珍惜每一天,多幫助別人做有用的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2.能用“樹真好”句式進行簡單創(chuàng)編。

          3.萌發(fā)愛護樹木和保護大自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樹木作用。

          2.樹真好PPT、四幅散文詩大圖片、小樹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梳理樹木作用。

         。1)觀看PPT樹木,提問|:“你喜歡樹嗎?說說你的理由?”

          (2)傾聽《美麗的樹朋友》,觀看PPT。

         。3)整理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再次提問:“樹木有什么作用?”

          2.觀看小路,初步凝練散文詩。

         。1)觀看無樹的小路,引導幼兒思考:走在這樣的小路上有什么感覺?想什么辦法彌補呢?

          (2)感受植樹后的小路變化,引導語言描述:小路旁種滿了樹,秋天來了,樹葉變黃,風兒一吹,樹葉一片一片飄落下來,樹下鋪滿樹葉地毯,我們用好聽的話說出來。

          (3)用優(yōu)美語言朗誦:樹真好,樹葉飄呀飄,樹下鋪著樹葉地毯,我們可以在上面休息,玩耍。

         。4)引導幼兒變成小樹,繼續(xù)感受樹木本領大。

          教師:“樹的本領真大呀,它可以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叮當,叮當,變變變,變成一棵樹,你是什么樹?”

          3.分組操作,語言描述畫面內容。

         。1)觀看四幅圖,了解畫面內容。

          (2)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忙。

          (3)分組操作,將小樹貼在大圖上,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說出畫面內容。

         。4)分別請四個組幼兒上來描述,教師分別用散文詩語言重復幼兒的描述。

          4.欣賞散文詩,感受語言意境美。

          (1)播放PPT,引導觀察傾聽散文詩。

         。2)辨別有幾句,每句有相同地方是什么?

          5.拓展經驗,創(chuàng)編提煉散文詩。

         。1)樹還有哪些作用呢?誰能用“樹真好”做開頭說出來?

         。2)引導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繪畫制作成好看的畫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極操作、探索,通過“畫手數(shù)格,抓珠數(shù)數(shù)”等途徑,來比較準確地判斷手的大小。

          2.學習數(shù)數(shù)、測量、統(tǒng)計、表達與交流,初步習得積極地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3.養(yǎng)成實驗中的記錄習慣,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張方格紙珠子、盤子、繩子若干。

          2、集體記錄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請孩子們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問:

          1.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它們一樣大嗎?

          2.今天我們要選出班里大手冠軍和小手冠軍,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種方法能使我們更準確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運用格子紙和珠子的方法,測量手的大小

          1.讓孩子們在方格紙上畫畫小手,數(shù)數(shù)手占的格數(shù),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紙上有整格、半格怎么辦?

          2)整格與半格分類記錄

          3)小結:手形所占的格子數(shù)多,就說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數(shù)少,就說明手小。

          2.小組合作:探索每個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將抓起的珠子數(shù)量記錄在紙上

          2)小結:抓的珠子數(shù)多就說明手大;抓的珠子數(shù)少就說明手小。

          三、根據全班的統(tǒng)計結果,對測量手大小的方法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1.提問:

          1)通過畫手、抓珠子,我們是否知道了手的大?

          2)我們畫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導幼兒觀察集體記錄表

          1)看看誰的手形占的格子數(shù)多,誰抓的珠子數(shù)最多,找出大手冠軍。

          2)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小手冠軍。

          3)這種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請大手冠軍與小手冠軍的兩位小朋友驗證給全體孩子看。(手對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故事內容,體驗小動物們想飛上天的心情。

          2、嘗試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3、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視頻展示儀圖片油畫棒記號筆錄音機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提問:屏幕上有什么?在干什么?

          2、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小螞蟻、小兔、胖小豬、河馬都很羨慕,也想飛上天,可是,他們能飛上天嗎?為什么?那你們愿意幫助他們想個辦法,讓他們也飛上天嗎?請你和旁邊的朋友商量商量。

          3、幼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借助其它能飛上天的物品,如飛機,降落傘、熱氣球等。

          4、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5、教師小結:你們真聰明,幫助小動物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那這些小動物自己想出了什么方法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飛呀飛》。

          6、邊聽故事邊看屏幕,提問:這些小動物分別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7、教師小結:是呀,烏鴉奶奶說的對,只要肯動腦筋,誰都能飛上天。你們想飛上天嗎?為什么?你準備用什么方法飛上天呢?也請你和旁邊的朋友討論討論。

          8、幼兒討論,教師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9、幼兒做畫,教師指導。

          把自己想的方法畫下來,勾線準確,涂色均勻。

          10、聽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飛的樣子。

          你們想飛嗎?那讓我們一起來飛一飛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現(xiàn)在的我。

          2、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變化,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愿望。

          活動重點:

          用圖畫表現(xiàn)現(xiàn)在的自己

          難點: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和現(xiàn)在的照片、幼兒用書《今天的我》、彩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小時候的你和現(xiàn)在的你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們已經是大班的孩子了,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很大的變化?和好朋友去說說吧!

          “小時候的你和現(xiàn)在的你有了哪些很大的變化?”(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與同伴交流)

          2、繪畫:今天的我

          “請大家用畫筆把現(xiàn)在的自己畫出來!

          幼兒繪畫,教師觀察

          3、相互欣賞自己的圖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讓幼兒知道故事名稱,內容,初步學會講述故事情節(jié)。

          2、進一步讓幼兒了解噪音對自然的危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八個小喇叭、禁止噪音宣傳卡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音故事

          1、師:動物城里開了幾家百貨商店,小朋友要不要去逛逛?

          2、聽錄音故事。

          3、幼兒談聽故事后的感受。

          二、再次欣賞故事(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提問

          1、跳跳虎裝了幾個音箱?廣告詞是什么?

          2、裝了幾個音箱,廣告詞是什么?

          3、跳跳虎又裝了幾個音箱?現(xiàn)在街上一共有幾個音箱?

          4、老師讓小朋友用八個小喇叭模擬一下現(xiàn)場,感覺怎樣?

          5、再來看看兩只小兔開的百貨商店,感覺怎樣?

          三、聽完故事,你們愿意去誰的商店購物,為什么?

          四、讓我們做個小小宣傳員,禁止噪音。(每位幼兒發(fā)一枚禁止噪音宣傳卡)

          課后評析:

          本節(jié)課是根據大班主題活動“老房子,新建筑”的開展,而穿插在內的一節(jié)語言活動課,教師為了讓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有深刻印象,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使幼兒通過形象生動的電腦畫面,沉浸在主題中。為了讓孩子對噪音有一個確切的了解,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帶來了八只小喇叭,模擬動物城中跳跳虎和小獅王開的百貨商店的大音箱的嘈雜聲,使幼兒真正體會到噪音對社會的危害,從而也都樂意去做一名小小宣傳員,禁止幼兒園出現(xiàn)噪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在繪本《爸爸回來啦!》中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guī)律;

          2.嘗試自制時鐘,學會看整點與半點;

          3.與同伴合作游戲“茂茂的一天”,感受時間與自己一日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PPT準備。

          《爸爸回來啦!》中有關時鐘畫面的.截圖;圖書3-4頁內容;整點、半點轉動的鬧鐘;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

          2.幼兒操作材料準備。

          個人操作卡:在一張操作卡上有四個圓形鐘面,鐘面上只有12個刻度。

          每組一套集體操作卡:時鐘上時間為8:30;1O:00;12:00;2:30;3:30:5:00。

          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入,認識時鐘

          1.教師提問:“你們看過繪本《爸爸回來啦!》嗎?”“繪本中有一個圖案在每一頁都有出現(xiàn),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是什么呢?”

          2.觀察課件,認識鐘面。

          提問:每一頁都出現(xiàn)的圖案是什么?每只鐘面上有什么?(幼兒找出宅中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兩顆針有什么不同?(長短、粗細)它們的名稱叫什么?(時針、分針)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3,6,9)

          二、自制時鐘,認識整點

          1.介紹操作卡,嘗試第一次制作。

          師:“今天我想和寶寶們一起來制作時鐘,操作卡上有四個鐘面,請你選一個鐘面制作一個時鐘,你能行嗎?”(PPT不關閉)

          幼兒制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完成鐘面上所有內容:12個數(shù)字的有序排列,時針與分針不同。

          2.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時鐘。

          教師提問或追問:“你的小鐘上12個數(shù)字是如何排列的?怎么能分清時針與分針呢?你們和他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誰的更正確?”

          3.放課件,認識整點。

          教師提問:“這個鐘面表示多少時間呢?”(教師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幼兒整點鐘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課件內容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指到“1”同時發(fā)出整點的鐘聲。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12”上,時針指到數(shù)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4.認識整點,嘗試第二次制作。

          師提問:“你們認識了整點,現(xiàn)在會制作鬧鐘了嗎?”“制作一個整點的鬧鐘要注意什么呢?”(數(shù)字的排列,時針與分針所指的位置)幼兒在操作卡上選擇一個空鐘面制作一個整點鬧鐘。

          5.介紹鐘面,聯(lián)系繪本做動作。

          教師展示3個幼兒制作的時鐘進行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幾點鐘嗎?”“是怎么知道的。”“猜猜繪本中XX點的時候茂茂在干什么呢?”

          6.同伴互動:介紹自己制作的整點鬧鐘,猜想此時茂茂在干什么?

          三、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出示半點鐘面,提問:“你認識這是幾點嗎?為什么不能讀出是幾點?”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shù)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shù)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

          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shù)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shù)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放PPT2,(圖書3~4頁內容)知道時間與我們一天生活的關系

          茂茂8:30入園;1O:OO與小朋友游戲;12:OO吃午飯;2:30午睡起床;3:30做手工;5:OO放學。

          教師提問:茂茂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上面的時間你都認識嗎?這個時間茂茂在干什么?(幼兒邊說時間邊做相應的動作)

          小結:小朋友認識了時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班,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所以,時鐘是一種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我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游戲:茂茂的一天

          游戲規(guī)則:幼兒自由組合,6人一組。一人當時鐘出示卡片(卡片有8:30;1O:00;12:OO;2:30;3:30;5:OO等5張)其余的幼兒當故事中的茂茂。當時鐘幼兒舉出卡片時茂茂要說出正確的時間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幼兒相互監(jiān)督,出錯者罰停游戲一次。

          五、延伸活動:不同的8點鐘

          出示PPT(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教師提問:這是幾點鐘?是表示一天的同一時刻嗎?為什么?為什么一天會有兩個8點鐘?請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

          編輯:cicy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天然氣的作用和危險性。

          2、學會自救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傷感的圖片。

          2、因天然氣泄漏而造成的事故錄像。

          3、天然氣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個小朋友傷感的圖片,讓孩子猜猜這個小朋友怎么了?

          二、觀看因天然氣泄漏而造成的事故錄像,了解天然氣的危險性。

          1、觀看錄像。

          2、教師小結:天然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天然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3、展示有關圖片或相關的報道,使幼兒初步了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fā)生漏氣或爆炸

          4、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天然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三、認識天然氣灶,了解天然氣的用處

          1、出示天然氣灶,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家使用天然氣嗎?你們家的天然氣是從哪里來的?天然氣有什么用?

          2、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是管道天然氣,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

          四、依次出示三張圖片讓幼兒評價,知道安全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發(fā)生以后的自救方法

          圖片1、怎樣安全使用天然氣?

          圖片2、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

          圖片3、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應呢?

          五、分組制作安全標志、安全宣傳畫。

          活動反思:

          以一張傷感小朋友的圖片導入,啟發(fā)孩子們猜想這個小朋友流淚的原因,然后通過錄像、圖片了解天然氣的危險性,從中學會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多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整個活動孩子們都非常專注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尤其是在看錄像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探究欲望,為后面的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所以小朋友在用語言表述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自救方法的時候語言很流利,表達很清晰。小朋友制作的安全標志和安全宣傳畫也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倘若讓孩子們拿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標志和安全宣傳畫到鄰近的班級去宣傳,既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增強了孩子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