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第六單元教案教 學指要本單元所選的詩文是先秦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它們集中反映了這一時用人們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床芘姓搼(zhàn)〉記載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zhàn)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為得體,體現(xiàn)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础脆u忌諷齊王納諫》記鄒忌婉詞勸說齊威王廣開言路,博采眾議,修明政務的事跡;文章敘事完整,曲折動人,說理充分而富有鼓動性!队薰粕健怠凳恰础戳凶印分幸粍t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顯,反映人類證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結(jié)構(gòu)完整,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础搓P(guān)雎〉〉〈〈蒹葭〉〉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感情真摯,意境優(yōu)美。教學本單元,有三方面的問題要注意。一是引導學生掌握文言常用詞語,理解同義和句式,克服語勢上的障礙,通過反復誦讀,深層理解文意。二是要運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作品的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三是用審美的眼光欣賞作品,鑒賞作品多方面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21 曹 劌 論戰(zhàn)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洋略得當?shù)奶攸c。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德育目標: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教學重點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shù)臄⑹绿攸c。教學難點:理解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教學方法:1.誦讀法2.品讀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研讀課文第一段,背誦第一段。教學步驟一、導語設(shè)計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讓我們通過長于記述戰(zhàn)爭的《左傳》去了解魯國取勝的原因。二、資料助讀1.《左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妒酚洝泛汀稘h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人根據(jù)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蹲髠鳌贩帜暧浭拢瑳]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jīng)義的!洞呵铩酚浭路浅:唵危醮笫履瓯,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左傳》節(jié)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2.關(guān)于歷史散文體例: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教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zhàn)國策》!秶Z》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zhàn)國策》是以記事為主。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yōu)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tǒng)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洞呵铩贰蹲髠鳌泛汀顿Y治通鑒》都是編年體。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chuàng)。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3.長勺之戰(zhàn)背景簡介: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jǚ莒縣在山東)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于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于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4.《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zhàn)的評價春秋時期,魯與齊戰(zhàn)。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zhàn),后來被曹劌制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創(chuàng)造了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5.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牲玉于神!睂υ唬骸胺蚧荼径竺駳w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不歸也;不憂,神弗福也,將何以戰(zhàn)?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yōu)裕之事者也,故不可以不本!惫唬骸坝嗦牚z,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睂υ唬骸笆莿t可矣!保ā秶Z·魯語上》)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劌(guì)鄙(bǐ)孚(fú)間(jiàn)徧( biàn) 靡(mǐ)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jù)朗讀情況糾正語調(diào)。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讀出肯定的意味)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diào)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diào)應低緩)3. 學生大聲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4. 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zhàn)情況,隨同莊公參戰(zhàn),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5、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jié),試以事件發(fā)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jié),如何?學生明確:莊公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1.學生齊讀第一段。2. 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余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多媒體顯示:重點實詞:間、信、孚、福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關(guān)于“肉食合”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4.內(nèi)容梳理(1)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guān)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2)提問: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需作哪幾方向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3)提問: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fā)下,莊公終于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多媒體顯示:請見??——————肉食者鄙謀三問問戰(zhàn)民三答5.學生根據(jù)思路提示背誦課文。五、布置作業(yè)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如巨鹿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等。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犧牲玉帛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作出犧牲越獄逃跑以情動人忠于人民參考答案: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獄:案件;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情:實情;感情。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師生共同研習課文第二、三段,背誦二、三段;品評人物刻畫和情節(jié)安排藝術(shù),鑒賞《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課堂練習,鞏固知識!鸾虒W步驟一、檢查背誦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1. 研讀課文第二段。(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余同學評點。教師強調(diào):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zhàn)機的呢?明確: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于出戰(zhàn);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于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教師:(板書投影顯示)公將鼓之齊師敗績謀未可——可矣公將馳之遂逐齊師(3)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2. 研讀課文第三段。(1) 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評點。教師強調(diào):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2)提問:本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zhàn)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xiàn)他考慮周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