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原理》讀后感1000字
組織經濟活動的方式很多,但市場是最好的方法。市場經濟是指當許多企業(yè)和家庭在物品和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而交易的判斷標準就是他們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或是個人利益。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對國家的調節(jié)與宏觀調控相輔相成。而當政府阻止或是調節(jié)價格自發(fā)的漲降幅度時,就阻止了市場經濟對企業(yè)和家庭的調控,稅收扭曲了價格,價格影響了企業(yè)和家庭。把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束縛住,就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市場的調節(jié)作用很強大,但是也沒有強大到只有它就可以使得整個經濟安全的運行。這其中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產權保護。政府的適當控制以及干預經濟是為了促進效率和促進公平。為了保證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經濟還是能夠如期進行。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資源的`情況。市場失靈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外部性。它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第二是市場勢力。它是指一個經濟活動者對市場價格有著顯著影響的能力。在這兩種情況下,市場就不能保證公平的分配經濟結果。所以,政府的適時調控能夠促進公平和效率。 經濟的發(fā)展不是自成一體單獨發(fā)展的,在經濟學中,經濟具有整體性,同時也是整體運行的。首先,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每國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是不相同的,高收入國家的人民比低收入國家的人民擁有更多的基礎設施保障,更好的醫(yī)療保障,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最終就是更高的壽命。
每個國家不同時期或是同一個國家的同一時期生活水平都不一樣,這是由于生產率的影響,生產率是指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產生的物品和勞務量。國家生產率的增長決定了人均收入增長率。 在一個國家,貨幣已經不是古時候金幣或是銀元了。它已經變成了紙幣來行使流通的功能。所以一個國家所發(fā)行的貨幣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物價水平。政府過多的發(fā)行貨幣,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它是指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膨脹后,貨幣的價值就下降了。相對應的,人們能夠得到的實際物品就減少了。通貨膨脹可以使買一毛錢一盒的火柴在一天后賣十元錢一盒。在工資水平沒有提高的情況下,通貨膨脹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困難。 通貨膨脹還勢必會引起失業(yè),失業(yè)人數增加將會導致社會的不安定。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yè)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而通貨膨脹和失業(yè)之間短期權衡取舍的曲線被稱作菲利普斯曲線。它對經濟周期的預見性是重要的。經濟周期是指生產這類經濟活動的波動。可以通過改變政府支出,稅收量和發(fā)行貨幣來影響或是改善經濟。
【《經濟原理》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11-24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02-14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3篇03-17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精選6篇)04-10
讀《經濟學原理》有感04-26
經濟學原理讀書心得感悟10-14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12-31
讀曼昆經濟學原理有感04-25
幽默的經濟學原理的人生感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