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讀后感 1200字
《暴風雨》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弟弟安東尼奧為篡奪爵位和那不勒斯國王聯手陰謀不擇手段陷害自己的哥哥---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和三歲的侄女米蘭達公主,使他們被-迫流-亡到一座荒島,在那里苦苦生活了十幾年。哥哥在孤島上潛心研究魔法,終于可以呼風喚雨。于是趁安東尼奧、那不勒斯國王和其王子乘船出游享樂時喚起一場劇烈的狂風暴雨,讓那不勒斯國王的王子被淹死(假相),安東尼奧和那不勒斯國王在面臨暴風雨即將給他們帶來的死亡面前,在飽嘗失去自己的骨肉的巨大悲傷面前,他們方才醒悟,才發(fā)現生命中有遠遠比金錢和權力更重要的東西,對自己以往做過的事情感到羞愧和悔恨,發(fā)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誰說人窮志就要短?誰說苦難面前就該要埋怨?誰說暴風驟雨中就要接受別人的——嗟,來食!是啊,心底的善良,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源于內心的無價。我贊賞《暴風雨》中,挺起腰身依然說拒絕的你,是的.,上蒼絕不會令你山窮水盡,我的質樸的朋友們,善良的朋友們,心如佛,則所見皆為佛;心無塵,則所見皆無染。
別讓自己的心境,左右了自己的判斷;別讓自己的情感,遮蔽了你原本的善良。很多時候,人會有所思,會有所悟。人生苦短,別讓自己活在怨恨里煎熬。是心里話,真的是心里話,快樂與否總是由自己決定的。
《暴風雨》是莎士比亞獨立完成的最后一部劇作,而它同時也是公認的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后期最優(yōu)秀的代表作,寬恕和和解是這一劇作的重要思想特征,作者從普洛斯彼羅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他是一位沒有國土的帝王,一位大魔術家,以想象為指揮隨身的侍從精靈,能點化沉舟,能奴使敵人,能任意捏合情人;他的無所不能,所有的力量的來源,都是在于他溫柔仁厚,慈善博大的心胸。即使如此,莎士比亞在《暴風雨》里唯一不變的依然是描寫和揭示那深邃繁復的人性——人性的某幾個方面。
本劇中的妖怪凱列班是一個惡魔和一個巫婆的產物,也是不自然的淫欲的產物,他的語言和他的身體一樣妖氣十足,他的奇怪裝束使他有了近乎禽獸的外形,但是我們又有誰能說他不是有著愚昧無知的近乎禽獸的思想,他對于普洛斯彼羅恨之入骨,凱列班認為只要把普洛斯彼羅的書燒了他就沒有力量了,這是一個反智主義的流氓無產者的形象,有著很大的破壞力,一旦這些人掌權,就造成歷史的倒退。
而書中的米蘭達是一個純潔的姑娘,她代表這樣一類的愛,它沒有歷史的影響,腓迪南在她心中激起的愛,實在并非簡單只是一種簡單幼稚的愛,而是一種充滿著如癡如醉的真誠而古樸的、幾乎令人戰(zhàn)栗的純潔的愛。在這一對青年人身上,作者寄托了他全部的希望和愛,因為未來屬于這年青的一代。
《暴風雨》的特點就是從幻想的因素所產生的朦朧神秘的色彩,令人掩卷之下仿佛做了一個驚悸不安而又甜蜜沉醉的夢。
寬恕與和解是《暴風雨》一劇的主題,在普洛斯彼羅身上集中體現了這一精神,莎士比亞把這位英雄寫成為一個自然莊嚴的和善的魔術家。莎士比亞這一位閱世已深的老人,他已經磨滅了輕浮凌厲之氣,復歸于沖淡平和之境,在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表現得更為理性。劇中主人公普洛斯彼羅的思想何嘗不是莎士比亞思想在劇中的投射呢?
【《暴風雨》讀后感 1200字】相關文章:
《暴風雨》讀后感05-18
暴風雨所誕生的讀后感05-20
暴風雨07-22
暴風雨12-23
暴風雨03-03
暴風雨03-01
暴風雨10-05
暴風雨05-08
暴風雨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