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有時,傾訴有時》讀后感
對讀后感一直有點隱隱的抵觸心理,就自己本身而言并不喜歡看些有關人生哲理的文字,不喜歡習染人家的世界觀、人生觀;更不喜歡以人家的對世界對自然的總結、經(jīng)驗來武裝自己的思想、充實自己的經(jīng)歷,人生本應有自己的磕磕碰碰,有自己的特色,今時今日我們雖說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自在的享受著現(xiàn)在生活的快捷、便利、舒適。但我覺得這僅限于是物質(zhì)上的,人在思想上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享受自己的活法。如果亦步亦趨效法前人之法,抄襲他人自己的思想,自己作為自己的不同點在哪里。
幼時我就不喜歡看作文書,散文書之類的,不喜歡以他人的呻吟來充實自己的文章,而更喜歡去看故事、看小說,喜歡從小說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找到自己廣闊的天地,喜歡在那樣的天地中信馬由韁,遠離塵世的喧鬧繁雜,原理一天工作。而現(xiàn)在非要帶著要求帶著壓迫來看這本《靜默有時,傾訴有時》,一整本書都是對書、對人的評論,散發(fā)著個人思想氣息的書時,起初自己真的很厭惡,后來合起這本書時,看到他的書名,覺得很有特色很有個性,仿佛作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尋自己的指引,自己的心里的某個角落忽然激起了漣漪,似乎這本書的文章就是就如同傾訴一般,只是說給自己聽得懂的人聽,只限于在某些人的思想上引起共鳴,后來再好好的看這篇文章似乎有了轉(zhuǎn)折。
這本書基本上每一篇評論都有我不熟悉的書名,人名,被作者龐大卻清晰的知識和她所特有的理解折服。她的語言功底也流于字里行間,文思如潺潺流水,清澈明亮,不得不說,閱讀她的文字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收獲。通過其中的“千萬不要光顧這別人,而走錯了自己腳下的路”。在我心中就掀起了巨浪,這似乎就是我自己一直擇書的依據(jù),但是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建立在感覺上,從來沒有用文字來表述過,是的,我們應該找尋一條適合自己走的路,真的不應該因為看著別人的步伐走自己的路,哪怕前面是坎坷,也當有自己的收獲。其中的:“你不是被別人丟下的,也不是為別人準備的“。更是讓我找到了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起點,自己的人生中都應該有閃光,哪怕短暫如煙花也應該證明自己曾經(jīng)存在過,卑微如販鞋織履的劉備,尚能雄起一方三分天下;貧困如放牛的朱重八,終能一統(tǒng)大明江山。人之于世,無論現(xiàn)在境況如何,應當著眼未來,應當活出自己的光彩。
讀《靜默有時,傾訴有時》這本書,仿佛重拾了自己彷徨的信心,尋回了幾近淹沒的斗志。
【《靜默有時,傾訴有時》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有時候有時候造句03-19
有時候有時候造句簡單01-15
一年級有時候有時候造句(精選50句)01-17
有時的同義詞是什么04-12
用三個有時候造句03-14
只有時間不會撒謊勵志文章01-29
為什么有時人會起雞皮皰瘡06-24
為什么有時候打電話會串音06-15
沒有時間流逝的日子的作文03-27
人生有時候必須學著逃跑勵志文章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