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擱筆的典故

        時間:2021-04-30 10:32:08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擱筆的典故

          原作“閣筆”。閣,通“擱”,是放下、停下的'意思。原是指寫文章覺得自己不如人而不再動筆。出自《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粲才既高,辯論應(yīng)機(jī),鍾繇、王朗等雖各為魏卿相,至于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

          東漢末年的王粲,學(xué)識淵博,善于寫作。有一年,王粲來到了長安。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問家、左中郎將蔡邕聽說王粲來求見,慌忙出來迎接,連鞋都穿倒了,可見王粲人雖年輕,名聲卻很不小。后來王粲在曹操手下任職。魏國建立后,他被任命為侍中,受到魏主的信任。

          《典略》中稱,王粲才能很高,辯論時無問不答,隨機(jī)應(yīng)變,鍾繇、王朗雖同時任魏國的高官,但一碰上朝廷的有關(guān)奏議等類文書時,這兩人都只能停下筆來,因為根本不敢著手。

          “擱筆”一詞即源于此,F(xiàn)在意思更廣泛一些,表示不再動筆或形容寫作或繪畫時暫時停筆。

        【擱筆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駕輕就熟典故07-19

        安步當(dāng)車典故01-17

        采蘭贈芍典故07-20

        樂不思蜀典故01-17

        舐糠及米典故07-23

        齊大非偶典故01-15

        分香賣履典故07-28

        嬌生慣養(yǎng)典故01-17

        不寒而栗典故09-26